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豬口蹄疫怎樣治療
本病是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的烈性傳染病,傳播快,發病率高,主要危害牛、豬、羊等,是世界上危害最嚴重的家畜傳染病之一。病的潛伏期為1~2天。
發病豬一般體溫不高或稍高(40~41℃),主要症狀是跛行,蹄部初期蹄冠、趾間紅腫,不久逐漸出現米粒大、蠶豆大充滿灰白色或灰黃色液體的水皰,水皰破裂後表面出血,形成暗紅色糜爛。如無細菌感染,一周左右痊癒。如有繼發感染,嚴重者侵害蹄葉、蹄殼脫落,患肢不能著地,常卧地不起。療程稍長者也可見到口腔及面上有水皰和糜爛。哺乳母豬乳頭的皮膚常見有水皰、爛斑,吃奶仔豬,通常呈急性胃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達60%~80%。
剖檢除口腔、蹄部的水皰和爛斑外,在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胃黏膜有時可出現圓形爛斑和潰瘍,上蓋有黑棕色痂塊。心肌病變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心包膜有彌散性及點狀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黃色斑點或條紋,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紋,所以稱為「虎斑心」。此項病變尤以突然死亡的仔豬明顯。
本病易與水皰病、豬水皰疹、水皰性口炎混淆,單從症狀與病理變化,不能做出判斷,只有從自然感染家畜的情況和水皰液接種小動物的觀察結果才能予以鑒別。
[防治措施]
(1)當豬場有疑似口蹄疫發生時,除及時進行診斷外,應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疫情。同時在疫場(或疫區)嚴格實施封鎖、隔離、消毒、治療等綜合性措施。在最後一頭病豬痊癒後15天,經過全面大消毒,方可解除「封鎖」。
(2)對豬場的健康豬,應立即注射口蹄疫滅活疫苗(不能用弱毒疫苗),每豬5毫升,頸部皮下注射。注射後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2個月。
2. 外地人在我們村賣一車病豬,現在人走了,有電話跟路邊攝像頭監控,打110電話,他們怎麼不管,該怎麼辦
打110電話應該是可以管的呀,怎麼可能不管呢?本來就是為了解決民生的呀,這也是屬於民生的一部分。准備好所有的證據,然後去派出所報案就可以了,然後他們根據車牌號來調查,不過現在很多車的號都是套牌,所以需要的時間應該會特別的長。
3. 怎樣治療豬疝氣
疝氣又稱「赫尼亞」,是畜體腹部的內臟器官通過腹壁天然孔或人工的孔道脫至皮下或其他腔孔的一種常見病,根據發生部位,分為臍疝、腹股溝陰囊疝和腹壁疝,臍疝和腹股溝陰囊多疝多見於豬。外傷性腹壁疝多見於牛和馬。 (一)臍疝 本病多見於仔豬,一般是先天性的,因仔豬發育不全,臍孔閉鎖不全或完全沒有閉鎖,加上劇烈運動,使腹腔內壓增高而引起腹腔內臟器官(多為小腸及網膜)進入皮下,形成臍疝。 1、病狀 臍部出現局限性的半球形腫脹,大小不定,手觸柔軟,無痛,聽診有腸音,疝氣內容物是易用整復還納入腹腔。但是,整復後又容易再次脫落,時間過長可發生粘連,當腸管嵌閉在臍孔中發生嵌閉性臍疝時,出現腹痛症狀,常發生嘔吐,多為復性臍疝。 2、治療 仔豬可復性臍疝脫出的腸管還納腹腔時,局部用綳帶壓迫,臍孔可閉鎖而愈。如果臍孔較大或發生腸嵌閉時,須進行手術療法,對可食性疝氣先切開疝囊,但不切開腹膜,將腹膜與疝內容物送入腹腔之後,對症孔進行袋口縫合或紐孔狀縫合,皮膚結節縫合,當疝內容物與疝囊粘連時,應小心切開症囊,仔細剝離粘連,防止損傷腸管,送回內容物後縫合疝孔和皮膚,切開疝囊後如見腸管壞死,應截除壞死腸段後,行腸管吻合術。 3、護理 術後不宜餵食過早。 (二)腹股溝陰囊疝 公豬若腹股溝管過大,常在出生時發生或出生後劇烈運動和外界暴力,如踢打、捕捉等引起腹壓增高,使腹腔的腸管(連同腸系膜)經過腹股溝,即發生腹溝陰囊疝。 1、病狀 豬患腹股溝陰囊時,患側陰囊腫脹增大,無熱,無痛,觸診硬度不一,可摸到疝的內容物(小腸),也可摸到睪丸,開始一般可自動還納,聽診可局部有腸音,如將患豬兩後肢舉起,能使腫脹有陰囊變小,少數豬嵌閉,則陰囊壁與多數腸管粘連,若陰囊皮膚水腫,發涼,並出現劇烈疼痛症狀,若不及時施行手術治療,即可引起死亡。 2、治療 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切開皮膚分離淺層與深層的筋膜,而後小心將總鞘膜鈍性剝離出來,豬的嵌閉症疝多有腸粘連。剝離時動作要輕,用浸溫滅菌生理鹽水的紗布輕輕加以分裂。從鞘膜囊的頂端沿縱軸捻轉,此時疝內容物逐漸回入腹腔。還納全部內容物後,在總鞘膜和精索上打1個結,然後切斷,將段端結節縫和至股溝環大,再結節縫合皮膚和緊膜。 3、護理 術後不宜餵食過早、過飽,適當限制活動。
4. QQ飛車手游新模式豬豬爭奪戰怎麼玩 有什麼技巧
QQ飛車手游新模式豬豬爭奪戰即將全新上線,那這個新模式應該怎麼玩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篇新模式的攻略吧!
