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门市哪个镇经济比较发达
海门区,隶属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北岸,东北濒临黄海,南靠长江,全境总面积1148.7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海门区下辖3个街道9个镇。
2020年,海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01元,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77元,增长4.6%。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12-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 海门发展的怎么样貌似好像发展不是很好哦
2006年,江苏省海门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6项指标苏中县(市)第一。今年以来,该市经济继续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1至4月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5亿元,增幅16%;财政收入达到9.83亿元,同比增长36%;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13亿元。骄人的成绩让人深切体会到海门人的气魄---
现在,走进海门,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项目建设的浓浓氛围、城市建设的美丽景象以及新农村建设、效能建设的喜人成果。海门人让你处处感受到他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烈氛围。
项目建设,跨越式发展“助推器”
海门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崛起苏中、跨江争雄”进程中,审时度势,将项目建设作为组织运筹区域经济工作的关键,推动海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以“项目建设年”为主线,抓住猛攻大项目和推进项目落地两大重点,以大项目促进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有效支撑起海门经济大跨越的新格局。
海门市委书记曹斌介绍说,海门市按照“统一规划、联动建设、集聚开发、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快速推进崇海大桥、沿江沿海开发等承接和集聚大项目的平台建设,打造苏中一流的最佳产业承载地,为区域经济腾飞修跑道、筑平台。以崇海大桥、海门港、东灶港“一桥、两港”为抓手,实施省级开发区、省级工贸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区联动”, 着力打造滨江工贸园区、滨海工业新区、灵甸工业集中区和海门工业园区“四大增长极”,形成“四面开花”发展新格局。他们紧紧抓住苏通大桥、崇海大桥、崇启大桥、沪通铁路“三桥一铁”建设机遇,放大上海“同城效应”,让海门成为经济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集聚地,实现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大提升。
大载体、大平台建设点亮了港口经济、集群经济和通道经济,中外客商来海投资发展热情不断升温,一大批超亿元工业项目涌向海门。去年以来,出现工业投入占全社会投入超80%、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社会规模以上投入超80%、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超60%的喜人局面。“四大增长极”成为大项目集聚地。上月,总投资1亿美元的日高能源项目、总投资分别为6000万美元的华辰电器、导电玻璃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基础设施开放项目等15个大项目在滨海工业新区集中奠基,总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世界500强之一的企业美国多福集团接踵而至,落户开发区;5月份,百士特建材等一批外资企业陆续注册登记,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5个……目前,落户“四大增长极”在建超千万元项目达到70个。
建设优美城市,彰显江风海韵魅力
去年初,海门市以城市化为抓手,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海门市委书记曹斌介绍说,坚持规划先行、打造精品、以人为本、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把城市规模做大、形象做美、功能做优、实力做强,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承载力和影响力,打造精品城市、现代城市、园林城市、亲水城市、生态城市五张名片,努力把海门建设成长三角北翼具有江风海韵特色、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该市围绕“以人为本、彰显个性、苏中一流”的要求精心谋划,按照“沿江伸展、组团递进、带状发展”的思路,推进城市重心南移,变背向长江为面向长江,按步骤打造滨江宜居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制定、完善城市规划。2006年以来,海门投入3000多万元制定20多项规划。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海门市滨江宜居城市概念性规划》、《新城区控制性详规》等20多项规划设计工作正在加紧制定和完善中,及时向市民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城建工作实施三步走战略,以“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挖掘内涵、创造亮点”为着力点,提升改造老城区;迅速拉开框架,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打造建设新城区;充分发挥滨江优势,规划启动滨江新城,建设成滨江宜居创业的城市。做到新城开发出形象,老城改造出精品,环境建设见成效,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对接,促进全市城镇化整体推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着力美化环境,实施“绿环水绕”工程,实施改造一个公园、新建四块绿地、建设七条绿色走廊为主要内容的“一园四片七带”绿化工程和以海门河、圩角河、民生河、十二号横河整治为内容的“四河景观”工程。
海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带城。实施城市项目大招商,部分基础设施纳入市场化,鼓励和吸引外资、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2006年,市区住宅、商贸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施工面积达175万平方米,在建项目总投资28亿元,完成投资额17亿元。2007年,城市建设投资将突破60亿元,施工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市场化运作也吸引了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北京首开集团等市外大资金、大财团参与,其中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发挥资金、技术及管理优势,投入17亿元参与污水处理系统、全市区域供水系统、新城区南进轴区域基础设施、滨海工业新区基础设施等四大类项目建设。
