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 关于农林工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有哪些
农业用水效率:单方水粮食产量,表示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率;
农业GDP变化用水系数,反映农业单位用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变化;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反映工业的用水水平;
工业GDP变化用水系数,反映工业用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变化。
供参考
‘贰’ 关于节约用水的小方法,要精短,要很多条。
1、清洗炊具、餐具时,如果油污过重,可以先用纸擦去油污,然后进行冲洗。
2、用洗米水、煮面汤、过夜茶清洗碗筷,可以去油,节省用水量和洗洁精的污染。
3、洗污垢或油垢多的地方,可以先用用过的茶叶包(冲过并烤干)沾点熟油涂抹脏处,然后再用带洗涤剂的抹布擦拭,轻松去污。
4、清洗蔬菜时,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进行清洗,尽量放入到盛水容器中,并调整清洗顺序,如:可以先对有皮的蔬菜进行去皮、去泥,然后再进行清洗;先清洗叶类、果类蔬菜,然后清洗根茎类蔬菜。
5、洗手、洗脸、刷牙时不要将龙头始终打开,应该间断性放水。如:洗手、洗脸时应在打肥皂时关闭龙头,刷牙时,应在杯子接满水后,关闭龙头。
‘叁’ 京津冀都市圈用水效率分析
2.3.1 京津冀都市圈工农业生产用水效率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紧缺,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就把节水列上议事日程,应用体制、措施等手段实施节水。目前,该地区全面节水已取得明显成效,节水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水资源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因素,不同地区和行业间节水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北京、天津等城市工业用水重复率较高,超过了我国的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较大(表2.12)。
京津冀都市圈2004年人均用水量284m3,相当于全国平均的64%;万元GDP用水量140m3,相当于全国平均的32.48%,其中天津最低,只有75m3;综合灌溉定额只有295m3/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约77%,比全国平均高约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沧州超过80%(表2.12)。
表2.12 京津冀都市圈2004年用水效率
资料来源:北京市水务局网,2004年。
另外,农业灌溉用水仍然是京津冀都市圈内占有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并且用水效率低下。当前农业生产多属资源消耗型,比第二、三产业更为隐性和长期,几乎谈不上对于水源的涵养。当前农业用水、种植业的漫灌、蒸发和下渗多,植物实际利用低,尤其干旱地区的蒸发更多,滴灌和微渗节水效果显着,但对于作物吸收和正常的生长不利,也不利于农事操作;养殖业虽然蒸发不多,但用后废水直接排走,用于种植业灌溉的很少,并未从根本上提高利用率,生态模式优化还未提到日程;用水利用率低主要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虽然天津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但是天津的工业用水量却明显低于北京和河北八省市(图2.3),这是因为天津是较早开展循环经济的城市,而北京开展循环经济相对较晚,近几年才开始城市结构的调整,效果最近才逐步显现,但远不如天津。
图2.3 京津冀都市圈1995~2004年工业用水量变化
2.3.2 京津冀都市圈居民生活用水变化趋势分析
从图2.4可以看出,天津在居民生活节水用水上效果明显,而且整体呈现良好的稳定趋势。这是天津较早实施水资源循环经济政策产生的效果。
图2.4 京津冀都市圈居民用水变化情况
天津市按照以供定需原则,以制度建设与实施为重点,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开发利用海水等非常规水源。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实施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深化水价改革,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2004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非居民计划用水率达到91%,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55%,城市供水量比2000年下降了17%。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3万亩,相当于有效灌溉面积的50%。天津的节水用水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图2.5 北京万元GDP水耗变化图
2008年北京市水资源消费量为35.1亿m3,比上年上升0.9%。北京万元GDP水用下降,居民用水量呈上升趋势。按现行价格计算,万元GDP水耗为33.66m3(图2.5)。这主要是由于优化了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格局。
北京市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规模也不断增加,到2008年底常住人口已达到1695万。这使得北京的发展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来自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北京自然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北京的居民生活用水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这些导致了虽然北京的万元GDP水耗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居民生活用水居高不下,而且逐年上升(图2.6)。
图2.6 北京居民生活用水变化图
‘肆’ 属于高用水行业的有哪些
按照耗水量大小排序,高耗水工业主要包括电力行业、化工行业、钢铁行业、非金属制品行业、石油石化行业、食品与发酵行业、造纸行业和纺织行业等八大行业。
八大高耗水工业行业取水量占工业总取水量的74%左右,耗水量占工业总耗水量的70%左右。八大高耗水工业行业取水量、耗水量均较大,用水效率相对其他行业较低。
高耗水服务业主要包括学校、医院、党政机关、洗浴中心、洗车中心和高尔夫球场等用水户。其中,学校、医院、党政机关等部门在服务业中用水比重较大;而洗浴中心、洗车中心和高尔夫球场则属于奢侈性用水,单次水用量较大。
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纺织、造纸、钢铁和石油石化行业。1999年这五个行业用水量为1964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用水量的79.1%。其中,取水量为772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取水量的66.6%;重复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的90%。
‘伍’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什么
工业用水重复率是工业用水中重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
