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亚工业生产的特点
一、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是中亚五国的传统主导产业。这一特征一方面与其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有关,另一方面,在前苏联时期的地区分工中,中亚国家主要以农业、矿产和石油资源开采加工业为主,形成了较为简单的产业结构。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光热资源丰富。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一样,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冬夏分明,冷热悬殊。夏季白天气温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温差大。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尤其有利于优质粮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长。在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基本保收。
2.土地资源丰富。中亚五国面积合计40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1万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1/4,草地面积2.5亿公顷,相当于我国的62.54%。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仅为我国的1/10。中亚五国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较多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农业用地在1500—1800万公顷,不到其耕地面积的80% 。
3.水资源较为短缺。中亚五国的年降水量在160—700毫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降水较多,五国的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多在山区。中亚五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8000立方米,虽高于我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属于缺水国家,对种植业形成一定的制约。中亚地区地表水分布极不平衡,地处锡尔河、阿姆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两国拥有地表水资源分别占43.4%和25.1%,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农牧业在其国民收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灌溉用水量较大,而这三国的地表水资源的总和才接近1/3。中亚五国水资源在各国间的协调问题是关系中亚五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4.农业劳动力比重较大。五国人口合计近6000万,农村人口约占40% ,农业人口约占1/4。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5公顷耕地和39公顷草场,土地富余的哈萨克斯坦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18公顷耕地和149公顷草场。
5.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中亚各国重视农业的程度在逐渐提高,但受经济转型即农业私有化改革和各国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造成了农业投入体制的不完善和农业信贷体制的不健全,中亚五国普遍存在农业投入严重不足。1999-2001年,中亚各国农业得到农业外部支持的资金总额相当于各国2003年的GDP比例分别为:哈萨克斯坦0.4%,吉尔吉斯斯坦8.2% ,塔吉克斯坦斯坦5.2% ,土库曼斯坦0.004%,乌兹别克斯坦0.58%。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的农业外部支持主要来源于FAO等国际组织的救济援助。
6.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低。以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为例,中亚五国2002年的农业不动产资产构成中,农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哈萨克斯坦3% ,吉尔吉斯斯坦8% ,塔吉克斯坦斯坦3% ,土库曼斯坦3%,乌兹别克斯坦4%。
二、中亚五国农业生产及贸易现状
(一)中亚五国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方面,主要以粮食(小麦、玉米和水稻)、油料和棉花这三类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他较重要的作物是甜菜及蔬菜瓜果。中亚五国都普遍重视粮食生产,强调粮食自给。目前,哈萨克斯坦能够大规模出口谷物,2003年出口小麦占农产品出口的71.3%;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粮食基本自给;吉尔吉斯斯坦需要进口约5% 的谷物;塔吉克斯坦斯坦一直是缺粮的贫困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救援国家。中亚五国的小麦产量占全球的3.2% ,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列全球小麦生产国第15位和24位。
中亚五国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2004年棉花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7.21% ,占世界棉花产量的7.5% 。棉花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农业的支柱产业,占大田作物面积的1/4以上,分别列世界产棉量第6、11和14位。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种植面积自1992年至今平均保持在150万公顷左右,播种面积占同期世界棉花播种总面积的5% ;棉花质量上乘,以中绒陆地棉和长绒棉为主;2004年皮棉出口量居世界第3位,是世界上唯一生产棉花而无现代化纺织工业的国家。塔吉克斯坦斯坦的棉花产业与铝产业并列为国内两大支柱产业。棉花也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主要农产品和出口商品。
2000-2002年,中亚各国蔬菜瓜果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依赖进口。但近几年蔬菜瓜果产量增长较快,至2004年,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他四国的果蔬产品已由进口转为出口。
