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网络工业有哪些

网络工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6 17:22:03

A. 工业网络是什么

业网络简介
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专用、封闭型工业网络:该网络规范是由各公司自行研制,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设,效率也是最高。但在相互连接时就显得各项指标参差不齐,推广与维护都难以协调。专用型工业网络有三个发展方向:①走向封闭系统,以保证市场占有率。②走向开放型,使它成为标准。③设计专用的Gateway与开放型网络连接。

(2)开放型工业网络:除了一些较简单的标准是无条件开放外,大部分是有条件开放,或仅对成员开放。生产商必须成为该组织的成员,产品需经过该组织的测试、认证,方可在该工业网络系统中使用。

(3)标准工业网络:符合国际标准IEC61158、IEC62026、ISO11519或欧洲标准EN50170的工业网络,它们都会遵循ISO/OSI7层参考模型。工业网络大都只使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一般工业网络的制定是根据现有的通信界面,或是自己设计通信IC,然后再依据应用领域设定数据传输格式。例如,DeviceNet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是以CANbus为基础,再增加适用于一般I/O点应用的应用层规范。

目前IEC61158认可的八种工业现场总线标准分别是:Fieldbus Type1、Profibus、ControlNet、P-NET、Foundation Fieldbus、SwiftNet、WorldFIP和Interbus。

工业网络的特点
网络技术的产生对工业控制来说有以下优点:(1)安装布线方便;(2)模块化;(3)易于诊断;(4)自我建构;(5)企业化管理。虽然工业控制网络有这些优点,但实际上工业控制网络的进展却远不及商业网络,主要原因有二:(1)工业网络标准太多。各厂商从自身利益考虑会极力推行自己的网络标准。不同的网络协议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因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其存在的环境和价值。而且新的协议还在不断产生,这样用户往往无所适从,担心一旦选用了一种协议后,会被某些厂商钳制。(2)网络化所必须增加的成本对用户来讲往往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所以直到现在,具有网络接口的元件还很少,运动控制器也是如此。

B. 有哪些好的工业物联网

谈到这个工业 物联网那 当然得想 到E+H了,E+H有一个Neti li on技术,有着分析、健康、库 、价 值、智能系统等功能,说实 话, 使用 体验 非常好, 本来一大堆仪表在现场想要 比较 系统性的 进行监测和管 理 是很困难的 事情,这个技术让整个项目的仪表操 作起 来都非常方便。谢谢您采纳并认可我的回答

C.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物,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经济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对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意义重大。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工业互联网下的数字化管理,是设备层的互联,通过边缘计算等技术将网络、采集、传输、计算融合,部署到云端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鑫海智桥公司相应国家政府号召,适应市场需求,积极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鑫海智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技术模块化和知识经验软件化,将大企业成熟有效的技术、管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快速向中小企业复制推广,降低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带动其转型升级。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商业模式、应用实践都较成熟,基本形成覆盖了全员、全社会的互联网生态,具备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抢抓工业发展“换道超车”机遇的独特优势。

鑫海智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对生产制造全流程信息的数字化集成,真正让自动化与制造管理、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建立无缝连接,为打造数字化“智慧工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并通过不断创新为更多客户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和灵活性,缩短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根据对公司现有服务案例实施效果的统计数据,公司服务客户平均生产制造总体效率提升了25%,数据实时性提高了85%;异常挺线下降了15%,各类浪费及损失下降30-47%,产品不良率下降25-43%,生产书面作业及人力下降56-85%,计划排产响应时间缩短2小时,投资回报率小于2.5年。

工业文明推动着人类步入现代,并持续畅想着未来。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涌起时,“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鑫海智桥陪您在新的时代一同探索。

D. 互联网行业都有哪些工作

1、技术方向

架构师,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

2、市场方向

市场营销,媒介公关,品牌广告,渠道推广,商务合作等。

3、产品方向

产品经理,产品助理。

4、设计方向

UI设计,交互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

5、运营方向

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社群运营,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

