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开一个调料厂有前景吗
首先你得了解调味品行业的现状及前景,据前瞻产业 研究院《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据统计,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400亿美元,占食品工业额的12%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近2000亿元左右(折合330亿美元),占比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5%。与世界调味品行业规模总量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中国的调味品成为世界众多企业进行抢占的一个重要战场,世界跨国公司在上海财富论坛上提出"欲独霸世界,先逐鹿中国"的口号。所以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不断进军国内调味品市场,如今国内已被外资入股或全资收购的调味品企业已占国内企业的半壁江山。
㈡ 临朐调味品市场情况
你这么详细的估计有也没人愿意免费贡献,给你找了些整体行业的,希望能帮到你。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调味品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1、调味品行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GDP的持续稳健的增长,中国调味品行业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业的繁荣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国调味品行业正值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经济环境的变化与调味品市场的变化和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关系紧密。调味品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消费需求较为刚性,由于调味品的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较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调味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行业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目前全国调味品行业总产量已超过1,500万吨。调味品行业向大品牌集中的趋势明显,2011年销售总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调味品产品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资对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渗透力度加大,但由于我国调味品消费的区域性特色明显,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内名优品牌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2、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180亿美元,占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为1,300亿左右(约合200亿美元),占比还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0%,行业年均增长率都保持在
10%左右。与世界调味品行业规模总量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见,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我国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国内调味品企业应该针对消费者不同的烹饪需求,开发各种专用调味品,如专门的蒸鱼豉油、寿司专用酱油等,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复合调味品的前景更加广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品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我国只占20%,发展潜力很大。这就要求国内调味品企业要及时更新和强化核心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市场扩容
自2003年以来调味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行业整合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个相对滞后的行业,大跨越地转型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对调味品行业的不断规范,使得门槛逐步提高,加上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相继上演,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传统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调味品产品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资对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渗透力度加大,但由于我国调味品消费的区域性特色明显,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内区域品牌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自2003年以来调味品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至2011年间行业平均年增长率达21.98%。2011年末,我国调味品工业企业达921家,行业总资产达1,265.5亿元,同比增长21.90%。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调味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917.89亿元,同比增长27.33%;实现利润总额达153亿元,同比增长33.75%。酱油、食醋和味精产业目前位列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前三名。近年来上述三个细分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调味品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调味品市场近年迅速扩容,2006年行业产值同比增长高达34.7%,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调味品及发酵制品行业销售产值及增长率
(3)国内厂家竞争激烈
尽管目前我国酱油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是我国酱油市场仍整体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强势品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卫生水平差距大,行业鱼龙混杂等特征。全国性大品牌比如海天、厨邦、加加、李锦记等,其总销量也只占了全国消耗量的20%,80%的酱油产销量都由各地区域性品牌占领。随着大品牌酱油的全国化步伐的加快,区域品牌酱油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受到威胁,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国内主要酱油生产企业酱油年产量和年销售收入统计