工业用水应当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施工生产中的用水效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或月)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5)工业用水效率与下面哪个选项不是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由于工业所涉及的行业太多,不同的行业对其生产用水水质要求都有不同,国内还没有一个工业水质标准涵盖所有工业行业的,按照不同的工业行业,有不同的用水水质要求或保准。
如工业锅炉用水有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2018;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运行时给水、锅水、蒸汽回水以及补给水的水质要求。
‘陆’ 关于节约用水的问题和答案
1.我国()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A《水土保持法》 B《水法》
C《环境保护法》
2.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A保护 B节约 C利用
3.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战胜了今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加强水利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并重,防洪抗旱并举。”
A节流 B保护 C建设
4.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包括: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
A管理水量和水质 B开发 C治理
5.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务院决定从1993年9月1日开始实施()。
A《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B《水法》
C《水土保持法》
6.为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决定成立(),办事机构设在()。
A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农业部
B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水利部
C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建设部
7.根据我国《水法》规定,()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各单位应当采用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A水行政主管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行业
8.节流应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以杜绝浪费,提高水的()。
A利用率 B价格 C质量
9.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水资源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的公德,人人都要树立水资源是()的新观念,养成爱惜水、保护水和节约水的优良习惯。
A有限的、有价值 B天然的、无价值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0.联合国47届大会作出了确立“世界水日”的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为“世界水日”。
A3月22日 B4月20日 C4月22日
1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提出“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A推广节水灌溉 B有效利用水资源
C保护环境
12.一个人每天需摄入2600毫升的水以保持人体的水平衡,水在人体中含量最多,约为体重的()。
A2/3 B1/4 C1/6
13.水是人类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在当代世界,人均年耗水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用水结构成为判断该国工业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而1立方米水所能创造的财富,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水平的重要尺度。
A教育 B生活 C技术经济
14.水资源与国际政治密切相联。目前中东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水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据专家预测,由于全球性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下个世纪()将代替石油成为国际间冲突的主要根源。
A土地 B水资源 C煤炭
15.水资源短缺或使用不合理将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地表地下水体污染等。
A城市化 B 河湖萎缩 C疾病传播
16.水资源通常是指可更新的(),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其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A雨水 B淡水量 C河水
17.地球表面近乎()的地方被水覆盖,其中97.5%的水都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
A1/4 B3/4 C9/10
18.水资源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具有以下特点:可更新性,(),多功能性,不可替代性和利害两重性。
A有限性 B生产性 C无限性
19.海洋水和陆地水受太阳的照射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又以雨、雪形式降落到海洋和陆地;海洋上空的水气向陆地上空输送,陆地的()排入海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之间的这种水量交换现象,叫做全球水循环。
A污染物 B泥沙 C径流
20.土地利用、城市化、水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干扰了天然水文循环,改变了水资源产生条件,进而影响水资源()。
A数量、分布 B质量
C数量、质量、分布
21.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排名在世界第100位以后。
A1/2 B1/4 C1/8
2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雨热同步,年内、年际分配不匀。
A均匀 B较均匀 C不均
23.我国水资源总量的()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该地区人口占全国的53%,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5%;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7%,耕地占全国的65%,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 A19%81% B50%50%
