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广东工业能耗多少亿

广东工业能耗多少亿

发布时间:2022-06-18 11:45:20

‘壹’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愣�⒄憬�虢�盏仁》菽芎脑蚪系汀D芎母叩陀氩�到峁褂泄亍I虾!傅谝徊凭�毡ā贡ǖ迹�俜饺涨胺⒉贾泄�谝环菽芎闹副旯�ǎ�窈蟾��允∥�ノ还�枷喙啬芎牡乃南钪副辏�直鹗牵旱ノ籊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报导说,由于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此外,也没有GDP能耗降低率的统计。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建设计画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据报导,中国万元GDP能耗从二零零一年开始不断走高;二零零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改多年低于1的局面,达1.19;二零零三年达1.66,能源消费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能耗最高的为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能耗分别是0.79、0.90和0.92。

‘贰’ 分析广东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的原因

其一,广东单位位GDP能耗低,得益于近年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能耗低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高,特别是得益于高耗能工业比重不大。工业能耗是全社会能耗的大头,占了我省全社会能耗的63.9%,而广东虽然近年来工业适度重型化的步伐迈得很大,但主要是发展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制造业、医药业等高效低耗能产业,冶金、建材、陶瓷、印染、造纸、火电、石化等高耗能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并不大。
其二,广东外购电力和一次电所占的比重大,电源结构比较合理。2005年,我省外购电力达18.5
%,减少了发电中间的损失量;此外,广东水电、风电和核电等一次电占总电力消费的比重高达30%,这对降低能耗影响也很大。
其三,广东“三资”企业较多,它们的节能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高,节能效率自然也相应提高。
其四,广东是缺能大省,单位和居民的节能意识较强。
其五,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单位能耗会呈现下降趋势,有点类似于产业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效应。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较早享受到了这种“规模经济”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叁’ 广东省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是多少

“十一五”末期,当各地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拉闸限电才勉强将能源强度下降了近20%时,能源消费总量却突破了30亿吨标煤。30亿吨原本是2020年的预期。李俊峰预计,照此速度,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就会达到40亿吨,2020年则将飙升至50亿吨——将是美国的两倍、全球能源消费的1/3还多。2012年4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课题小组进入结题阶段。杨宏伟表示,两年的工作汇集成两条建议:实行单位GDP能耗弹性控制,将能源消费总量定性为指导性而非约束性指标。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预计2012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6.2亿吨标煤,比2011年增长4%,是2002年以来仅第二个增速较低的年份,仅次于能源消费增速最低的2008年。”一位地方能源局官员对本报透露。上述这位地方能源局官员介绍,从行业来看,2012年预计煤炭消费量约为24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8亿吨,增长2.7%,增速回落近2个百分点,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2.72亿吨,增长2.5%,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院姜克隽日前在第十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较2013年相比有可能下降1-4亿吨。姜克隽同时表示,根据其预测,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在45-47亿吨标煤,其中,天然气2020年消费为3600-4600亿立方米,相当于7-9亿吨煤,如果考虑效率,则为9-12亿吨煤,和2013年相比,两者分别新增4-6亿吨或6-9亿吨煤。风力发电方面,将达2.5-3亿千瓦,光伏方面将达1亿千瓦,水电3.3亿千瓦,核电在6000-8000万千瓦,相当于新增5亿吨标煤。“由于这几年高耗能工业快速发展,高耗能工业很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产量峰值,中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考虑到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中国在2020年到2025年实现排放峰值有不小的可能性。”姜克隽表示,“到2050年关闭2亿千瓦燃煤装机也存在可能性。”

‘肆’ 求广东2006和2007年的GDP和其增长率

2006年: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59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约占全国的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6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增长8.3%。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8亿元,增长24.8%。财税收入与经济快速增长相协调,来源于广东的财税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511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75亿元,增长20.5%,增幅创近5年新高。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262亿元、贷款余额25935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3.5%和12.8%。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绩显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节约集约用地效果明显,每新增亿元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在2005年比2002年下降65%的基础上,2006年又下降18.8%。投资合理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7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投资占六成,工业九大产业、农业等投资显着加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8亿元,增长15.7%,增幅创近10年新高。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保持在合理水平。

