A. 获鹿镇的镇情概况
获鹿镇位于鹿泉市中部,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总面积54.3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农户9313户,农业人口30308人,非农业人口34748人,耕地面积34983.79亩。
获鹿镇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历史悠久。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鹿泉县改名为获鹿县,始有“获鹿”一称,“鹿”、“禄”谐音,意即擒获安禄山之意。1000多年来,获鹿镇一直是州、县、市治所,可谓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交通四通八达,青银高速、石太高速、张石高速、石太铁路贯穿我镇,307国道、石获北线、北斗路三条交通干道东连石家庄市,城区形成“六纵四横”的交通网络。作为环境优美、宜居易游之地,获鹿镇东有石家庄市植物园,西有4A级景区抱犊寨和道教圣地莲花山,西南有石家庄市野生动物园,西北有正在建设的太行国防园。
近年来,按照“稳定一产,优化二产,强化三产”的整体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获鹿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始终保持了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获得国家、省、石家庄市、鹿泉市多项荣誉称号,其中2003年被鹿泉市评为“进步较快乡镇”,2004年至2008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实绩突出乡镇”。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7.74亿元,收益性固定资产投入2.1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2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0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0元。
在鹿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获鹿镇村干部群众的的艰苦努力下,如今的获鹿镇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引进鹿华热电、天润电气等亿元项目6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实际完成投资15.8亿元。
获鹿镇坚持以民为本,始终坚持以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成总投资1269万元的镇一中标准化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操场按时竣工,合校并点工作如期完成。为民办实事力度逐步加大,近年来镇村两级每年承诺为民办实事180多件,每年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民生工程相继开工,总投资1903万元的五保供养中心与卫生院建设于今年4月初开槽动工,预计9月底主体工程竣工。做好了社会保障工作,2008年为城镇困难家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8万元,发放农村最低保障款29.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资金60.21万元,参合率连年保持100%。
相信不久的将来,获鹿镇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镇域经济将更加发达,新农村建设将更见成效,人居环境将更加优美,城乡社会将更加和谐。获鹿镇人民愿与全市人民一道在新的征途中实现新的跨越,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B. 获鹿镇的特色经济
工业基础雄厚,全镇建材、造纸、陶瓷、铸造、轻纺、电子等六大行业较为发达,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169万元, 利税15943万元,主要产品“ 雪莲牌”白水泥远销韩国、日本,“奥宝”牌新闻纸,“白鹿”牌搪瓷、“青石岭” 牌、“石娘”牌水泥等产品畅通全国。 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20世纪70年代,该镇率先建起了社队企业采石厂、碎石机、机加工、农牧场等。1972年利润达到50万元,从此获鹿镇摆脱了靠农业谋生,走上了农工商并举的道路,镇办企业迅速发展。获鹿镇有着丰富的矿山资源,石灰石、安山岩、沸石、白云石等储量大、易开采,其中石灰石储量最大,为发展建材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镇利用这一优势,把建材业作为支柱产业首先发展,最早只是一些石灰窑、碎石机场等生产石碴、石料、石灰等初级产品。1980年获鹿镇建起河北兴华水泥厂,抽调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攻关,研制白水泥,1982年试制成功,填补了河北省空白。该厂生产的“雪莲牌”425#、525#白水泥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和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省名牌产品,成为河北省最大的特种水泥厂,产品远销国内24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现年生产白水泥15万吨,产值达3100万元。