C81%19%
24.我国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于1985年完成,1987年出版(),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我国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特征。
A《中国水资源评价》B《中国水利》
C《中国的水》
25.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和()的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水利作用功不可没。
A6% B10% C20%
26.我国的水情是,水多:洪涝为患,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水少: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水浑:()和水土流失。
A水污染 B浪费水 C节约水
27.水体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城市污水、大气降落物(降尘和降水)、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其中70%来自()。
A城市污水 B农田排水 C工业废水
28.我国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其中可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有()。我国河湖污染严重的为()、太湖、海河、辽河等流域。
AⅠ黄河 BⅠ—Ⅱ长江
CⅠ—Ⅲ 淮河
29.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9%,但各地水资源利用率差异很大。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北方一些地区,利用率(),而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及西南地区,水资源利用率()。 A很高很低 B很低很高 C低高
30.目前河川径流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河流是(),已超过60%。 A黄河 B海河 C长江
31.目前全国年供水总量为5000多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为地表水,用水量最大的行业是()。
A工业 B农业 C服务业
32.我国有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污染型缺水三种缺水类型。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污染型缺水南北方都存在。
A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
B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
C污染型缺水工程型缺水
33.河流断流和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是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重要标志。近年黄河下游每年都出现断流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1994年75天, 1995年122天,1996年150天,1997年达()多天,断流河段长700公里。
A200 B300 C400
34.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供需情况是(),用水增长较快的是城市用水。
A供过于求 B供不应求
C供需大体平衡
35.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多座城市缺水,较严重的有110多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城市工业和居民的生活。
A200 B300 C400
36.由于水源的枯竭,导致城市变成荒芜废墟的例子,在世界各地不胜枚举,如我国新疆丝绸之路上的()。
A楼兰 B吐鲁番 C塔里木
37.新中国第一个大城市引水工程是()。
A引黄济青 B引滦入津 C引滦入唐
38.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大面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全国已出现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56个,总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而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造成50余座城市出现()等地质灾害。
A水荒 B地面沉降 C洪水
39.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但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却存在着用水()的现象。
A节俭 B经济合理 C浪费
40.缓解当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正确措施是()。
A加强水资源开发 B节约使用水资源
C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
41.当前我国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约为(),现阶段,我国灌溉水利用率低主要因为灌溉方法落后。
A0.7—0.8B0.4—0.45
C0.15—0.25
42.在我国现有7.5亿亩的农田灌溉面积中,采用的灌水方式面积最大的是()。
A管道输水灌溉法
B渠道输水地面自流灌溉法
C喷、微灌法
43.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很大,如果把灌溉水的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每年可节水()。
A300—400亿立方米 B30—40亿立方米
C1000—1500亿立方米
44.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节水灌溉提出的要求是()。
A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B推行沟灌、畦灌,改进灌水方法
C采取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措施
45.水利部与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通知, “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个节水增产重点县。
A100 B300 C500
46.在一个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方式,应当根据()的原则确定。在我国北方小麦产区,通常采用小畦灌。在西北干旱地区多采用“膜上灌”,在东北地区,春夏季干旱时,为抢种保苗,农民普遍采用“坐水种”。
A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B上级指示,部门意见
C资金省,技术简单
47.我国第一部《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年()开始实施。
A5月1日 B7月1日 C9月1日
48.滴灌属于()灌溉,所以最省水。
A局部湿润 B全面湿润 C交替湿润
49.最适于蔬菜大棚采用的灌溉方法是()。
A沟灌 B畦灌 C微灌
50.运用经济杠杆,合理确定水费价格,实行按量收费,是促使用水户节约用水的有效手段。为此,()于1985年发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