6、职能岗位

包括行政,法务,财务,HR等。主要以公司日常运行为主要任务。

E. 工业网络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

是指安装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的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专用、封闭型工业网络:该网络规范是由各公司自行研制,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设,效率也是最高。但在相互连接时就显得各项指标参差不齐,推广与维护都难以协调。专用型工业网络有三个发展方向:①走向封闭系统,以保证市场占有率。②走向开放型,使它成为标准。③设计专用的Gateway与开放型网络连接。 (2)开放型工业网络:除了一些较简单的标准是无条件开放外,大部分是有条件开放,或仅对成员开放。生产商必须成为该组织的成员,产品需经过该组织的测试、认证,方可在该工业网络系统中使用。 (3)标准工业网络:符合国际标准IEC61158、IEC62026、ISO11519或欧洲标准EN50170的工业网络,它们都会遵循ISO/OSI7层参考模型。工业网络大都只使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一般工业网络的制定是根据现有的通信界面,或是自己设计通信IC,然后再依据应用领域设定数据传输格式。例如,DeviceNet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是以CANbus为基础,再增加适用于一般I/O点应用的应用层规范。

F.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包括什么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涵盖“一硬(工业控制)+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网络)+一安全(工业信息安全)”四大基础技术,“边缘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机理建模+工业应用开发”四大关键技术,以及“开源平台+开源社区”两大杀手锏技术。

工业互联网首先是全面互联,在全面互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形成智能化变革,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互联是基础,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系统的各种元素互联起来,无论是机器、人还是系统。

互联解决了通信的基本,更重要的是数据端到端的流动,跨系统的流动,在数据流动技术上充分分析、建模。伯特认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是在互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形成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

这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理,比现在的互联网更强调数据,更强调充分的连接,更强调数据的流动和集成以及分析和建模,这和互联网是有所不同的。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要有数据的流动和分析。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参考SAP思爱普提出的工业4.0解决方案,作为ERP的鼻祖,德国公司SAP在工业管理数字化方面的创新走在非常前沿。SAP 将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简化、创新和加速功能,帮助他们制定数字化业务战略。在 SAP 的协作式价值与创新框架内,企业将能充分利用这些功能。

G. 中国有哪些工业互联网平台

国内工业物联网平台很多,不同的物联网应用程序差异很大。如果平台提供商做过与之前应用程序类似的工作,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指标,用它来衡量是否满足自己的具体需求。
工业物联网平台选择SAP思爱普,SAP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发起单位之一,也是其中的唯一一家软件公司,是“工业4.0”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之一。过去多年SAP一直致力于推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帮助中国制造实现数字化转型。
企业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台的稳定性

选择那些已经经营多年的平台尤为重要,否则如果平台提供商都倒闭了,投资也就跟着打水漂。询问平台现在和以往客户的使用情况,如果他们不能提供,那可能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平台的稳定不仅仅是指经营的稳定性,工业环境在数据的采集是多变的,在复杂的现场环境采集数据是对技术的考量也是对平台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

2、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企业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确保企业刚开始规模较小的时能够使用这个平台,当企业快速增长、规模变大时也能使用这个平台。除了可扩展性外,平台还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用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协议或功能。

灵活的平台通常是基于开放标准之上的,并且承诺跟上不断发展的物联网协议、标准和技术的步伐。平台对网络开放也很重要,这意味着它可以与外部的重要技术、系统集成和合作,而不是局限于一个供应商。

3、平台提供商的以往工作

不同的物联网应用程序差异很大。如果平台提供商做过与之前应用程序类似的工作,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指标,用它来衡量是否满足自己的具体需求。

工业物联网平台选择SAP思爱普,SAP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发起单位之一,也是其中的唯一一家软件公司,是“工业4.0”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之一。过去多年SAP一直致力于推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帮助中国制造实现数字化转型。

H. 工业物联网涉及哪些技术

1、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工业互联网发展需具备低成本、精确、高效且智能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智能制造应用的基础。