1987年始建起的西苑青水泥厂,生产“青石岭”牌325#、425#青水泥,现已达到年产6.5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1000万元,被评为石家庄市优质产品、河北省优秀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获鹿镇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产值1999年达到6.4亿元,是1979年的165倍,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是1979年的283倍;财政收入1999年完成1671万元,是1979年7.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年达到了4030元,是1979年39.4倍。 获鹿镇名胜古迹较多,尤以金阙宫、东西会馆最为有名。建于清代康熙七年(1668年)的金阙宫,又名十方院,保存基本完整。1996年对大门、玉皇殿、三清殿、三祖殿、药王殿、财神殿、灵宫殿等建筑进行了重修,现为河北省道教协会的直属道观。东西会馆建于清代,又叫“铁行会馆”,是清代山西经营铁行的商人集资所建,整座建筑占地1450平方米,精美华丽。会馆规模宏大,装饰精细,体现了当年获鹿工商业的繁华盛景,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原有石佛塔,高24米,共分9层,唐朝开元八年(720年)建。塔内有释迦佛像一尊,高约9米多,从塔一层到三层可看到佛像头部。石佛塔呈八角形,砖石结构,每层棱角处均悬挂铁铃铛,风吹铃响十分悦耳。石佛塔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长达1200多年,可惜于“文革”时期被毁。镇内城隍庙初建于唐开元年间,历代时毁时修,规模宏大,建造艺术精湛。庙内城隍与夫人均为铜铸金身。城隍庙上悬一匾,书“回头看”三个字,烧香膜拜后,返身走出,“回头看”便进入视线。城隍殿楹柱上有对联一幅:“坏事做多,求我也无用。好心得报,良机自会来”。颇有警示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发掘出一批文物。1984年8月22日和9月8日在杜家庄出土了两瓮古铜币,经整理为从西汉一址到辽、金共十余朝代铸造的钱币。1987年开挖向阳街时又发现古铜币一瓮,计20多万枚,大都是北宋铜钱和少量宋代以前的铜钱,也有辽金的铜钱,其中一枚金代“阜昌通宝”尤为珍贵。1991年5月30日高庄村烧砖取土时,又出土了铜盆、陶壶、铁鼎等文物78件,经考证为西汉时期常山国的文物。此发现对于解鹿泉市历史沿革和考证常山的存亡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新城村西古墓发掘出土北朝陶俑19件,其中武士俑做工精巧,两陶马造型准确,骆驼一头,神气十足。除此之外,“文革”时期,获鹿城西门被拆除时,从城墙内拆出一面铜镜,呈八瓣菱花形,直径12厘米,背而有“朵云”连续图案,中间为平顶弦钮,经考证为隋唐时基的铜境,此镜为获鹿城始建年代提供了佐证。获鹿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曾吸引了《钢铁战士》、《槐树庄》等影片摄制组在此拍摄。
主要景点
获鹿八景也远近扬名。八景中有四景在获鹿镇境内。
“抱犊峰岚”站在抱犊寨峰顶南眺望,但见磨寨、莲花山、韩信寨诸峰屏列,群峰拱伏,鸟瞰东面则是茫茫平原,西南则重峦叠嶂,峥嵘起伏,烟迷雾锁。金代诗人元好问赋诗曰:“西南诸峰不知数,荡海鲲鲸尻背露,霏烟空翠有无中,百态阴晴变朝暮。”惟妙惟肖地描写了远望中的山峦风景。
“海山石柏”城东1公里处有小山名海山岭,岩石奇特,由极薄的层岩构成,每层岩石均有黑色纹路,大雨过后,层层岩石中的黑色纹路酷似一枝枝柏叶,跃然石上,曾有前人做诗:“何人笔墨注云巅,古柏纹生翠色妍”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景观。
“横岭翠屏”是说翠屏在每逢夏日晴晨,旭日东升,时有彩云飘而过,经太阳反射,霞光万道,远眺翠屏山巅犹如一条彩练在山巅飞舞,极为壮观。
“韩庙残碑”韩信庙的残碑之多,据说没有人数得清。韩信曾在土门关一带设“背水之阵”,在古栈道有韩信一枪戳出的韩信井,在抱犊寨有韩信当年的旗杆眼,还有韩信留下了方椿树等等。鹿泉人偏爱韩信,传说中的韩信遗踪很多,韩信祠就有好几座。
获鹿镇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加大了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着名景区有抱犊寨、莲花山、石家庄动物园、植物园。
抱犊寨
又名蓖山。位于获鹿镇西2公里,海拔580米,四周悬崖绝壁,顶部平坦,有良田660亩,土层深达66米。抱犊寨是方圆数百里道教活动中心,距今约有1300余年。自1990年对抱犊寨景区开发建设至今,各景点和服务设施已形成规模。其中有几处景点设施属全国首创,如跨度1800米的无支架双线往复吊箱索道,当属全国之最;五百罗汉堂建筑在高山顶的地宫内,又都是青石雕刻,全国独一无二;在罗汉堂前矗立着全国最大的千龙壁,有形态各异的彩龙999条;南天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山顶门坊建筑,高13.9米,宽26米,汉白玉琉璃瓦加上能工巧匠的彩绘装饰,使南天门显得富丽堂皇;山顶人造湖在全国也绝无仅有,韩信祠内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描述韩信北水列阵、蓖山设伏、射鹿得泉故事的木漆壁画。另外,主殿金阙宫因年代久远而闻名。天门洞、仙人洞、八卦迷宫、牛郎织女家因各有特点而备受游人欢迎。景区内风景秀美,被誉为“兵家之战场、人间之福地、天堂之幻觉、世外之桃园”,成为北方重要的名胜之一。