A国务院 B财政部 C水利电力部
51.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实施“浅、薄、湿、晒”的灌水技术是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大力推广的节水技术,这项技术最早在()得以应用。
A广东 B广西 C云南
52.水在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功能有()。
A循环冷却生产设备、满足生活用水
B能量交换媒介、物质交换媒介、产品原料
C部分进入产品原料、满足职工生活用水
5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之比。
A新增用水量 B工业用水量
C总用水量
54.城市生活用水包括()。
A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
B工业用水和公共用水
C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
‘柒’ 工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法律分析:深刻认识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工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从战略上认识做好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业节水工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污染形势严峻,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目前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20%,工业排放的废水量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源被迫弃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强工业节水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可减少废水排放,改善水环境,“节流减污”是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浪费严重,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国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也较大,跑冒滴漏等严重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业节水潜力很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通过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秸秆、薪柴、粪便等,不适用本法。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卫生综合治理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沼气等生物质资源转化、户用太阳能、小型风能、小型水能等技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提供财政支持。
‘捌’ 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题干中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说明了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科学,浪费损失严重.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选D.
‘玖’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企业策略和营销方式
人们经常把“经营”和“管理”这两个词汇联系在一起,很多人也因此认为“企业经营”就是“企业管理”。全世界第一个把“经营”同“管理”概念明确区分开来的是法国的法约尔。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经营不同于管理。经营是以顾客为核心,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以追求企业最大效益为目的;管理是以员工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企业最优效率为目标。总的来看,经营和管理,一个眼睛向外、一个眼睛向内;它们好比是企业的两只手、缺一不可,完整构成企业家工作的全部。 随着并购重组浪潮的风起云涌,在追求最大效益这个目的下,经营又逐渐分成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产品经营仍然致力于如何满足顾客需求、如何创造产品品牌、如何提高技术含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在最大限度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实现企业规模扩张;而资本运营则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其手段包括在资本市场上不断融资、包括不断兼并收购企业、甚至包括不断重组或者卖出手中的企业,最终在实现资本扩张的同时也实现企业规模扩张。与前者相比,它买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企业,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张的路子,规模扩张的速度自然就比前者来得更快,或者说更容易就“做大”。正因如此,人们也把“资本运营”称为“做乘法”,而把“产品经营”称为“做加法”。当然,另一方面,“做乘法”的风险也比“做加法”要大得多,因为“乘法”做得不好就会变成“除法”、而“加法”做得不好也只不过是变成“减法”而已。 为了不让“乘法”变成“除法”,或者“加法”变成“减法”,其关键就在于“管理”。事实上,当很多企业家为了产品经营或资本运营方面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穷于对各种危机进行管理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自己面临的是一场管理的危机。很多人都知道,通过加强管理,在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同样会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管理出效益”。但当企业真的面临市场拓展不力或者兼并重组不顺的时候,很多人却又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忘记了应该跳出经营的范畴,回到“管理”或者说回到“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去找原因。 对此,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是这样阐述,“利用资源组成一家企业,若仅仅将资源按逻辑顺序汇集在一起,然后打开资本的开关,是不够的。需要的是资源的嬗变。而这种变化是不可能来自于诸如资本、原料之类无生命的资源的。它需要管理。”在所有的资源中,可以发生嬗变的只有人力资源;所谓管理,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人的管理,或者说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以人为本”这几年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和“禁止吸烟”一样的流行语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词汇在很多地方都被作为标语到处悬挂。