目前,我国鸡精、鸡粉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餐饮行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制造行业。餐饮行业领域的需求稳定增长,家庭消费领域市场容量持续扩张,食品制造业领域需求潜力巨大。鸡精、鸡粉作为传统产品味精的升级替代产品,还处于逐步替代味精的初级阶段,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鸡精、鸡粉逐步替代味精成为首选鲜味调味品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3)外资加速圈地,市场格局生变
在中国调味品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外资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国内已经被外资入股或全资收购的调味品企业已占国内企业的半壁河山,其中不乏国内一些颇具实力的传统老品牌。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华外资企业品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派:以联合利华和雀巢为首的欧美派;以龟甲万和味之素引领的东洋派;以希杰、福达为代表的亚洲派。
面对外资的大肆入侵,以恒顺、海天、李锦记、王致和为代表的本土名企也纷纷加快了品牌推广的步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以及资金的方式,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4)利润紧缩,产品升级
调味品行业是一个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产业,因此农产品等原料的涨价,将对调味品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下图中价格指数是分别以2003年谷物价格及大豆价格指数为基期编制,图中谷物价格指数与大豆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其当年相对于2003年价格的涨幅。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粮食价格上涨较快,从2003年至2008年,谷物与大豆分别涨了79%与66%,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粮食价格明显上涨。相对于迅速上升的成本,调味品行业的毛利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03年至2008年一直保持在19%以上,近两年该行业毛利有所下降,不过仍然保持在17%左右。这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对调味品的刚性需求,也说明了企业能够通过提价来维持盈利。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近两年仍能保持26%左右的毛利润,是因为一方面虽然市场上的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但是公司也进行了多轮的价格调整从而基本上抵消了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味鲜不断的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动高毛利的厨邦品牌的发展,同时调整对毛利较低的产品的市场定位。总之随着公司销售保持约30%的增长和各项固定费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公司的毛利率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原材料价格指数及毛利率
除了涨价,提升产品附加值是调味品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另一方式。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费意识的改变,调味品不仅限于调味的使用范围,还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工业、餐饮业的必备原料。调味品行业内的分工日益专业化,产品的市场定位越发精细,调味汁、复合调味料等新型调味品层出不穷,调味品市场产品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正逐步改善。整体来看,目前国内调味品结构主要由高中低档三个层次组成,行业正向着生产工业化、味型复合化、品牌多样化、食用方便化的方向发展。
3、行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目前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统一整合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该法加强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该法强化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禁止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第127号令《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管理规定,该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明确了生产者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才能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第123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09年8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10月22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包含了一些新的要求,如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联系方式,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专供婴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产品,其标识还应当标注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
4、行业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调味品的需求将仍然保持稳健增长。目前中国调味品行业呈现发展速度快,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等特征,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该行业的盈利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自2009年以来我国粮食及谷物价格上涨明显,两年内上涨幅度高达30%,CPI居高不下,由于“人口红利”效应消失,全社会工资普遍上扬,预计未来几年通货膨胀将保持较高水平。由于调味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将通胀完全转移给消费者,造成企业盈利压缩,调味品行业的盈利水平将呈缓慢下降趋势。利润空间收紧一方面将加速淘汰落后企业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将迫使一些优质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进行产业链整合。