2、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各种数据及信息在系统不同层面和区域间均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3、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智能化工厂生产线所采集的数据量庞大,有效清洗、脱敏、分析、存储数据并产生对企业及生产线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回馈和应用,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4、安全技术: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用户可通过视频及网络数据传输实时监控作业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分析周边危险系数,来保障工作安全。

这一块可以参考图扑的IoTopo及HT for Web;

除了IoTopo,HT for Web 也非常适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界面呈现,广泛应用于电信网络拓扑和设备管理,以及电力、燃气等工业自动化 (HMI/SCADA) 领域。

HT for Web 提供了一套独特的 WebGL 层抽象,将 Model–View–Presenter (MVP) 的设计模型延伸应用到了 3D 图形领域。使用 HT for Web 您可更关注于业务逻辑功能,不必将精力投入复杂 3D 渲染和数学等非业务核心的技术细节。

I. 工业网络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工业网络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常有以下几种形式: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uted Control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Fieldbus ControlSystem)及工业以太网(Instrial F_.themet),它们构成当今工业控制的主流,同时Intemet及Web技术的发展,促进工业控制系统向Web自动化的趋势发展。(1)DCS系统又称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稳定、可靠、安全的工业控制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种工业控制现场。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典型结构是上、下位机系统及其通信网络,上位机称为操作站,下位机称为控制站。操作站处于信息监控层,实现控制系统的控制操作、过程状态及报警状态显示、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各种趋势的显示及报表生成与打印;控制站处于现场控制层,是对现场物理信号(包括模拟及开关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控制运算,并将结果传送到上位机;系统的网络负责各控制站之间、操作站与控制站之间以及操作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联络。(2)FCS系统产生于2O世纪8O年代,是在DC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智能现场设备、自动化系统之间提供了一个全数字化的、双向的、多节点的通信链路。FCS的出现促进了现场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并且使现场控制的功能更加强大。相对于DCS一对一结构、采用单向信号传输、布线及调试成本高、互操作性相对较差等缺点,FCS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大减少了布线及由此引起的调试、安装、维护等其它成本,因而获得了广泛应用,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现场总线有Profibus-DP、FF、DeviceNet、Lonworks、Modbus等4O多种。
(3)工业以太网 具有现场总线开放性、互操作性、互换性、可集成性、数字化信号传输等特点,许多专家预测以太网将会成为取代现场总线的一种最
佳选择和最终发展方向。以太网是IEFES02-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采用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CSMA/CD),在办公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工业控制领域,关键要采取有效手段避免CSMA/CD中的碰撞。由于以太网通信带宽得到大幅提高,5类双绞线将接收和发送信号分开,并且采用了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交换机,以星形拓扑结构为其端口上的每个网络节点提供独立带宽,使连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面的不同设备不存在资源争夺,隔离了载波侦听,因此网络通信的实时性得到大大改善,保证了以太网产品能真正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而且以太网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相对较低,带宽迅速增长,可以满足现场设备对通信速度增加而原有总线技术不能满足的场合的需求。
(4)Web自动化技术 Intemet网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而Web技术引发了信息技术的革命。把Web技术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就产生了web自动化。web自动化的基本思想是只要需要,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对工业现场的数据进行实时访问和控制。web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有一个能够通过web网络和TCP/IP协议连接监控设备和过程数据的界面,即用户界面层;要有一台能够使所需显示或控制页面通过过程浏览器访问的Web服务器,即运行逻辑层;要有一个处理本地事务(即w曲服务器)和远端系统(即客户端)之间数据接收和存储的数据库服务器,即数据库层。这就是典型的三层结构。第三层(数据库层)第二层(运行逻辑层)第一层(用户界面层)在web模式下可以实现用户界面和运行逻辑的有效分离,用户浏览器仅负责界面的显示,操作者可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上的各类信息而将运行逻辑迁移至web服务器端;无需对客户端的应用软件进行安装,也无需对客户端的控件进行注册,应用软件的升级很方便,如果应用程序的功能和运行逻辑需要改变,系统维护人员可直接在web服务器上对相应的页面和组件进行修改,用户立即能得到新的功能。
(5)上述控制方式的应用特点 虽然FCS技术具有传统DCS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推广应用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DCS并没有也不会随着FCS的发展而马上退出现场过程控制的舞台,这是因为,首先,目前我国控制现场很多设备还不是智能仪表,不能直接与现场总线相连;其次,FCS的价格特别是智能设备比较昂贵,采用FCS的综合价格仍高于DCS;第三,DCS也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如与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很好地融合、渗透和集成,普遍采用IPC作为其操作站,并且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等,DCS呈现出向综合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第四,FCS标准种类繁多,不同标准的设备相互通讯一
般比较繁琐i第五,在强调安全、可靠第一位的应用场合,更多地是考虑DCS技术的成熟和高可靠性,同时一些专家担心FCS一旦通信线路故障将引整个系统的瘫痪。在电厂辅机系统如化学水处理系统,目前一般仍以DCS为主,在此基础上局部采用FCS技术,组成混合系统,笔者称之为FDCS系统(Fieldbus Distr~uted Control System)。对工业以太网,目前已不仅仅只适用于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的信息层,而且提供了现场控制级的应用,如SIEMENS公司的PLC提供专用的以太网接口模块,研华科技的新型智能模块中内置了Web服务器,使现场模块具备网页发布功能,通过网页与外界直接交换信息。而web自动化技术的优点是,操作者可在现场之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上的各类信息,方便电厂调度、指挥等部门浏览、查询现场数据,或根据权限发布控制命令,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J. 工业网络分类