中亚五国畜牧业历史悠久,畜牧业以养羊、养牛、养马为主,养蚕和养禽也占一定的比例,是前苏联时期的主要畜产品生产区域。例如在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的羊羔皮产量占2/3,生丝和蚕茧的产量均占到1/2。土库曼斯坦的羊毛及其地毯制造业和蚕茧产量较高,占有重要地位。独立以来,以前的大型专业化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和其他农业企业基本都进行了私有化改革。近几年,中亚各国畜牧业呈上升趋势,主要的畜产品有鸡蛋、肉类、牛奶、羊毛和蚕丝等。其中,羊毛和蚕丝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亚各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谷物产品消费占50% ,动物性产品消费占20%。居民对肉、奶等畜产品加工品有特殊的消费偏好。可中亚五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畜产品主要以未加工产品为主,加工产品少,畜产品加工品主要依赖进口。
(二)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市场的比重很小,2004年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仅占0.22% 和0.32% 。农产品出口种类比较单一,纺织纤维(棉花、羊毛、蚕丝)是其主要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出口农产品。
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皮棉出口量分别位居世界棉花出口的第3、11、16位,这三国的皮棉出口量占世界皮棉出口前20位国家皮棉出口总量的的9.2%。纺织纤维在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出口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分别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87% 、80% 、69%和45%。水果和蔬菜出口对4个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除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23% ,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分别占到12%左右。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是谷物,2004年净出口谷物280万吨,占其生产量的22.7%,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62% ,也是中亚五国中唯一能大规模出口谷物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五国中唯一能大规模出口食糖和蜂蜜的国家,占其农产品出口额的18% 。除上述几种主要农产品外,中亚五国就缺乏其他重要的农产品出口了。
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是食品,2004年主要有食糖和蜂蜜(占农产品总进口额的20%)、咖啡-茶叶-可可(15%)、饮料和烟叶(12%)、肉奶蛋(12%)和谷物(12%)。畜产品已由原来的出口品转变为进口品。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依然需要进口一些谷物。
中亚五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和亚洲,其中独联体国家(尤其俄罗斯)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俄罗斯的进出口额一般都各占中亚五国的进口和出口的30%左右。中亚五国间的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且呈上升趋势。2004年,哈萨克斯坦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在吉尔吉斯斯期坦的进口贸易中哈萨克斯坦占16.4% ,乌兹别克斯坦占7%;出口贸易中哈萨克斯坦占13.6% 。塔吉克斯坦斯坦的出口贸易中乌兹别克斯坦占7.2% ,进口贸易中哈萨克斯坦占15.2% ,乌兹别克斯坦占12.3%。中亚五国在欧洲的其他重要贸易国是瑞士、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土耳其、伊朗、韩国等。
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双边贸易增长较快。2005年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为87.31亿美元,是2004年的1.5倍。目前,哈萨克斯坦是我国在独联体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我国在独联体内的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2005年,与我国的贸易占哈萨克斯坦贸易总额的9% ,占吉尔吉斯斯坦的13% 。
近年来,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虽然很快,但农产品贸易规模依然很小,约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占中亚五国外贸总额的6% 。以棉花为例,中亚是世界主要棉花生产和出口地区,而我国是纺织业大国,对棉花需求较大。可2002年我国从中亚进口的棉花只占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12.2% 。2004年我国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皮棉19.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0.3% ,核3.26亿美元;从塔吉克斯坦进口1.2万吨,0.6% ,0.2亿美元。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农产品除棉花(12%)、茶叶(1.2%)、羊毛(0.5%)外,其他农产品的贸易额占我国同类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均不到0.2%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很大。
2005年我国向中亚五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粮食、蔬菜、茶叶、纺织品和棉布。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原木、棉花、羊毛、纺织品、纸制品等。
❷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分布在中亚__)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分布在中亚__)__工业、地毯编织...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分布在中亚__)?-东部
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分布在中亚__)?-西部(里海附近)
❸ 介绍一下中亚
中亚
哈萨克斯坦 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四国,还包括 中国新疆,阿富汗北部等地 .
