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
美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合成橡胶,轮胎,铝,载重汽车,发电量,拖拉机,磷肥等;居世界第二位的有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等
所以选A
满意望采纳
❷ 美国的工业有什么特点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着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工业分述:
电力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发电装机容量、机组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发电量为3000亿千瓦小时时(1947),用了20年的时间翻了两番,1967年达13000亿千瓦小时以上。电力增长的超前系数(电力弹性系数)达 2左右。此后的20年,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电力增长速度减慢,年平均增长率为3~4%,但仍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89年,全美总发电量为29582亿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6.8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为33%。这一比重逐年增长,反映了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这一比重将增至45%以上。用电构成主要是三大用电部类:工业用电占38%,生活用电占34%,商业用电占26%。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产值电耗上升,而单位产值能耗却不断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产值电耗为0.9千瓦小时,能耗为1.65千克标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时,而后者却下降为1.35千克标准煤。与此同时,生活用电水平也不断提高。1980年,美国年人均生活用电为9536千瓦小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美国电力工业的所有制格局由私营电力公司、联邦政府经营的电力局、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和农电合作社4种形式的电力企业构成,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私营电力公司几经合并,已由2000余家变为240家,其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全国总数的78%;联邦政府经营的6个电力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邦维尔电力局、西南电力局、阿拉斯加电力局、东南电力局和西部地区电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和19%。农村电气化计划由1936年开始执行,由内务部的农村电气化局(REA) 向全国各农电合作社贷款,经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现有农电合作社1000余个,装机1850万千瓦。
美国的发电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火电比重一直占70%左右,火电中又以煤电为主,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煤电比重不断增长,1984年煤电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为56%,油电和天然气发电相应地由37%下降到17%。与此同时,由于易开发的水电减少,水电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电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国现有火电装机4.97亿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在美国投入运行;接着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别投入了第一台30万千瓦、50万千瓦和 100万千瓦机组。这是单机容量迅速发展的高潮时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单机容量翻一番,这对加快电力建设速度、降低造价和发电成本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后,由于发电效率和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机组容量增长的速度。
❸ 美国目前为止最优质的制造业商品有哪些
美国九大制造业中心包括:
(1)洛杉矶(石油加工、宇航、化学、机械工业)
(2)芝加哥(钢铁、食品加工)
(3)休斯顿(石油工业)
(4)费城(炼油、钢铁、造船、纺织、电机、机车车辆、化学工业等)
(5)底特律(汽车制造)
(6)圣弗朗西斯科(飞机制造、火箭部件、金属加工、造船、仪表、电子设备、食品、石油加工、化学、印刷等)
(7)波士顿(计算机、电子设备、造船、塑胶、化学、纺织、皮革、制鞋、服装、食品、印刷出版等)
(8)匹兹堡(铝板、钢板加工、炼钢设备、窗玻璃、?空气制动器、安全设备的制造中心)
(9)亚特兰大(飞机、汽车制造、机械、钢铁、化工等)
❹ 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是什么
是中国。
中国的工业主要以有基础工业部门为主,包括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的大小工业门类,就是说所有工业产品都可以自给自足,一旦外部环境有变,在国内都可以找到替代品。
随着航空发动机等最后的短板被攻克,我国成为全球工业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工业国。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历来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
美国的工业产业比如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其发达的军工工业,战机,大型军舰,航母都能进行自主生产,美国主要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
美国的大学聚集了世界上百分之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中,若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国就占据了17所,无论是从哈佛到耶鲁,还是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可以说,美国培养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
❺ 美国的三大工业区是什么
美国的三大工业区是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这里。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南部地区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这里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较东北部小,美国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形成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基地。
太平洋沿岸的狭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业的集中地带,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着名产品为硅片。
(5)美国工业化产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北美洲工业区内的美国工业区
中部大西洋沿岸工业带
为从美国波士顿到巴尔的摩的狭长地带,早期工业有纺织等,今已发展成为具有纺织、食品、化学、机械制造、造船、钢铁、电子等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纽约是带内最大的港口和工业城市。
五大湖工业区
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的圣保罗-辛辛那提-布法罗三角区内,是北美主要的制造业基地,钢铁工业、汽车、农机等居重要地位。匹兹堡有钢都之称,底特律是世界知名的汽车城,克利夫兰是美国重型机器制造业中心,芝加哥为本区最大的工业城市、铁路枢纽。