【豬車出現,搬運豬豬】
完成5V5匹配後,進入准備階段!車手們可以用幾十秒時間熱熱身,准備階段倒計時結束,比賽正式開始!
其中一方的豬車就會出現在場上,該隊伍的車手們要到豬圈去搬運盡可能多的豬豬到豬車上,從而增加豬車的分數。
而對立方則可以通過攻擊來進行干擾。
【豬車行進,攻守之戰】
豬車開始延路線向目的地豬舍移動,攻擊方視角中豬車顯示為紅色,防守方視角中豬車顯示為藍色。
攻擊方需要盡可能攻擊豬車,讓豬車拉的豬豬越來越少;防守方則要保護豬車,盡可能減少豬車受到的傷害。
【達到終點,血量結算】
比賽根據雙方的豬車到達終點時的血量來決定雙方的豬仔分。
己方豬車的血量剩餘越多,則己方隊伍的加分就越多,對方隊伍加分越少,反之亦然。
【拾取武器,致勝技巧】
在豬車行進的過程中,比賽場地內會刷新武器木箱,打爆箱子後即可拾取專屬武器!
撿到的武器在本場比賽中可以一直使用攻擊對方,直到自己的角色被擊敗(血條為0)時,武器將會掉落,供其他人拾取。
此外,車手們還能拾取不同的技能來獲得增益,如加速、吸血、群體治療、反傷護盾等。
【表現結算,獲得獎勵】
比賽結算時會根據每位車手在比賽中的表現,如傷害、治療、搬豬和隊伍勝利與否,給予一定的表現分。
車手們每天可以通過提高表現分來獲得初級寶箱、中級寶箱和高級寶箱,打開寶箱即可獲得點券等豐富獎勵!
以上就是關於新模式豬豬爭奪戰玩法和技巧的全部內容啦!
5. 豬傳染性胃腸炎如何治療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冠狀病毒科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腸道傳染病,給許多規模化豬場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特別冬、春季節,往往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高發季節…… 本病潛伏期12-24小時,有時長達4天,一般在3-4天內暴發並迅速傳播,約經10天左右達到高峰,隨後呈零星發病。表現為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不同年齡的豬均可發病。哺乳仔豬發病會造成大批仔豬死亡,,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如不採取有效措施,5日齡以內的仔豬病死率可高達100%,10日齡為50%左右,5周齡以上的豬死亡率較低,生長育成豬或公母豬發病幾乎沒有死亡。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以冬春兩季發病最多。防治此病要採取綜合措施。 本病極易傳入豬場,豬場應堅持自繁自養,避免從疫區或發病豬場引進,並對引進的種豬嚴格檢疫,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確實無病時方可合群。禁止閑雜人員及車輛進入豬場范圍內。並做好豬場的滅鼠、除蠅、殺蟲工作。 可使用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二聯苗進行免疫接種,母豬在分娩前5周和2周進行,可使仔豬獲得良好的被動免疫抗體,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對曾發生過傳染性胃腸炎病的豬場,應在秋季和冬季對保育仔豬進行免疫接種。 加強飼養管理,實施「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分娩舍應重視做好保溫工作,特別是春季,日夜溫差較大,應注意防寒保暖,保持豬舍乾燥、清潔衛生;盡早使初生仔豬吃足初乳。可在豬群各階段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做好豬場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臨產母豬轉入分娩舍前,應用溫水擦洗干凈並進行徹底消毒。