2007年:
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5%,2007年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国比重由2002年的1/9提高至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后又超过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由2800亿元增加到77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201亿元增加到2785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分别增长21.4%和19.5%,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4.7%和28.0%.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2.3%,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消费与投资趋于协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98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80亿元,年均增长19.3%,保持投资增幅低于而经济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

最权威的数据,来自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伍’ 中国能源消耗量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0%B9%FA%C4%DC%D4%B4&in=130&cl=2&cm=1&sc=0&lm=-1&pn=129&rn=1

‘陆’ 我国单位GDP耗电量是多少三大产业耗电量,分别是多少呢

下图是2020年我国31省份的GDP、用电量数据对比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一名,首次突破了11万亿元人民币。江苏省排的GDP在2020年突破10万亿元,排第二名。

其中,第一产业(即农业)的用电量只有859亿千瓦时,仅占到总用电量的1.14%;第二产业用电量高达51215亿千瓦时,占比68.19%;第三产业用电量约为12087亿千瓦时,占比16.09%。

城乡居民生活直接用电量为10949亿千瓦时(人均每月为65度电),约为全国总用电量的14.58%。显然,我国庞大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等)是电力消耗的主力军,那些工业占比尤其是高耗能工业占比较高的省份,其单位GDP电耗水平就更高。对此,网友们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柒’ 社会经济条件

广东历史悠久,据考,广东10多万年前已有“曲江马坝人”生息繁衍。秦末汉初,曾一度称南越国;汉代,番禺是全国着名都会;唐代,广州开设“市舶司”,成为着名对外贸易港口;至清代,佛山已成为全国手工业中心和四大名镇之一。广东还具有悠久的商业贸易和接纳外来文明的传统,是我国现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和着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还是中国着名的侨乡,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华侨、华人约2200万人,约占全国的2/3,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广东省是我国人口较多且较稠密的省份之一。据统计部门发布的人口数据,广东省2007年底常住人口为9449万人(户籍人口8156.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66.1万人,城市化率为63.14%,人口密度达到526人/平方千米。全国56个民族中广东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4%,以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等为主。

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推动广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广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成效明显,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国民经济初步呈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的“三低两高一增加”的良好发展趋势。2007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673亿元,相比2002年年均增长14.5%,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国比重由2002年的1/9提高至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中国香港后又超过中国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由2800亿元增加到77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201亿元增加到2785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分别增长21.4%和19.5%,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4.7%和28.0%。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2.3%,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消费与投资趋于协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98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95亿元,年均增长19.3%,保持投资增幅低于而经济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广东省产业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2002年的470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7万亿元,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升级加快。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9∶61,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以广州汽车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大石化产业和沿海石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轿车、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船舶、能源设备、数控机床等关键装备制造取得新突破。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由6344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4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1/5强,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成效显着。农业增加值达到1746亿元,年均增长3.8%。

(三)自主创新成效突出

创新型广东建设进展良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三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45.8%提高到2007年的50%以上。与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2007年实施项目4100多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开展粤港联合招标,在高端家电、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5年起跃居全国第一位。名牌带动战略成果丰硕,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由35个、118个、27件增加到299个、665个、108件,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4个,均居全国前列。技术标准战略成效明显,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10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95项。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

广东省近5年共安排重点项目292项,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197项,累计完成投资5835亿元,促进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显着提升,能源电力保障能力大幅提高。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520千米,比2002年增加近1倍,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陆路相连省(区)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生活圈。开工建设武广客运专线广东段等10个铁路项目,总里程超过1000千米。珠江三角洲千吨级骨干航道网加快建设,全省港口体系布局逐步完善。新增成品油运输管道1250千米。发电装机容量达5932万千瓦,比2002年净增2344万千瓦,完成电网投资907亿元。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增长迅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进展顺利。