莲花山
与抱犊寨隔壑相望,海拔高度507米。因半山有一水池,顶上石面花纹映入水中如莲花状而得名。山上原有庙宇,据清干隆无年(1736年)《获鹿县志》记载为碧霞元君庙,又传说为三皇姑庙,每年农历三月善男信女到此烧香敬神。农历三月二十八过大庙,赵县、栾城、正定、无极等香客,云集于此,在县城太平河滩搭台唱戏7天。此时各地商贩云集河滩绵延1公里,特别是各种饮食推点更是多种多样。此庙会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该庙现已无存。
九景山庄景区
位于获鹿城南2公里处,是获鹿镇1998年投资近2000万元开发建设的新景区。景区地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峰环绕一块盆地,盆地与从革命圣地西柏坡引来的富民清流相连,形成一片湖区。纵横交错的弯弯山种,把山地、平湖连成一体,绿荫青纱,峰回路转,令人目不暇接。九景山庄有九景观日、湖光山影、世外桃源、驿道怀古等9个着名景点;山庄景中融景,景外有景,胜景无穷。山庄内散落9湖,其中隐凤湖占地100亩,凤鸣洲四面环水,湖光山影尽收眼底。
山庄内坡地平畴,鲜果园林中桃、杏、梨、苹果、核桃、柿子、红枣、酸枣比比皆是。近年来种植的中华圣桃、美国凯特杏等优良品种即将挂果。春赏花、夏观果,可谓胜景如云。山庄内占地150亩的百花园,各种花异草争奇斗艳。在百花园旁有占地22000平方米的鸟语林,内放各种鸟类50余种,上万只,形成真正的鸟语花香的胜景。在山庄的中心有一条古驿道,早在秦汉时期,就是燕赵大地与严明陕交流的通道之一。登上帐营山顶,6000亩侧柏林海茫茫。山庄内有省内第一座速降索道,全长328米,落差28米,运行时间30秒。河北华鹰飞翔俱乐部在景区建立了训练基地,游人可乘坐动力伞周游鹿泉市区,飞越天下奇寨抱犊寨。
C. 获鹿镇的介绍
获鹿镇位于河北省鹿泉市中部, 是鹿泉市、文化活动的中心,总面积66.52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 获鹿镇包括第一 ~第十一共11个社区;高庄、西马庄、东马庄、北新城、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八街、曹庄、杨庄、贺庄、符家庄、郑家庄、张庄、大毕村、小毕村、南海山、北海山、东辛庄、石柏村、六街、七街、杜家庄、下聂庄、大李庄、黄峪。获鹿镇属温带半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3.4℃。年日照量2547小时,全年无霜期197天以上。
D. 获鹿县的介绍
获鹿县(现石家庄市鹿泉区),古旧县名。唐天宝十五年(756年)以鹿泉县改名,治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属恒州。元和末属镇州。宋、金属真定府。元属真定路。明、清属真定府。1958年并入石家庄市,1962年复置。1994年改设鹿泉市。201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县级鹿泉市,设立石家庄市鹿泉区。
E. 获鹿县的历史沿革
鹿泉市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0余年,战国时称石邑县,隋朝改为鹿泉县,唐朝改称获鹿县,以后又称镇宁州、西宁州,明清又恢复获鹿县建制。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市。2014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鹿泉市,设立石家庄市鹿泉区。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改鹿泉县为获鹿县(鹿泉市获鹿镇),“鹿”、“禄”谐音,意即擒获安禄山之意,故名。属平山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平山郡为恒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恒州改名镇州;后唐初改镇州为真定府,不久又改为镇州;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又改镇州为恒州;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改镇州为真定府。获鹿县属之。
金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改获鹿县为镇宁州。
元代初改镇宁州为西宁州,属真定路。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改西宁州为获鹿县,属真定路。
明代,获鹿县属真定府。清代初,获鹿县属真定府。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真定府改名正定府,获鹿县属正定府。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置范阳道,获鹿县属范阳道。民国三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获鹿县属保定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废道,获鹿县直隶于河北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鹿县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获鹿县,并入石家庄市。
1962年3月27日以原辖区复置获鹿县,仍属石家庄专区。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辖获鹿县。1983年11月15日获鹿县划归石家庄市。