新农村建设,让百姓分享发展成果
海门市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坚持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主攻方向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为主要抓手打造现代农村,以提升素质和弘扬新风为关键培育现代农民,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海门努力走出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海门市委书记曹斌说,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长期得实惠,今年海门市财政投入2.3亿元支农资金,比去年增加1亿元。
围绕农民增收,拓展百姓致富新空间。该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根主线,把“民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坚持农业高效化、创业全民化、农民非农化,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四青作物”等优势产业,壮大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中高效农田约占该市总耕地面积的50%。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为农综合服务社建设,进一步创新农民、企业、基地、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拉长的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全市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36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3.2万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发挥建筑产业的优势,发展“走出去”的市外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目前,该市七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仅建筑业2006年就实现总产值204亿元,经济收入46.8亿元,建筑劳力人均年收入2万元。2006年,海门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4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00元,继续保持苏中第一。
建设基础设施,构筑农村发展新平台。大力实施路网通达工程、农村水利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民聚居区建设,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提高对全面小康建设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已有58%的村完成了水利建设,并通过省生态农业市的验收。今年财政计划出资1.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确保农村居民居住集中点都有一条通镇水泥公路。继续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在新农村创建试点村带动下,村村建设400平方米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推进环境整治,塑造现代农村新形象。该市把营造清新净美的环境作为村美的着力点。市财政每年拿出25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镇村配套250万元资金用于垃圾处理,构建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治理新模式,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户袋装、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和日产日清。坚持政府扶持、群众自筹和集体资助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推进改水改厕,其中市财政投入2692万元改善农村环境卫生,70%以上村完成改水任务,全市完成改厕1.2万座,所有建制镇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开展绿化造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全面小康序时进度。南通市评出的20个2006年度环境优美乡镇,海门6个乡镇榜上有名。
大力提升素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海门市围绕培育好风尚、促进风气好的目标,强化技能培训,今年计划财政投入3132万元,比去年增加85%。大力实施万名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确保全年实用技术培训4.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弘扬文明新风,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竞赛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健全保障,建设和谐安康新农村。该市围绕增强造血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慈善事业、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今年政府财政投入3200万元用于农民健康工程,确保今年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应保尽保,纯农业人口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达70%,财政按缴费的30%予以补贴。通过制定一套优惠政策、落实一笔发展资金、引进一批致富项目、提供一批市场信息、转移一批劳动力相结合的办法,力争使经济薄弱村、农村贫困群体跟上海门快速发展的步伐。
效能革命,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06年,海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领先苏中、抢先跨过长江、率先实现小康,争当苏中第一强市”的“三先一争”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组织保证,该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效能革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更好地为群众、为企业和基层服务,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海门市“效能革命”坚持以创建最佳办事环境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开展效能评议活动为载体。该市着重抓住三个重点:即把工商、税务、环保、公安等23个重点执法部门作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效能;把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作为重点,实行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落实;把承诺服务内容的兑现作为重点,接受全社会监督。