可是,当某个理念一旦成为口号或者标语以后,是否能得到执行就不得不让人表示怀疑。相较而言,“禁止吸烟”至少在概念上还是明确的,而“以人为本”,当很多人把它作为标语悬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或者作为口号写进企业文化手册的时候,恐怕都还没有真正明白它的含义。 经过考证,中国古代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应该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据西汉刘向编辑的《管子》“霸言”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而在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最有名的则是刘备。当年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襄阳地区有很多的人跟着刘备逃跑,大概难民有十几万,辎重有数千辆,日行十几里,走得非常地慢。曹操派出轻骑,日行一两百里,在后面疯狂追赶。眼看曹军就要追上,手下很多人都劝刘备丢弃百姓先行逃难。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刘备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据说当时感动得很多人热泪盈眶。 但是,我们认为,即使是刘备的“以人为本”也还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当企业家嘴里念叨着“以人为本”的时候,心中大概会有这样三种情况。一种事实上是“以人为成本”,着眼点往往是低工资、少福利、慢增长、少用人,也就是如何节约成本上;一种是刘备式的“以人为资本”,用各种办法让人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创造更大的效益甚至是帮助自己得天下。关心也好、爱护也罢,在这里都仅仅是手段,而决不是目的。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为根本”,也就是一切都要以人为根本前提、以人为根本目的。 以人为根本前提,是指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以人为根本目的,是指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目的。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求为本,就是要认真研究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满足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马斯洛提出过着名的“需求金字塔”,将人的需求层次从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好象五级由低到高的台阶,人只有首先满足较低台阶的一种需求后,才谈得上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很多人常常认为只有“企业文化”才需要以人为本,却忘记了如果工人连工资收入得不到保障,甚至无法养活自己和家庭的时候,你在企业里搞一些诸如员工联欢、文体比赛的“企业文化”活动想去满足他的“社交需求”,只能是缘木求鱼,自然也谈不上“以人为本”。因为现在的他连“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企业首先应该做的是要通过薪酬考核系统的改善,让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获得让他满意的报酬。这种薪酬考核系统的改善和“企业文化”好象没有关系,但它同样是“以人为本”。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如果薪酬问题没有解决好,员工会不满意;但反过来,薪酬问题解决了,员工就满意了吗?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赫兹伯格于1959年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研究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今天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十分着名的“双因素理论”(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传统观念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根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相应地,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水平、劳动保护、工作环境以及各种劳资关系处理等。如果组织能满足这些外部因素,组织成员也不会因此而得到激励,只是不会觉得不满意而已。所以,“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真正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些真正对人有激励作用的内部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进步和成长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因素”。如果组织能够满足成员的这些内部因素,就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并达到激励组织成员的目的。如果组织没有满足这些激励因素,组织成员也不会觉得不满意,但失去了激励作用。所以,“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所以,真正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应该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对保健因素的改善,这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劳动保护、调整人事政策、改善薪酬待遇等,以让员工没有不满意的地方;另一个是对激励因素的强化,主要是让员工从工作中获得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成就感,以真正让员工满意。后者就是属于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两者都是“以人为本”,但只有后者,才能给予员工真正的激励,也才能把员工真正凝聚在一起。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之所在。
‘拾’ 工业制硫酸中为什么要使用99%的硫酸吸收三氧化硫而不用水.
【工业上要使用99%的硫酸吸收三氧化硫而不用水的原因】
1、为了增加吸收的速率;
2、假如用水来吸收三氧化硫,由于三氧化硫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很高,这时水会变为蒸汽,那么水和三氧化硫实际上在气体状态下反应得到硫酸,此时硫酸以酸雾的形成停留在吸收塔中,很难沉降下来,造成水吸收三氧化硫的速度大大降低了;
3、用低于98.3%的浓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同样存在以上问题,最后实验的结果,工业上一般就是高于98.3%的浓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此时硫酸是液态的形成存在(硫酸是高沸点酸),增大吸收速率;
4、当硫酸的浓度增大以后,譬如达到了100%的硫酸,此时照样可以吸收三氧化硫,此时得到的硫酸又叫发烟硫酸,意思就是三氧化硫作为溶质溶解在硫酸中得到来三氧化硫的硫酸溶液。使用时候,加适量的水,可以得到各种浓度的硫酸,以便用于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