采矿、冶金业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中亚南部气候较干旱(特指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但东南部为高山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1995年泛中亚面积人口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哈萨克斯坦271.73 1654.4(亚欧两洲)
乌兹别克斯坦 44.74 2300.7
吉尔吉斯斯坦 19.85 454.5
土库曼斯坦 48.81 456.7
塔吉克斯坦斯坦 14.31 588.4
本世纪初中亚的主要民族是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等世居民族。苏维埃时期,随着中亚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大量俄罗斯及其他斯拉夫居民迁入,另外还有一些民族,如鞑靼人、德意志人、朝鲜人是被政府当局以强行手段迁入中亚的。目前,中亚各共和国都成为多民族国家。据苏联1989年人口统计资料,在中亚地区生活的有130多个大小民族。构成中亚五国的主要民族成分是:世居民族即各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和俄罗斯人。
中亚民族中,人种构成不为一,以下是主要民族。
哈萨克:由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之间的混血类型(图兰人种)。 乌兹别克:上同(图兰人种)。
吉尔吉斯:蒙古人种的西伯利亚类型,混有少量欧罗巴血统。
土库曼:图兰人种。 塔吉克斯坦:欧罗巴人种。
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这其中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和军事,能源,政治地位为中亚之首。
❹ 中亚盛产什么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1]东亚主词条:东亚东亚五国(5张)指亚洲的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17亿多。地势西高东低,分四个阶梯。中国西南部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南半部为季风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西北部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沙漠气候;西南部属山地高原气候。5-10月东部沿海受台风影响。矿物资源以煤、铁、石油、铜、锑、钨、钼、金、菱镁矿、石墨等最丰富。东亚是稻、薯蓣、糜子、荞麦、大豆、苎麻、茶、油桐、漆树、柑橘、桂圆、荔枝、人参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大豆占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1]东南亚主词条:东南亚亚洲地理分区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之一。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其中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1]南亚主词条:南亚亚洲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面积约437万平方千米。人口10亿以上。本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区,南部印度半岛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与德干高原之间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北部和中部平原基本上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斯里兰卡南部和马尔代夫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河平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1]西亚主词条:西亚西亚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面积约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亿多。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北部山地高原与南部阿拉伯半岛之间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燥。南部沙漠面积广大。本区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和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东部和内陆高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亚是胡萝卜、甜瓜、洋葱、菠菜、苜蓿、椰枣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骆驼、阿拉伯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着名畜种的原产地。[1]中亚主词条:中亚指中亚细亚地区。包括土克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本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矿物以天然气、石油、煤、铜、铅、锌、汞、硫黄和芒硝较重要。中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军事工业发达。中亚是豌豆、蚕豆、苹果等栽培植物以及卡拉库尔绵羊的原产地。出产棉花、烟草、稻米、蚕丝、羊毛和葡萄、苹果等。[1]北亚主词条: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东部为远东山地。极圈以北属寒带苔原气候,其余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河流结冰期六个月以上。矿物以石油、煤、铜、金、金刚石较重要。出产麦类、马铃薯、亚麻和木材等。[1]
❺ 中亚五国的工业状况
中亚是指里海以东,西西伯利亚以南,阿富汗以北及我国新疆以西的亚洲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是当今世界上地广人稀的地区之一。中亚五国在地理位置上连成一片,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一致性,而且资源都较为丰富,主要包括能源资源、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和用于工业加工原料的农产品资源。五国由于以前都在原苏联的管辖区内,所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阶段上也都有较多的一致性。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总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亚五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l30多个民族,哈萨克斯坦族人数最多,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首都阿斯塔那是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中心,是哈国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