1994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获鹿县,设立鹿泉县级市。仍属石家庄市。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鹿泉市,设立石家庄市鹿泉区,以原鹿泉市行政区域为鹿泉区行政区域。
鹿泉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地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次创业。从七十年代修引岗、战干旱,到八十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鹿泉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大创业。1998年后,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人民意愿,适时提出了第三次创业的战略目标,即通过抓投入、上项目,大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动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质量再上新水平,到2002年建成高标准经济强市和宽裕小康市。同时,出台了政绩展示制度,通过大力开展第三次创业和实施政绩展示制度,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显着提高,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河北省十强县(市)前列。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1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70元,与97年相比,分别增长67.7%、63.1%、107%。
F. 山尹村镇的科教文卫
该镇通过项目建设吸纳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785元增加到2009年的6774元;协调开通了通往省会石家庄及周边的303、307、312、旅游2路等线路公交车,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改善了投资环境;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九年一贯制学校,财政补贴5万余元协调客运车辆接送5个山区村小学生上学;投资120万元新建医技综合楼,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7个行政村中4个村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居民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农民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设施先进,建有高标准教学楼11座,教学环境、教学质量一流。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村镇建设全面启动,农民住宅不断改善,新型住宅小区已具雏形。同时,还有甲级敬老院等一批福利设施。目前,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经济建设
近年来,山尹村镇以建设经济强乡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鹿泉市委、市政府抓投入、打基础、增后劲的经济工作思路,狠抓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全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87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0元。 鹿泉市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部,呈月牙形环绕省会主城区,面积603平方公里,辖9镇3乡和2个省级开发区,208个行政村,38万人口,发展定位是“省会西花园”。近年来,鹿泉市围绕打造“休闲新区、经济强市、幸福鹿泉”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8.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38元,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省十强之列。鹿泉市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休闲服务、轻工食品、新型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推进省级工业园区建设。
河北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是2008年12月31日省政府批准设立的32个省级产业聚集区之一,2011年初核定为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开发区规划面积43.5平方公里,位于鹿泉市南部,石家庄市西南,北靠307国道、东临石环公路,距石家庄市主城区5公里,距正定国际机场4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货运条件优越,区内有青银高速出入口,青银高速是石家庄市绕城高速,连接石太高速、京昆高速、京珠高速、石黄高速等路网;石家庄市新铁路编组站在区内有出入口,是四方物资集散的交通枢纽,目前已投入使用;省道石铜路、京赞路穿区而过,交通便捷。开发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区内龙凤湖是着名的旅游景点,并且毗邻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山-封龙山,是省会七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唯一一个有真山真水的园区。