生長育成舍每周應進行不少於2次的帶豬消毒工作,選擇在中午天氣最暖和時進行,消毒要均勻、透徹。5、生長育成舍豬群發生本病時,應立即封鎖發病豬場和生長育成豬舍,隔離病豬,對豬舍內外環境及用具、運輸工具等進行嚴格消毒。生長育成舍工作人員應與其它豬舍特別是分娩舍的工作人員嚴格分開居住,分娩舍應固定飼養人員,避免發病豬舍的病毒傳染至哺乳仔豬而造成嚴重的損失。 分娩舍哺乳仔豬發病時,應加強保溫,加強飼養管理,提供溫暖、乾燥、無賊風的環境;並補充適量的電解質溶液,維持體內酸鹼平衡,防止仔豬因脫水酸中毒而死亡,降低死亡率。 生長育成豬感染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後,易導致其它細菌性疾病混合感染,造成死亡率上升,應使用抗生素進行控制,可在生長育成舍豬的飲水中添加抗生素和抗病毒葯物。 育成豬、種公母豬可不用治療,而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其抵抗力,使其自然康復。
6. 豬爛腸瘟要如何防治
(1)因目前該病尚無有效葯物治療,所以只有認真搞好豬爛腸瘟的免疫接種和檢疫,增強豬只對豬瘟病的免疫力,檢出豬瘟病豬要及時處理,才是防治豬爛腸瘟發生的有力措施。
(2)要制訂防疫計劃,認真搞好春秋兩季的定期免疫接種和平時新增豬只的免疫,杜絕遲免、漏免。豬瘟疫苗接種後4 d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仔豬最好在斷奶後接種免疫,在哺乳期接種免疫不可靠,因哺乳仔豬帶有母源抗體干擾。
(3)加強飼養管理,搞好圈舍清潔衛生,同時搞好用具及環境衛生,有利於生豬的健康生長,從而增強豬只的抗病力。
(4)隨時搞好圈舍、場地、用具等的定期消毒滅菌、滅鼠、滅蚊蠅蟲害等。
(5)平常要隨時做好豬舍的觀察和檢疫,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即隔離飼養、觀察、防治,或(焚燒深埋)銷毀。
(6)嚴禁病豬與健康豬接觸或串入健康豬舍,以及其他動物亂串。
(7)凡被患豬污染的圈舍、墊床、墊草、飼槽、飼料、飲水、場地、用具等都應進行嚴格的消毒。
(8)病豬排泄的糞尿要收集起來進行消毒發酵處理。
(9)買賣與運輸豬只的車輛和人員都要進行嚴格消毒。
(10)不準外來人員和動物隨便進入豬場和圈舍內,以防疫病的傳染。
7. 豬脹氣如何治療
1、遇到豬脹氣不要著急,首先應檢查是否有直腸粘連導致不通,如發現不通要擴開,放出糞便和脹氣,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可以到人葯店買瓶二甲硅油片,或是適當給豬注射一些復合維生素B。
2、把肥皂切成條狀,放入豬槽中讓豬食用。
3、如果有低溫情況的出現,這說明已經脹的很嚴重了,這時應穿刺放氣減壓(放氣位置:在病豬左側倒數第二三肋骨間,與背部平行)切記不要放的太快,同時還可以給豬注射50%葡萄糖,或者服用紅糖水。
4、冬春季節或者是高溫頻繁季節變化時,在每噸飼料中添加200克甲硝唑,連喂7天,另外連續飲用1周的水溶性阿莫西林也有一定的作用。
5、對於仔豬而言,在大環境豬舍不易控制的情況下,如有仔豬發生脹氣,應單獨給仔豬提供單獨小空間,盡量避免仔豬的身體接觸潮濕物。初生前幾天的小豬鋪設乾燥的布或者毛毯也是比較不錯的方法,這樣會避免在潮濕的鋪板上躺卧,對小豬腹脹、脹氣都有良好的效果。
8. 豬的疝氣怎麼治療
疝或叫赫爾尼亞,是指腹部的內臟從自然孔道或損傷後的破裂孔脫到皮下、肌間和其他解剖腔的一種常見病,如豬的臍疝和陰囊疝等。
疝可分為先天性疝和後天性疝兩類。先天性疝多發生於幼畜,如臍孔、腹股溝環等的擴大等。後天性疝則可見於各種年齡的豬,如機械性外傷、小母豬閹刻不當等原因引起。
(1)豬臍疝臍疝是仔豬的常見病之一。腸管通過臍扎進入皮下,稱為臍疝。常見先天性臍孔閉鎖不全,加之仔豬便秘、過食、奔跑、捕捉等誘因,使腹壓增大,腸管由臍部脫入皮下。病豬的臍部突出一個似核桃、雞蛋至拳頭大的球狀腫脹,用手按壓時柔軟,無熱、無痛,容易把疝內容物(腸管)推回腹肌,當手鬆開和腹壓增高時,又可再現。仔豬在飽食或掙扎時,臍部腫脹物可增大。用聽診器可聽到腸管蠕動音。病豬精神、食慾不受影響。如不及時治療,下墜物可以逐漸增大。如果疝囊內腸管嵌閉,發生阻塞或壞死,病豬則出現不安,食慾減少或廢絕,排糞減少,脹氣,局部硬固,有疼痛,體溫升高,心跳加快等全身症狀。如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常可引起死亡。