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北起西雅图、南到圣迭戈,是美国另一新兴工业带,以电子、宇航、石油工业为主,西雅图和洛杉矶是美国飞机制造中心,附近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❻ 简要说明近代美国工业化的历程
1.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南北战争后,国内统一稳定的局面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3.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时机4.西进运动,给美国的工业化经济提供了原料和市场5.吸引移民政策,一来保证劳动力的充足,而来也提供了许多技术 本人愚见,请楼主采纳
❼ 美国工业主要有哪些特点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着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然而,在小型轿车、家用电器、通讯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计算机芯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则在近年内落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后面。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在南部工业带,石油、化工、造船和军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0%。
工业分述:
电力工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发电装机容量、机组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发电量为3000亿千瓦小时时(1947),用了20年的时间翻了两番,1967年达13000亿千瓦小时以上。电力增长的超前系数(电力弹性系数)达 2左右。此后的20年,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电力增长速度减慢,年平均增长率为3~4%,但仍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89年,全美总发电量为29582亿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6.8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发电用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为33%。这一比重逐年增长,反映了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这一比重将增至45%以上。用电构成主要是三大用电部类:工业用电占38%,生活用电占34%,商业用电占26%。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单位产值电耗上升,而单位产值能耗却不断下降,如1960年每美元产值电耗为0.9千瓦小时,能耗为1.65千克标准煤。1980年,前者增加到1.25千瓦小时,而后者却下降为1.35千克标准煤。与此同时,生活用电水平也不断提高。1980年,美国年人均生活用电为9536千瓦小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美国电力工业的所有制格局由私营电力公司、联邦政府经营的电力局、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和农电合作社4种形式的电力企业构成,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私营电力公司几经合并,已由2000余家变为240家,其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全国总数的78%;联邦政府经营的6个电力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邦维尔电力局、西南电力局、阿拉斯加电力局、东南电力局和西部地区电力局)和1900家市政公营电力公司,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和19%。农村电气化计划由1936年开始执行,由内务部的农村电气化局(REA) 向全国各农电合作社贷款,经20多年的努力,全美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现有农电合作社1000余个,装机1850万千瓦。
美国的发电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火电比重一直占70%左右,火电中又以煤电为主,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煤电比重不断增长,1984年煤电比重由1972年的44%增加为56%,油电和天然气发电相应地由37%下降到17%。与此同时,由于易开发的水电减少,水电比重由15.6%下降到13.3%;核电比重由3.1%增加到13.5%。
美国现有火电装机4.97亿千瓦。早在1930年,世界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在美国投入运行;接着在1955、1960和1965年分别投入了第一台30万千瓦、50万千瓦和 100万千瓦机组。这是单机容量迅速发展的高潮时期,大致每隔5年左右单机容量翻一番,这对加快电力建设速度、降低造价和发电成本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后,由于发电效率和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原因,放慢了机组容量增长的速度。
煤炭工业美国的煤炭生产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3个地区,即美国三大煤田:阿巴拉契亚煤田,主要产焦煤;中央煤田,主要产动力煤,现主要分布于五大湖地区;还有就是西部煤田,且产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2006年西部地区的煤炭产量达6.19亿吨,占美国总产量的53.3%,主要生产矿山为露天矿;其次是阿巴拉契亚地区,为3.90亿吨,占美国总产量的33.6%,主要生产矿山为地下矿;中部地区的产量为1.52亿吨,占美国总产量的13.1%。
东北部原来是美国最大的燃料开采地,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采重点已经逐步移向南部。
油气工业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的西部油田(主要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及其浅海地区,以及内陆的俄克拉何马州),石油产量占全国的近1/2,天然气产量约占全国的80%。其次为加利福尼亚油田(占全国产量的12%),主要分布在洛杉矶附近。1967年于阿拉斯加北部发现了新的大油气田。据估计,阿拉斯加大陆架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2亿吨,占全国可开采储量的1/3,现已大规模开采,1988年产量近1亿吨,占全国产量的1/4,成为美国新的石油基地。美国为了把南部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运到主要消费区——东北部,修建了30多万公里的输油管和40多万公里的输气管,并有大量油船专门向东北部运油。在墨西哥湾和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各港市),以及沿五大湖的许多城市中,都建有大规模的石油加工厂(1991年美国共有炼油厂192座,原油年加工能力为7.66亿吨),加工原油能力为国内石油产量的2倍。因此,除加工本国原油外,还加工从中东和加勒比地区等进口的原油。