2009年开发区批准设立后,聘请国际知名的德国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现代食品、装备制造、通信电子为主导产业,以现代物流为辅助的“3+1”产业定位,发展定位为中国健康产业基地、河北通信电子产业高地。以“生态鹿泉、乐活绿岛”为口号体现自己的特点。聘请新加坡CPG集团所属苏州工业园区新艺元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了通信电子工业园及生态控制区等五大功能分区。2010年,开发区完成了产业规划、总体规划、详细性控制规划的专家评审及规划环评工作。
开发区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40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6.88亿元。自开发区成立至今已有多家企业到我区进行考察洽谈,已签约的主要项目有投资20亿元的中大青山电动汽车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三一重工华北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2.6亿元的河北粮食集团现代粮食物流加工产业园区项目、投资5亿元的河北吉信同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产品研发项目等,其中,三一重工项目和吉信同普项目已开工建设。君乐宝乳业、中京酒业、超亚电子、万通机械等大企业已入驻园区,其中君乐宝乳业与蒙牛乳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其生产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产销量占到河北省的95%以上,居全国首位。
截至目前,绿岛火炬开发区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428个,总投资1393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19个、10亿元以上24个、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中国500强企业达到11家,山尹村镇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历史文化名山——封龙山
封龙山特殊的地质地理特征及深厚的文化沉积,决定了它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也有多种多样的人文景观,而且景观特色鲜明,有些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亟待开发和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山。
封龙山历史悠久,又名飞龙山,据文献所载,商族始祖契之子昭明居于砥石,即今元氏、高邑一带 水、石济水流域,说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便有先商祖先活动于此。其后,约公元前800年,西周王朝分封天下,封龙山南麓属 国。春秋时期,封龙山属晋国,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晋顷公十三年),晋上地守董阏于( 又名董安子)巡行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战国前期,为中山国所属,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二十一 年),赵攻中山,攻取 (今柏乡县西北)、封龙、石邑、东垣(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中山献四邑请和,封龙山又属赵国。约公元前244—230年(赵悼襄王元年以后),赵国实行货币改革,在石邑铸造“石邑”三孔布货币。秦代,封龙山属于恒山郡(郡治东垣)的石邑县。汉代属恒山郡,公元前204年(汉王 三年)起郡治元氏。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公元41年(汉建武十七年),着名学者伏恭(公元前6—84年)出任常山太守,驻元氏,敦修学校,教授不辍,从此,北方多为伏氏之学,此后,学者李躬在封龙山下开办书馆,收徒讲学,相传封龙书院即是李躬当年讲学遗址。公元七世纪,唐代名臣郭震(字符振,656—713年)讲学于封龙山。公元825年(唐宝历元年)赵州道人骆玄素入封龙山道观学道于徐元英,封龙山南有道观,后人俗称徐童观。公元936年(后唐清泰年间)真定名士李 游学于封龙山。公元十一世纪(北宋中期),封龙书院已初具规模,藏有九经,张着为山长。此时,佛道兴盛,封龙山寺院道观林立。1251年(蒙古宪宗元年)栾城籍数学家李冶从山西东归,在元氏封龙山下立书院,收徒讲学。1821—18 42年(清道光年间),正定知府沈涛收集府内名碑,几上封龙山,编纂成《常山贞石志》一书,收录大量封龙山的历史名碑。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元氏知县刘宝楠在封龙山南麓王村发现了东汉《封龙山之颂》石碑 ,命人运入城内,运工嫌碑重,将碑砸成两截。古代仁人志士为封龙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加之景自天成的自然奇景,历代佛、道、儒争相占山扩地,使之成为了一座 历史文化名 山。 封龙山景区1992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项目规划面积8.32平方公里,总投资9807万元,由鹿泉市封龙山休闲度假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西溪书院、立徒川、白草寺、云顶景区等,2005年上半年完成投资295万元。重点进行了药王庙、太平庙的续建、山顶自然景观、景区厕所等项目建设和部分上山步游路延伸及山场绿化。