哈国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大都集中在里海沿岸及其附近,石油储量约100亿吨 里海尤为丰富 ,远景储量13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 700万亿立方米,在中亚国家中居第一位;煤炭地质储量为17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卡拉甘达州和东哈州等地,是世界10大产煤国之一。金属矿藏也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其中钨的储量居世界第一,铬和磷矿石居世界第二。铜、铜、锌、钼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因而享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誉。
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力来看,哈一直居于中亚五国首位,哈萨克斯坦已成为独联体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哈于1992年1月3日正式建交,哈是我国在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据有关数据统计,2004年中哈贸易额达到45亿美元,基本占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76.9%,到2010估计会达到100亿美元。中哈两国合资修建的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即将于今年底完工,这将给中哈经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总面积为44万多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连结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队之路的汇合点,着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通过。乌国有人口2511多万,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129个民族,乌兹别克族占一半以上,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乌兹别克语,俄语为通用语。首都塔什干是是一座新型的欧洲化的城市,是中亚地区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三者目前探明储量分别为53亿吨、5万多亿立方米、20亿吨,其中天然气被列为世界十大开采国,年产气量在300亿立方米以上,在中亚仅次于土库曼斯坦,居独联体第三位。油气资源总估价超过1万亿美元,有160多处石油产地,可以分为5个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区域。
1992年1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在塔什干签署建交联合公报。中乌贸易额逐连年增长,从1997年的2.03亿美元到2004年的5.7亿多美元,是我国在中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向乌主要出口包括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计算机于通讯技术在内的机电产品、茶叶、纺织品、服装等;从乌进口的主要是有色金属、蚕茧、原棉、棉机织物、皮革、化工品等。
吉尔吉斯斯坦
吉的总面积为19.85万平方公里,500多万人,80多个民族,吉尔吉斯族占一半以上。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首都比什凯克。
吉国的能源中有煤炭、油页岩、泥炭、天然气、石油,其中煤炭在中亚居重要位置,地质储量为296亿吨,有些煤不仅储量丰富、质量好,是优质燃料,还是煤化工的重要原料,煤田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地区,部分煤田可露天开采,被称为“中亚煤斗”。主要矿产为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其中贡和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原苏联第一位,锡产量和汞产量占独联体第二位,锑产量占世界第三位、独联体第一位;黄金储量丰富,仅库姆多尔金矿的预计储量已超1000吨;铀矿储量居独联体国家首位,同时是世界主要的产铀国;塔锑矿储量居独联体首位,在亚洲也仅次于中国和泰国而居第三。吉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在它境内有十多个水力发电站,向邻近的几个原苏联共和国提供电力,我国新疆也将与吉在电力发面进行合作。
中吉1992年1月5日建交,据官方统计,中吉贸易额从1992年的3000多万美元发展到2004年6亿美元左右,占我国对中亚贸易额的10.3%。我国向吉主要出口服装、机电产品、烤烟、谷物、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产品等;进口主要有能源、畜牧业和一些绿色食品等。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面积49万多平方公里,是位于中亚西南部的内陆国。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大沙漠覆盖。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土国人口有500多万,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土库曼族占70%以上,主要信奉伊斯兰教。首都阿什哈巴德。
该国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储量1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22万多亿立方米,占中亚地区天然气储量的56%,人均储量可与沙特阿拉伯相比,开采量年均达600-80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居中亚国家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石油探明储量约有11亿吨,居哈国之后,占中亚国家第二位;除南部山区外,土国几乎全境都有油气分布。
从1992年1月我国与土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不断发展,合作质量不断提升,2004年我国与土的贸易额为98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1%。我国对土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械及配件、金属制品、运输工具、茶叶、石油天然气设备等;我国从土进口的商品主要为原棉、蚕茧、牲畜毛等。
塔吉克斯坦斯坦