未来国内调味品行业的主旋律将以并购为主。由于中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空间巨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外资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调味品市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行业处于相当零散的经营状态,区域品牌如果光靠原始积累进行全国扩张之路相对艰难。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也有部分大型综合性品牌,通过市场细分、差异化战略和有效宣传逐渐向全国扩张。因此,未来几年,国内区域品牌将加码产能,立足本土布局全国市场;全国品牌企业也不断扩大产能,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并购,由于调味品行业进入门槛低,一些资金雄厚的国有企业或金融资本展开对调味品行业的兼并和收购,从而进军调味品行业。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及《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将对食品安全有关标准进行整合,并引导该行业加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力度,这将加速淘汰一部分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的调味品企业,但由于调味品行业标准及监管相对滞后,这一局面显着改善仍需时日。
㈢ 复合调味料市场前景如何
调味品各子行业生命周期各异:复合调味料消费习惯还未养成,处于导入期,成长潜力极大;醋和酱油处于成长期,酱油正逐渐迈向成熟期;鸡精鸡粉处于成熟期,已逐渐实现对味精的替代;而味精已处于衰退期,量价齐降。
各子品类在生命周期的更迭中常青:综合来看,调味品行业内部在生命周期变化中实现品类替代。例如,酱油作为咸味调味品的一支,曾部分替代食用盐,而如今又被复合调味品部分替代;鸡精鸡粉也在逐渐替代味精的过程之中。同时,调味品作为餐桌上的必需品,购买频率低,支出占比少,因此需求收入弹性小,受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冲击较小。所以调味品行业始终处于长盛不衰之中,堪称消费品界的常青树。
2018调味品及发酵制品行业市场规模超3400亿元,调味品人均消费远低于其他国家,预计2022年规模有望突破4500亿元。随着餐饮复苏、产品升级,2018年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3427亿元,同比增长10.65%。2017年我国人均调味品消费额仅为79元,远低于日本(899元)、美国(517元)、韩国(188元),市场潜力大。
㈣ 小白在分析调味品行业时,发现调味品行业最近几年的行业收入规模的复合增速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㈤ 我国调味品总数有多少种
根据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国消费者常接触和使用 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 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
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 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
此类调味品 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2) 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
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 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 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溃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
此类调味
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
(3) 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
要包括:葱、蒜、姜、芫荽等。。
(4) 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
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
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八角、 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姜粉等。
(5) 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用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
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 主要包括:鱼卤、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 菜、紫菜等。
(6) 其他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盐、
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 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花酱、椒油辣酱、芝麻辣。
㈥ 2021年复合调味料市场前景如何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调味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是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必需品,也是中国味道的灵魂。我国百强企业复合调味料生产总量总体波动较大,2019年产量为71.1万吨,销售收入为113亿元。随着新零售、新消费下的消费升级与渠道变革,复合调料品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升级。
我国百强企业复合调味料生产总量总体波动较大,2019年产量为71.1万吨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百强企业复合调味料产业生产总量总体波动较大,2019年我国百强企业复合调味料产业生产总量为71.1万吨。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㈦ 什么调味品可以替代葱
鸡精可以代替葱,鸡精可以给菜曾香。
调味料,也称佐料,是指被用来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一些调味料在其他情况下被用来作主食,或主要成分来食用。例如洋葱也可以为法国洋葱汤等的主要蔬菜成分。
相关信息:
从来源上,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少数为动物成分(例如日本料理中味噌汤所用的干柴鱼)或者合成成分(例如味精)。从调味料所添加的味道上分有酸、甜、苦、辣、咸、鲜,麻。添加的香气上有甜香、辛香、薄荷香、果香等。
从技术手段来分,古代多为天然调味料(例如盐、豆油、糖、八角),而今国人多用复合调味品料(味精、鸡精、鸡粉),国外多为通过高科技提取的纯天然调我国调味品产业的增长率每年都在10%以上。中国调味品产业整体销售收入已经从2003年的380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07年的1300亿元。
根据中国商务部最新分析报告显示,国内酒店和餐饮销售在2008年第一季度上升了23.6%,达人民币3687.3亿元。同时,2008年首个季度,已有168个海外酒店及餐饮项目在中国投资落成。店、高级旅馆落成。