汽车工业 美国汽车工业是本世纪刚兴起的一个工业部门,汽车制造业的分布特别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在以布法罗、辛辛那提和珍妮斯维尔为顶点的三角形地区内,其中以底特律周围地区最为集中,底特律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业中心。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总部都设在底特律。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1978年,美国汽车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290万辆后逐年下降,美国三家最大的汽车公司都出现了10亿美元以上的亏损。为此,这三家大汽车公司都在80年代着手进行了企业调整和改革。经过80年代上半期的改造与调整,美国汽车工业到80年代后半期渡过了难关,使美国汽车产量连续几年保持在1100万辆的水平,三大汽车公司的汽车产量均居世界最先进行列。其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高居榜首,福特汽车公司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克莱斯特汽车公司排在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之后,居世界第七位。进入90年代以来,因受美国国内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汽车工业再次陷入困境。1992年2月,通用汽车公司宣布,3年内关闭12个工厂,裁员1.6万人,到1995年,该公司将关闭21个工厂,解雇7.4万名职工。这是美国汽车工业衰落的一个缩影。1991年,美国共销售汽车1230万辆,比1990年下降11.5%,为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通用、福物和克莱斯特三大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所占的销售份额也下降了4%,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68.9%。三大汽车公司的亏损额高达70多亿美元。这一境况使布什总统1992年初访问日本时,也要带上三大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以帮助美国汽车工业渡过难关。
航天工业航空航天业对美国的贸易平衡贡献最大,每年达到2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航空工业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工业部门,其产品主要用以满足美国国防部的需求。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其总体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导致国防经费大幅度削减,对军用航空产品的需求急剧减少,生产能力出现严重过剩。国防预算从80年代的顶峰时期已经削减了1/3,采办资金下降了大约67%,军用飞机的销售额从1987年的437亿下降到1997年的314亿美元,导弹的销售额从高峰时期的142亿下降到1997年的52亿美元。92年以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后,民用运输业不景气,民机工业亦受到冲击,民机的销售额逐年下降,95年销售额239亿美元较92年下降40%,96年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复苏,民机工业开始回升,1997年销售额为406亿美元。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民机市场和国防预算的不断削减,美国航空工业为自身的发展,正进行着大规模的调整。美国的航天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钢铁工业美国的钢铁工业主要集中分布于以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为中心的大湖带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消费区。随着各地小钢厂的纷纷涌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美国过去钢铁工业高度集中的状况,分散趋势进一步加强。
美国钢铁工业中心,宾夕法尼亚州第二大城市。位于该州西南部,俄亥俄河上源阿勒格尼河与莫农加希拉河交汇处。17世纪后期为一毛皮贸易站。18世纪中叶,法国殖民者在此建立据点迪尤肯堡。1758年为英国殖民者夺取,改今名。1816年与附近一些移民点合并。1837年宾夕法尼亚运河建成,1851年铁路通达,该地成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工商业迅速发展。1936年曾遭洪水严重破坏。40~50年代实施城市重建规划取得成功,基本上控制了洪水和工业烟尘污染。
美国最老的钢铁工业中心。附近有优质大煤田,通过大湖和内河廉价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又当大湖区和大西洋沿岸中部两大制造业带之间的有利位置,发展钢铁工业条件优越。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国内钢铁产品供应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钢都”之称。在钢铁工业基础上,建立了重型机器制造、化学、原子能、电气器材、金属加工和运输机械等工业。50年代以来,钢铁工业在全国的地位相对下降。目前炼钢能力约占全国1/5。许多大工业公司总部的所在地,着名的有美国钢铁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罗克韦尔国际公司、威斯汀豪斯公司等。拥有美国第一座完整的核动力工厂和工业用核反应堆。
化学工业发展的初期,主要生产酸、碱等基本化工产品,之后,有机合成化学工业逐渐占优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化学工业的分布也从五大湖沿岸和东北大西洋沿岸迅速转移到了石油资源丰富的墨西哥湾一带。
石油化工是美国发展最快的化工部门。其布局特点是与炼油厂密切结合,建立大型石油加工与化工基地。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美国最大的原油产地,当然也是石油化工最集中的地区,仅在科珀斯克里斯提—休斯敦—博蒙特地区就集中了全国石油化学工业的40%,休斯敦生产的合成橡胶占全国的一半。墨西哥湾地区化工产品数量虽然很大,但主要是些中间产品,而化工产品,特别是高级化工产品仍逊于北部,所以在化工产值方面,目前北部仍占优势。
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是在煤炭和冶金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化工区,后来也兴建了石油化学工业。
❽ 美国知名工业产品有哪些
飞机检测用的史丹利工具,就史丹利下属就有好几个品牌
还有工厂用的美国King流量计
美国MTS传感器
福特,GM
苹果 电脑,手机
微软 游戏机
google 手机
蓝莓 手机
惠普 电脑
柯达 相机
戴尔 电脑
❾ 美国的优势产业都有什么
美国产业的全方位优势与能力非常突出,是当今世界任何他国家都不可与之对比的。太空产业(卫星、飞船、全球定位系统)、航空产业、船舶制造、生物科技、现代农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核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产业、网络产业、金融业等,这些而都是与军工产业直接衔接,甚至就是军工产业的基础
IT产业: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占美国GDP的比例是2位数。IBM,HP,Dell,Microsoft,Cisco,Google,Ebay等,每个企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无一不是全球第一或第二,基本不受金融危机影响。
航空航天:波音,洛马,格鲁曼等,基本不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竞争力世界第一。
军工产业:和航空航天有部分重复,但范围更广,没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国防订货和研发目前并没有削减,总体竞争力世界第一。美国年军事费用超过4000亿美元,比所有其他大国的相加还要多。其军事产品更是世界一流,主要军事装备的技术水平领先俄罗斯、欧洲、日本等军事强国半代到一代,甚至更多
金融服务业: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产业,是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牵动世界的每一根经济神经。金融危机中,投行,基金,银行等,部分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少数企业的竞争能力反而因为对手的削弱而增强。在投行领域,美国金融产业的相对竞争力可能并没有下降,或者说下降的程度没有估计的那么多。美国金融业在调整中继续前进,其生命力依然很强
农业: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现代农业技术,其竞争力依然是世界第一。而且,随着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灾难气候对农业生产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美国的农业竞争力反而会继续增强。
文化产业:为美国创取外汇最多的,不是飞机、汽车行业,而是以好莱屋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美国大片及衍生产品。美国大片所传播的美国文化,甚至比所创收入更有价值,因为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仰望美国、羡慕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