塔的总面积为14.31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内陆国。地处山区,境内山地和高原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塔国人口约为六百多万,主要民族为塔吉克斯坦族占70.5%,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国语为塔吉克斯坦语,俄语为族际交流语言。杜尚别是塔吉克斯坦斯坦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塔吉克斯坦斯坦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目前探明总储量在30亿吨左右,矿床35个,石油和天然气方面,据初步探测结果显示,石油储量为1.2亿吨,天然气8800亿立方米,其中瓦赫什油气区的原油是重油,蜡和硫的含量高,主要用来生产沥青和作锅炉燃料。铀储量居独联体首位,铅、锌矿占中亚第一位。塔境内江河湖泊的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总蕴藏量在6 400万千瓦以上,其中有经济利用价值的达1 250亿千瓦时,水力资源在独联体国家中占第二位;人均电力资源蕴藏量居世界前列,除供应本国外,还可供应周边的中亚国家。
中塔两国与1992年1月4日建交,2004年我国与塔的贸易额为6893万美元,我国向塔出口主要的商品有日用品、粮油、轻纺、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从塔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化肥、有色金属、铝锭、棉花等。
❻ 中亚中亚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
棉花是中亚的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
中亚。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中亚的5个国家及首都见表。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首都 阿斯塔纳 比什凯克 杜尚别 塔什干 阿什哈巴德
中亚自古以来就是亚欧间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我国与欧洲之间的古丝绸之路通过中亚的塔什干等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铁路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兰新铁路衔接,形成亚欧大陆间的第二条通道。中亚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和北部是广阔的平原,包括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东北就是广阔的丘陵,主要有哈萨克丘陵。中亚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河流多为内流河,主要有阿姆河和锡尔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主要有里海、咸海。干旱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业比较发达。水稻主要分布于灌溉条件良好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一带;小麦主要分布于北部;棉花分布在中南部。乌兹别克斯坦以盛产棉花着名,有“白金之国”之称。中亚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区。中亚草场资源丰富,各国畜牧业以养羊为主。中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重要矿产有铜、铁、铅、锌、铬等,非金属矿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也极其可观。这些矿产品大量输出。采矿业在中亚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有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等。
❼ 中亚有什么工业
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很着名
❽ 中亚都有什么样子和颜色的
你好,
更多图片(25张)
中亚即亚洲中部地区,狭义的中亚国家包括六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关于“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认识并不统一。此地区的居民多为突厥语民族,所以中亚也被称为突厥斯坦。中亚地区的采矿、冶金业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最大的工业区是卡拉干达工业区,也是前苏联四大工业区之一,还有就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工业区。
中亚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范围最狭窄的界定来自苏联官方的定义,即仅指其下属的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土库曼。苏联时期,这一界定在国际上也广泛使用,但实际上阿富汗斯坦也属于中亚范畴。
中文名:中亚
外文名:Central Asia
面积:400.34万平方千米
人口:6644,6014人(2013年)
人口密度:17人/平方公里(2013年)
人口大国:乌兹别克斯坦
重要湖泊:咸海 巴尔喀什湖
重要城市:阿斯塔纳 阿拉木图 塔什干
河流: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
GDP总计:2.1万亿元(2013年)
GDP美元:3387.96亿美元 (2013年)
人均GDP:5099美元(2013年)
❾ 中亚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中亚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低,但是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电力资源丰富。
当前,中国的国内需求正高质量快速发展,中亚正在实施加快工业化与振兴现代农业战略,二者叠加将产生协同增效。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发为中亚国家加快工业化创造了新契机,品种丰富的中亚产品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份额。中亚国家拥有足以实现上述目标的国家资本和资源禀赋。
中亚的工业的特点:
1、地理位置突出。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东西方文明进行交流的必经之路。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亚洲古国进行贸易的传统路线。通俗易懂的说就是中亚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2、中亚有自己的专属商品。着名的有大宛的汗血宝马以及马具,粟特人的银器,七河流域的牛羊,以及费尔干纳盆地附近的一些瓜果蔬菜,例如葡萄、萝卜、菠菜、辣椒等,这些商品都有很大的市场。古代中亚手工业发达,相应的一些手工艺品,比如金银器、马具、皮革生产等等造型精美。
3、多山、多戈壁荒漠的地理环境使得经商成为中亚诸民族的重要出路。中亚有很多地理区域,大家比较熟知的有七河流域、河中、费尔干纳盆地、呼罗珊、大夏等等,这里边除了物产丰饶的费尔干纳盆地以及河中地区之外 其他大部分土地是一些并不适合耕种的高山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