任何一个传感器网络所承载的数据量将随着网络设备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低档设备只能传递1bit增量的数据,指示简单的开、关状态。而高档的传感器不仅本身智能化,同时可以传送以字节计量的复杂数据类型。许多面向bit的工业网络如ASI、DeviceNet、 Interbus-S和Bitbus为简单设备提供服务。 起初,这些传感器网络在简单水平下运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网络增加了更复杂更有特点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加入提高了网络的互操作性和智能化。比如,把一个单片的微处理器嵌入到一个限值开关中,不仅可以提供开、关状态,而且还包含完整的循环和设备信息。
为了满足更加复杂的数据通信需要,工业上已经开始注意其它网络。对于过程控制有人会提出:以太网TCP/IP是否可以代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部分网络呢?传感器网络中部分网络能否可以集成到高水平的以太网结构中去呢(比如, 以太网上的Device-net, 以太网上的Interbus-S, Ethernet上的LonWorks)?在我们综合考虑成本、适用性、性能和设备供应商的支持这些因素后,也许以上问题的部分答案就可以得出了。
以太网的成本不一定低于其它的一些网络。在可预见的将来,只有众多传感器集中在一个以太网接口时,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另一影响成本的因素是中央处理器资源。这里,以太网与一般的DeviceNet相比并不见得有什么优势。比如,DeviceNet在中央处理器有4000代码字节、内存176字节的情况下就可以运行。而以太网最小要求中央处理器有64,000代码字节、内存为64,000字节。但是,许多使用者仍发现,以太网实际对中央处理器和内存要求至少为256KB,最好是有2~4MB的代码和内存。如果销量少和售价增高,一些简单的软件将抵销以太网对更多中央处理器的要求。但是如果销量增加而销价降低,像DeviceNet这些需要较低资源的设备,在相同销量情况下以太网不占有价格优势。
如果考虑到线路连接的成本,尤其是对于工业环境中bit级的传感器来说,人们更倾向于ASI或DeviceNet的布线形式。对于一些最多分散在较小距离(50米)之内的传感器系统来说,这些传感器网络比较适合。但是,如果这个距离增加的话,将随之产生很多困难,而且,基于对各个设备的反应时间来说,以太网布局似乎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软件配置的长期支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TCP/IP的易于使用是基于熟练技术人员和工具的可用性。
·但是,TCP/IP目前缺少高级别的标准从而不能保证像DeviceNet和ASI所支持的自动替换。
·TCP/IP 的复杂选项将给无经验的使用者带来很大麻烦。
如果通信是在区域范围内,那么一些系统像DeviceNet和ASI是非常适合应用的。但是当数据要在更大范围传送,同时应用中又要求特殊网络技术时,商业化的TCP/IP 网络将更具有吸引力。网络评估可以简单得如同任何计算机的“试碰”一样。着重简单判断的商业技术最终将变得非常普及,培训TCP/IP维护人员也将变得更容易。在这种压力的促使下,设备网络无疑将开发出更简单、甚至基于浏览器的工具。