如此规模空前的增长为调味品行业创造了极具商业价值的机会。2007年,全国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2万亿元。调味品在餐饮业消费中的比重占到了10%,调味品已经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增速最快的门类之一。
㈧ 调味品的中国发展
近些年,中国的调味品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调味品的需求来看,对调味品有需求的主要是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和家庭厨房。其中,餐饮业的迅速发展对带动调味品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按照国际通行比例粗略估算,我国餐饮渠道调味品销售额1500亿元,调味品在其中的比重,正在突破10%的临界点,即餐饮业每消费10元钱,其中就有1元钱用于调味品消费。该产业“小产品,大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自2001年到2011年,调味品行业的销售额从277.23亿元猛增至1917.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47%,年均增速高达50%。有资料表明,全世界调味品年营业额能占到食品工业销售额的10%左右,而2010年我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为6.31万亿元,其中调味品行业的销售收入仅占2.4%,如果能达到食品工业销售额的10%,那调味品的市场将达到6310亿元,是目前调味品市场容量的4倍左右,所以调味品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调味品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销售面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中国调味品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企业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科研,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创造新产品,并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也使产品达到规模化生产。在全国各地调味品厂的努力下,先后创造了一大批优质产品和新品种。名、特、优、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调味品目前最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就是餐饮,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调味品的发展,也使得调味品市场飞速发展。
㈨ 食品工业由哪几个环节构成
食品工业包括了食品的原料种植、收获、加工、储藏等等一系列的,直到食品卖到消费者手里。
食品加工业只是食品工业其中一环节。
一、食品工业的定义与分类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制品加工、调味品加工、水果制品加工、酒类加工、淀粉及其制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糖果制品加工、饮料加工、休闲小食品、水产品加工、禽蛋制品加工、面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米制品加工、薯制品加工、蔬菜制品加工、综合加工技术等方向。
食品工业是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
二、食品加工业的定义与分类
指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食用盐加工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业。
一、粮食及饲料加工业
⊙碾米业:包括将稻子、谷子、高梁等原粮加工为大米、小米、高梁米等
⊙磨粉业:包括将麦子、玉米、高梁米、大米、豆子等加工为面粉、玉米粉、高梁粉、大米粉、豆粉等
⊙面、米制品业:包括挂面、米粉丝等的生产。(糕点的生产不列入本类,列入糕点业)
⊙配合及混合饲料制造业:包括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混合饲料等的生产
⊙蛋白饲料制造业:包括动物性蛋白饲料、植物性蛋白饲料等的生产
⊙水产饲料制造业:包括海水、淡水的鱼、虾、贝饲料的加工
⊙其它饲料制造业
二、植物油加工业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包括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胡麻油等的生产,也包括食用植物油制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油、可可脂等的生产
⊙非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包括桐油、蓖麻油等的生产
⊙制糖业 -----甘蔗糖业:包括甘蔗机制糖、半机制糖的生产 -----甜菜糖业 -----加工糖业:包括冰糖、方糖、精炼糖等的精加工
三、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
⊙屠宰业:包括各种畜、禽的屠宰
⊙肉制品加工业:包括各种畜、禽肉类的冷冻制品,腌、熏制品,干制品,熟制品等的。肉类罐头生产不列入本类,列入肉类罐头制造业
⊙肉类副产品加工业:包括动物油脂炼制品、肠衣以及生化制品等的生产
⊙蛋品加工业:包括干蛋品、冰蛋品、再制蛋的加工
四、水产品加工业
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的冷冻制品、干制品、熟制品、鱼糜制品等的生产。水产品罐头的生产不列入本类,列入水产品罐头制造业 。
⊙冷冻水产品加工业:包括海水、淡水的鱼、虾、贝等的冷冻加工
⊙干制水产品加工业:包括海水、淡水的鱼、虾、贝、藻类干制品的加工 。
⊙腌制水产品加工业:包括腌制鱼、盐渍品等的加工及糟醉水产品的加工。
⊙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业:包括鱼糜、鱼香肠、鱼丸、虾片等的加工。
⊙其它水产品加工业:包括海藻、凝胶食品、珍珠的加工以及其它未包括的水产品加工 。
五、盐加工业
⊙包括洗涤盐、粉碎盐、精制盐等的生产
六、其它食品加工业
⊙包括蔬菜的加工
㈩ 浅谈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调味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是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必需品,也是中国味道的灵魂。
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调味品行业历经计划管制期(90年代之前)、行业调整期(90年代)、行业上升期(90年代末-2003年)、高速发展期(2004-2014年),于2014年后开始进入产品升级期,功能化和健康化的产品细分创造新的需求量,品类细分成为必然趋势。酱油细分为老抽、生抽、味极鲜、面条鲜、蒸鱼豉油等,并向着淡盐、零添加、有机等健康方向发展;食醋品类起步较晚,近年开始细分饺子醋、凉拌醋、蟹醋等,同时健康化升级为保健醋、醋饮料,产品细分创造新的需求。 目前我国食醋功能细分还处于初级阶段,细分潜力较大。
中国调味品行业趋势分析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加剧,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环保严格监管、原材料涨价以及新的生产工艺应用等综合因素叠加下,行业门槛将逐步提高,行业整合加快,中小企业生存步履维艰,综合实力强的龙头将脱颖而出。
——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