治療的方法有非手術療法(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可根據病情選擇應用。
非手術療法凡是疝輪較小的幼齡豬,可在摸清和疝孔後,用95%酒精或磺液等刺激性葯物,在疝輪周圍分點注射,每點注射2~3毫升,以促進疝孔四周組織發炎而瘢痕化,使疝孔重新閉合。在農村也有採用貼膠布治療的辦法,作法是:病豬停食一頓,仰卧保定,洗凈病豬患部,剃毛後,將脫出的胸管推回腹腔,用一塊比患部稍大的膠布貼牢即可。此法不能治好時,可考慮手術療法。手術療法術前給豬停食1~2頓,仰卧保定,患都剪毛、洗凈、消毒;術部用1%普魯卡因10~20毫升作浸潤麻醉。按外科無菌操作技術切開皮膚,鈍性剝離(不要損壞疝囊),將腸管送回腹腔,多餘的囊壁及皮膚作對稱切除,撒消炎葯於腹腔內,將疝環作煙包縫合,以封閉疝輪,撒上消炎粉,最後給節縫合皮膚,外塗碘酒,如果腸管與腹壁粘連,可用外科刀小心切一小口,用手指伸入進行分離,剝離後再按前法處理及縫合。
手術後將病豬養在清潔乾燥的圈舍內,喂給易消化的稀食。並限制豬劇烈奔跑,防止腹壓過高。手術後可用綳帶包紮數日,減少污染和復發。必要時可用抗菌葯物。
(2)豬陰囊疝仔豬出生後睾丸下降到陰囊中,腹股溝管關閉。若腹股管內環過大,就可以發生疝;豬突因尖叫,追趕抓捕等,使腹壓增高,腸管從鼠蹊部進入陰囊內而引起。豬陰囊疝又稱疝氣。
發生陰囊疝時,豬的一側或兩側陰囊部膨大,皮膚緊張發亮,觸摸局部柔軟,有彈性,但多不疼痛,可以摸到疝的內容物(多為小腸),也可摸到睾丸。聽診時可聽到腸蠕動音。如將豬兩後肢提起或用手推壓時,則增大的陰囊消失,但復原後又出現。少數病豬腸管與囊壁粘連變成鉗閉性疝,此時病豬常有明顯的全身症狀。
主要採用手術療法。將豬後肢吊起,腸管自動縮回腹腔。術部剪毛、洗凈,消毒後切開陰囊,暴露鞘膜管,用手指將鞘膜腔內腸管送入腹腔,然後將鞘膜管和精索一起扭轉數圈,用縫線穿過已扭轉的鞘膜管和精索,縫在皮下環的兩側緣,結扎、切斷。切口內撒上抗菌消炎葯,結節縫合皮膚,最後用碘酊消毒。若是沒有去勢的小公豬,可切開陰囊(不要劃破睾丸),用手將睾丸往後拉,在精索部結扎兩道,然後切開摘出睾丸,外撒抗菌葯物,最後縫合皮膚,用碘酒消毒。術後豬只不宜早餵食或喂得過飽。
9. 小區圍牆外的樓腳每夜有裝豬的車停放吵聲一直到天亮怎麼辦不能睡覺
聯系物業,環保部門,報警
10. 車軲轆菜,車軲轆菜治什麼病
車軲轆菜病害防治:褐斑病
危害:發病葉片病斑圓形,直徑3-6毫米,褐色,中心部分灰褐色至灰色,其上生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不僅侵染葉片,而且侵染花序和花軸,受害花序和花軸變成黑色,枯死折斷,嚴重時病葉上病斑連成大片或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種子消毒,播種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粉劑摻細沙拌土播種。收割後清除病殘體進行堆漚腐熟,田埂雜草鏟除,並用石灰消毒。用無病土育苗,苗床施足基肥(豬牛欄糞或菜枯餅)和追肥。
繁殖方法
採用播種繁殖,播種適期7月下旬。苗床應先在瓜類、山葯棚架下面。大田667平方米用種量為40~50克,苗床面積10平方米。整平苗床後澆透水,用細沙拌種均勻,播種後薄蓋細土,再用濕稻草覆蓋保濕有利出苗。
出苗60%後,揭除蓋草,然後用遮陽網遮陰覆蓋,降溫保濕育苗。苗齡30-35天,培育4-5片全展葉壯苗。
移栽適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移栽前每667平方米用地樂胺150克對水50公斤,噴濕表土,防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