(五)绿色广东建设成效明显

广东省扎实推进节能减排,2006年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3.9%和41.1%,分别居全国第二低位和最低水平,2007年继续降低;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近两年持续下降。全省及珠江三角洲环保规划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和珠江综合整治工程有效推进,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预计分别达50%和60%。全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21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库水质良好。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明显,5年平均每新增亿元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预计比上5年下降60%。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森林覆盖率达55.9%,城乡环境景观改善。韶关丹霞山和湛江湖光岩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六)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粮食生产在连年受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首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改善。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力清理涉农收费,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投资和消费增幅呈现高于城镇的好势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山区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近年来67个县(市)和山区5市的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东、西两翼发展提速。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成效显着,环珠三角产业转移带初步形成。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整体实力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

(七)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体系基本确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积极进展,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5年增长1.39倍。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成为经济增长、税收增加、科技进步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超过340万户,比2002年增加140多万户。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和税收分别由2002年的5265亿元和53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8万亿元和174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0%和近30%。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八)外经贸强省建设步伐加快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逐步转变,进出口趋向均衡发展,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221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340亿美元,5年增长1.9倍,2007年比上年增长20.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由18.3%提高到28.4%。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国内增值率达56.6%。吸收外资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累计实际吸收外资700亿美元,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投资逐步上升为主导地位,外资集中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非金融类企业达到1804家。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快速发展。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口岸工作和“大通关”建设成效显着。

(九)粤港澳合作及泛珠三角区域等合作成效突出

全面实施CEPA,与港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制造业与服务业合作并进,投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顺利,社会民生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建立了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制定和实施区域合作发展规划,联合成功举办四届泛珠论坛和经贸洽谈会,各领域合作深入推进。与各省(区、市)的经贸合作加强,援藏援疆、对口帮扶积极开展。粤台经贸合作成效显着。

(十)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广东建设初见成效

广东省注重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保、农村安居工程的投入,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向城乡居民覆盖。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得到完善,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创业富民工程、智力扶贫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实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启动。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持续扩大,稳居全国首位。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699元和5624元;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从2002年的18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306万人,毛入学率由44.7%提高到65.4%。职业技术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大跨越,普通高校增加到109所,在校生由46.8万人增加到112万人,毛入学率由15.3%提高到25.6%,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

广东省社会经济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够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均衡等制约因素。

当前,国内外已进入科学发展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社会稳定,宏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广东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改革开放,认真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促进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建设,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

‘捌’ 现在,广东省城市的经济排名是怎样的,我要现在的啊!

广东省的城市在全国闻名的有广州和深圳。广东省城市排名分别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惠州,其它几个是中山,江门

‘玖’ 全国万元工业生产总值能耗是多少

初步核算,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4%。

生产总值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搞好国内生产总值,对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阅读全文

与广东工业能耗多少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仕达汽车导航怎么样 浏览:925
奥迪抬头需要什么动力 浏览:309
汽车水箱为什么会溢水 浏览:385
江铃汽车颗粒捕捉器在哪里 浏览:54
太原汽车东站邻哪个火车站 浏览:114
汽车引擎放哪里 浏览:181
湖北工业大学留学韩国什么大学 浏览:752
奔驰车车标在哪里买 浏览:1000
新车汽车多久打气一次 浏览:169
宝马车钥匙放洗衣机洗掉了怎么办 浏览:90
工业上用于玻璃生产的是什么 浏览:667
奔驰车门排水口在哪个位置 浏览:280
汽车脚垫图案一般怎么印 浏览:680
奥迪a6中网改装多少钱 浏览:632
汽车空调压力表怎么看 浏览:184
汽车放多久才能开 浏览:844
白金和黄金工业用途哪个大 浏览:377
奥迪a8四座中央通道怎么拆 浏览:530
奔驰车哪个有脚托 浏览:347
汽车大灯灯罩怎么打开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