为进一步促进机关和干部作风转变,该市100多个部门纷纷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效能建设情况,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该市广泛开展“万人评议百名热点岗位中层干部”活动,将发改委、外经局等19个部门的142个热点岗位中层干部的照片、姓名、单位、职务、工作职能、服务处所、服务格言通过该市新闻媒体进行公示,请群众评议、监督,同时聘请了部分企业法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150名效能信息员参与评议活动。
一个个推进效能建设的活动载体,一条条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的承诺,一项项彰显个性的特色服务举措,有效地把海门市机关和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了阳光下。现在的海门,高效、务实、清正、廉洁的服务型机关格局正在形成。
3.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海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海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下辖村委会包括富民东街居委会、镇兴路居委会、德兴街居委会、镇南路居委会、汇南村村委会、益民村村委会、永富村村委会、太阳村村委会、镇南村村委会、召良村村委会、叠石村村委会、林西村村委会、宝兴村村委会、广丰村村委会、大石村村委会、建安村村委会、彦英村村委会、光荣村村委会、平山村村委会、金锁村村委会、瑞南村村委会、瑞祥村村委会、瑞北村村委会、李彬村村委会、新凤村村委会、银才村村委会、贤高村村委会、汇通村村委会。
4. 海门市是哪个省的
江苏省南通市代管的县级市。
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东临黄海,南依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全市设有21个镇、1个乡、1个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56个居民委员会、23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行政村231个、渔业村3个)。
自然地理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西南靠长江,东南邻启东市,东北濒临黄海,有海岸线11.73公里,西和北部与南通市辖区—通州区接壤。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
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成网络状,与长江相通,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部横截面呈弧形,两头低,中间高。全市耕地面积847426亩,占总面积的49.2%。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海门区
5. 江苏省海门市化学工业园在什么地方
公交线路:海门109路 → 海门209路 → 南隆专线区间 → 启动239路 → 启东311路,全程约147.8公里
1、从海门市步行约1.4公里,到达行政中心站
2、乘坐海门109路,经过3站, 到达海门高校站
3、步行约210米,到达冠东车灯站
4、乘坐海门209路,经过23站, 到达海永乡政府站
5、步行约30米,到达永隆镇站
6、乘坐南隆专线区间,经过4站, 到达永兴镇站(也可乘坐南隆专线)
7、步行约140米,到达启隆乡站
8、乘坐启动239路,经过17站, 到达汽车总站
9、步行约470米,到达客运总站
10、乘坐启东311路,经过28站, 到达新三和港桥站
11、步行约2.5公里,到达滨江化工园
6. 2022年海门哪里要拆迁
如下。
2022年度海门区计划搬迁项目30个,搬迁面积91.89万平方米。
土地储备方面,包括长江路东侧地块:位于长江路东、中海路南、嘉陵江路西、河海路北,涉及搬迁住户100户,搬迁面积1.2万平方米,占地21.2万平方米;
万众工业园区:位于申博金属东、北海路南、瑞江路西、海门河北,涉及搬迁企业140个,搬迁面积14万平方米;
申博金属:位于北海路南、万众工业园区西、海门河北,涉及搬迁企业1个,搬迁面积1.5万平方米;
富江一品南侧地块:位于富江路东、岷江路西、解放西路延伸段南、人民路北,涉及搬迁企业16个,搬迁面积5.5万平方米;
秀山西路沿线企业:位于秀山西路两侧,涉及皇储家纺、鑫宸金属等6个搬迁企业,搬迁面积2万平方米;
珠江路西侧地块:位于珠江路西、定海路南,涉及搬迁企业1个,搬迁面积4500平方米。
市政工程方面,包括珠江路北延项目:位于北城路南、丝绸路北、珠江路北延红线内,涉及搬迁企业20个,搬迁面积1万平方米;
游泳馆停车场改造项目:位于黑龙江路东、青海路北、通源游泳馆范围内,涉及搬迁门面30个,搬迁面积10000平方米;
张北路西延项目:位于岷江路东、海门河南、海兴路西,涉及搬迁住户10户,搬迁单位2个,搬迁面积500平方米;
东海东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位于东海东路民生河东至中海村26组,涉及搬迁住户54个,搬迁面积9000平方米。
大交通工程方面,包括空港安置区(南苑):
位于江海路东、海界河南、培育村西、336省道北,涉及搬迁住户1300户,搬迁面积20万平方米;
海太通道项目:位于海太通道隧道段红线范围内,涉及搬迁住户600户,搬迁面积9万平方米;
北沿江高铁项目,涉及搬迁住户约3000户,搬迁面积30.27万平方米。
其他项目方面,气象站周边:位于336线北、民生河东,涉及搬迁住户1户,搬迁单位1个,搬迁面积250平方米。
历年结转项目有江海路两侧地块、北部新城四期、岷江路西侧、启荣建材、先锋印刷、第一实验小学南侧、五港田头房北侧、机关幼儿园北侧、北部新城二期、圩角河西侧绿化景观、东洲河两侧景观带、万和家园北侧、北京路西延、北京路辅道、民生公园、瓯江路北延。
7.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三厂工业园区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三厂工业园区下辖村委会包括新东街社区居委会、中心街社区居委会、工房街社区居委会、厂西村村委会、镇西村村委会、青龙港村村委会、厂南村村委会、孝威村村委会、耀忠村村委会、大洪村村委会、孝汉村村委会、中兴村村委会。
8. 南通地区的纺织工业园区在哪里
一般是指南通海门市三星镇叠石桥。
附近的川港,张芝山,先锋,姜灶等镇都有相应的工业园区,以及个体的小作坊。
9. 江苏南通海门有几个镇
截至2015年,海门市设有3个街道,9个镇,231个村民委员会,67个居民委员会。
海门市下辖3个街道(海门街道、滨江街道、三厂街道),9个镇(三星镇、常乐镇、悦来镇、临江镇、正余镇、余东镇、包场镇、四甲镇、海永镇)。2018年,全市有村民委员会231个,居民委员会63个。
(9)海门市有多少个工业园扩展阅读;
海门因受长江和黄海水域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等影响,热量、水分、日照、风速等要素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以年平均气温15.1℃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农业气候区。西南部沿江春夏温热气候区和东北部沿海夏温热气候区。
划分地界,东段以通沙河、西段以海界河为界。热量条件西南部比东北部优越,3-8月份平均气温南北相差0.4-0.8℃,大于0℃的积温相差70~155℃,大于3℃的积温相差100℃左右,大于10℃的积温南北相差90~158℃。
降水量方面,总的趋势是东北部伏旱比西南部重,光照条件西南部比东北部要好些。风速东北部比西南部大,东北部风灾出现的机率多且灾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