湖光山色——龙凤湖
龙凤湖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西南10公里历史名山封龙山脚下,北距抱犊寨20公里,西临苍岩山50公里,是名胜旅游区之中心。 其北岸是青龙山,南岸是凤凰山,“两山夹一湖”,因而得名“龙凤湖”。青龙 山主峰266.7米,历史悠久,西北-东南走向,恰似一条探湖戏水的巨龙,十分壮观。山上有龙角石、风动石、小石林、石龟驮崽等自然景观;凤凰山海拔197米,主峰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小山与之紧紧相连,如同两翼。远望此山,如彩凤展翅欲飞,格外钟灵毓秀;龙凤湖水域面积40余万平方米,远望天青水绿,烟波浩渺;近看,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自92年以来。龙凤湖度假村旅游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包括宾馆、环湖路、给排水工程、大型停车场、双路供电、百门程控电话等基础设施工程在内的龙凤湖度假村,融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 这里的青山绿水,这里的清新空气,会让您的身心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之余感到轻松和惬意! 《获鹿县志》载:市集每五日一集系大集,旧设集市有八:城集逢一六,铜冶逢四九,振头逢二七,李村逢四九,于底逢三八,山尹村逢三八,寺家庄逢五十,赵陵铺逢五十。新增集市有九:每五日一集小集,张营集逢五十,休门集逢四九,柏林庄集逢三八,永壁集逢一六,……共计集市十七个。
如今由于地域变化,集市有所增减,大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都有集日(白鹿泉无集)。集日按农历定日,大河是二七,宜安、上庄、山尹村是三八,获鹿镇、高迁是一六,铜冶、李村是四九,寺家庄是五十,共计九集,另外还有规模较小的永壁,马山、黄壁庄等集市。集日内的交易有钢材、百货、蔬菜、家禽、家畜、家用电器、木材、铁货、布匹、化肥、种子、果品等。每逢集日赶集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在鹿泉境内的集市中,要数获鹿镇的一六大集最为繁华。在历史上的清代,获鹿集曾是鼎盛时代。获鹿俗有“一京二卫三通州,比不上获鹿的旱码头”之语,称获鹿集能日进斗金。获鹿为晋、陕、冀三省通衢,大集前日,骆驼驮子、骡队等就住宿在获鹿潭沟及东西会馆,河滩彻夜灯火辉煌,铁业、布匹、煤炭、山货集日成交,人山人海。
庙会是集日交流物资的补充,它交流广泛,规模更大,人员参与的地域更为辽阔。所以庙会又称为物资交流会。不过一般庙会的日期还是传统性质的,是神佛的盛大祭祀纪念日。每逢庙会,搭高台唱大戏,还有跑马、歌舞、民间秧歌队、录像、电影等助兴。饭棚连席,神佛庙香烟缭绕,磬声、锣声、扇鼓声、念佛声接连不断。善男信女结群活动,热闹非凡。据不完全统计,鹿泉地域的庙会达二十多处,一般日期以农历为纪日:获鹿镇是三月二十八,李村是三月十五,宜安是三月初八,铜冶是四月初三,抱犊寨是三月三,大河是九月二十五,灰北是六月六,杜同是四月初四和四月初八,许营是五月二十五,霍寨是六月十五,台头是六月二十三,封龙山是六月二十三,高迁是三月二十五,寺家庄是六月初十,北白砂是三月初三,南故城是四月初八,山尹村是四月十三,封家庄的玉皇顶是三月三、九月九,海山岭是正月十七、八月十九,邵营是四月十八,小河是二月十九,栈道是二月二十三,东西小壁是四月二十八,南故邑是六月十五,乔门沟是六月十五,永壁是十月二十五。
G. 获鹿镇的历史沿革
获鹿镇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石邑西部、北部置鹿泉县,县治在今获鹿镇。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鹿泉县改名为获鹿县,“获”当地方言读作“怀”(huái ),“鹿”、“禄”谐音,意即擒获安禄山之意。金元时代,获鹿曾升为州,州治所仍在获鹿镇。明代以后复称获鹿县。1948年9月该镇改为获鹿市(区级),1953年改为城关镇,1987年3月更名为获鹿镇。获鹿镇旧时建有城墙,始建于隋代置县时,明代改为土石结构,全长2.5公里。城有三个城门:东门为迎恩门,南门为和薰门,西门为威远门,惟独没有北门,曾流传一句古语:“获鹿城样样全,就是没有北门和北关。”城中街道旧时以能通行、会让车轿为标准,小巷宽度也多在1米多,城圈外道路也不宽敞。解放后,县政府不断对旧城加以整修和改造,先后开通横贯南北的向阳大街、穿越东西的镇宁路,在县城形成“十字”结构。继而修建了龙泉路、翠屏大街、北斗路、威远大街等大小街道38条。1997年市区实施东移战略,开通了全宽50米的海山大街,使县城的面积由过去的不足1平方公里扩至10平方公里。各主要街道两旁,商业楼整齐排列。如今,走进鹿泉市,道路宽敞,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商业繁荣,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