在一个设计得很好的网络中,TCP/IP的工作会很优异,但是必须对网络进行精心设计。一个具有有限功能或主/从功能的单独子网络可靠的工作时间为2~5ms。但是,当增加路由器,或无法控制的业务量(包括网页服务)时,可能会造成500ms或更长的时间延迟。因此说,以太网性能的好坏取决于用户设计的性能。
一般设计周全的以太网,即使未完全用尽其能力,也足以与任何一个普通的控制网络相媲美,或者更好。然而,设计不良的以太网却可能带来运作的困难。
网页试图通过TCP/IP通常是不切实际的。 对于控制5~10,000 Bps 速度的业务流量,用户常常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网页会强行通过网络几百万个数据字节,同时控制数据在不断发送出去,使控制数据流量减小。这里,用户和运营商仍然需要学会权衡和折衷。某些网页进入很不错,不过这需要对存储在控制网络之外的网页资源的共享和补充。
对以太网TCP/IP系统的支持很好,但是实际的媒体(如电缆、连接器和电源等)却不太适合工业应用。许多TCP/IP专家有着信息技术头脑,但缺乏对工业厂房的考虑,他们不太理解用户为什么需要或改进现有系统,而依照其他标准改进系统,使工业用户受到损失。对用户而言,也需要了解技术,应该经常留意专家的动向。提出问题,让专家明白你处理问题的想法。以太网TCP/IP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但是高水平的应用标准仍未确定下来。 由于高层面是专用的,TCP/IP往往被视为并非一个完全的公开标准。 Modbus/TCP、DeviceNet、Fieldbus和 Profibus的一些新版本在这方面提供了帮助,通过某些接口让不同的协议可以通信,但是还仍然有大量的应用标准不能互操作。
许多这类网络的结构也包含了别的一些协议,但是其互操作性并不扩展到物理层和传输层。这就防碍了总线之间的相互通信。看来,在该领域内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即使全球TCP/IP系统可以胜任上述工作,但是它的性能是否可靠则取决于执行者的技术水平。 同时,还需要更加工业化和优化的传感器总线。
随着数据需求的增加,采用混配的和单一的以太网络会更为普遍。具有串行端口的高水平传感器已经与以太网络配接。协议透明地在TCP/IP最高层次上传输并发送给主机,有时主机并没有意识到,它们是在LAN上运行。

阅读全文

与网络工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录音定位安装到汽车哪里 浏览:979
工业水平仪哪个牌子质量好 浏览:446
宝马是什么时候做的 浏览:73
老奔驰s左前门板怎么拆 浏览:618
奔驰选装智能遥控钥匙多少钱 浏览:309
生产汽车有哪些设备 浏览:6
奥迪a4提前多久订车 浏览:768
汽车钥匙无法熄火怎么办 浏览:901
东北买奥迪哪个好 浏览:309
苏州黄埭汽车违章乱停处理多少钱 浏览:737
宝马1200水鸟保养用什么机油 浏览:400
汽车一个小白点补漆多少钱 浏览:287
惠山区堰桥工业园汽车年检在哪里 浏览:293
宝马前嘴一套什么意思 浏览:168
奥迪a六一次保养大概多少钱 浏览:581
奥迪a4l选装矩阵式大灯要等多久 浏览:810
奔驰跑高速颠簸怎么解决 浏览:686
如何去天津工业大学网球场地预约 浏览:117
汽车轮胎内侧的橡胶叫什么 浏览:97
工业城保安职责是什么 浏览: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