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要實現工業化還要多久
我個人認為工業化的中國很難實現,首先中國現在是發展中國家,大部分的外資企業都看重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所以在中國駐廠,外資企業在中國駐廠然後生產的產品內銷中國和海外銷售,所以中國自己的企業開工廠生產會變的難、所以中國自己產業的工業化暫時不會走的太順,然後就是分叉,內地大多發展都靠工業化帶動,而沿海地區的經濟靠貿易帶動,所以中國的工業化局勢不穩定,接下來就是中國工業化的距離,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的資源相對廉價,但地大物博,所以中國的資源儲量特別多,但是人均卻顯得很少,也就是說同時進行工作的工廠和外銷也會很多,以至於中國的資源不會實現長期豐富的局勢,這也會影響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這個實現要多久很難說,但是全靠工業化的國家實屬不多,每個國家都屬於國土面積特別大的類型,所以中國會實現工業化,要是時間的話,還是要看國家對新企業的態度,依照現在的局勢新企業的發展是很難的!
2.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什麼時候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2020年(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布《工業化藍皮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報告》。藍皮書稱,我國已經在「十二五」時期進入工業化後期,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據測算,整個「十二五」時期(2010~2014年),我國工業化綜合指數年均增長速度為4.4,2014年達到83.69,位於工業化後期的中段。這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即便考慮到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速換擋,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也將達到100,從而達到基本實現工業化的目標。
不過,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呈現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徵,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天津等東部地區大多已經步入後工業化時期,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區還處於工業化中期。「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區域協調發展任務還十分艱巨。
另外,藍皮書強調,實現工業化並不意味著工業化時代的終結。當今整個世界仍處於工業化時代,對於步入工業化後期的中國而言,其工業化進程還遠未結束,工業的重要地位並未改變。
「我們必須認識到,工業本身所蘊含的生產能力和知識積累是關系一國經濟長期發展績效的關鍵。工業特別是製造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而且還是技術創新的使用者和傳播者。
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等工業化國家認識到「製造業空心化」所帶來的巨大問題,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和各類製造業振興計劃,包括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計劃、法國新工業34項計劃等,掀起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熱潮。
3. 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是哪一年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58-1978的20年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是一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建國頭三年,就迅速恢復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
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國民經濟建設計劃。按可比價格計算,如以1952年為100,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67.8,農業總產值增加到124.8,工業總產值增加到228.6,其中輕工業總產值增加到183.3,重工業總產值增加到310.7。
在這個期間,不僅經濟發展比較快,而且各重要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也比較協調,經濟效益較好,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普遍得到顯著改善。
這表明,中國已經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工業國的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4. 我國工業化的深化時期到哪一年
隨著2020年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深化,從基本實現工業化向全面實現工業化推進。我們測算,2030年以後,我國的人均GDP、三次產業結構、製造業佔比、人口城鎮化率、非農就業佔比等指標都會處於後工業化階段;從省級區域看,絕大多數省份都會步入後工業化階段。按照「中國製造2025」規劃,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將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基於這幾方面分析,可以判斷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全面實現工業化。
5. 社會主義工業化完成了嗎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58—1978的20年間。(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是一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建國頭三年,就迅速恢復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
相關如下: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變落後的農業國家為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家。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取得革命勝利的國家,用機器大工業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使國家由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通常以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為其實現的標志。
我國在1952年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把「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作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努力奮斗的「總任務」之一,並在隨後的實踐中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6. 中國電氣化,工業化,農業化,科技化,軍事化,在世界上是一流的,還要多少年
我覺得想要中國在這么多領域都處於世界一流水平的話,至少也需要50年的時間才可能達到,因為目前來講的話,中國的科研能力還是比較有限的,而且很多地方還處於欠發達的水平。所以想要在眾多領域中處於世界一流水平是極其困難的,如果順利的話,至少都得在50年以上才可能徹底實現。
7. 中國完成工業化了嗎
8. 中國實現工業化的時間
高速增長的中國離實現工業化還有多遠?我們現在處於工業化什麼階段?這是全國人民長期以來一直十分關注的重大問題。
日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工業化藍皮書》稱,到2021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將達到100,中國將實現工業化。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在2005年達到50,這意味中國工業化進程進入中期的後半階段。
從對四大經濟板塊工業化水平的綜合評價看,到2005年,東部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已經達到了78,進入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東北地區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為45,進入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而中部和西部的工業化水平指數為30和25,還處於工業化初期的後半階段。由此可見,東、東北、中部、西部工業化水平呈現遞減,區域發展不平衡性明顯。
從七大經濟區工業水平來看,長三角、珠三角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分別為85和80,同處於工業化後期的後半階段,不但遠高於全國整體水平,而且也高於東部水平。環渤海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為70,處於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
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經濟大國,但從產業內結構看,還不是一個工業經濟強國,要實現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需從多方面戰略選擇上來保證。
新聞鏈接
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主要通過選擇人均GDP,第一、二、三產業產值比,製造業產值占總商品比重,人口城市化率,第一、二、三產業就業比等五個指標來衡量地區工業化進程,並將整個工業化進程劃分為工業化初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陸培法) 人民日報
9. 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什麼時候實現的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一個過程。是在社會主義性質的我國,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目前我國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工業化,我國的工業化總體上處於中期階段,但已出現向後期階段過渡的明顯特徵,據專家預測,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工業化。
在時間節點上,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性質上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工業。
1957年,中國已經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工業國的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隨後我國在前進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曲折,但1958~1978的20年間,經過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仍然建成了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發展了鋼鐵、機械、化工、煤炭、電力、石油、輕紡等傳統工業,建立了汽車、飛機、電子、原子能、宇航、石油化工、合成材料、自動化儀表儀器等新興工業。
當前,我國工業化達到了較高水平,呈現出了新特徵.我國已經進入 工業化中期接近後期階段,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快速向世界平均水平邁進,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比重提高,已形成龐大與完整的工業體系, 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部分重大工業技術突破並居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工廠、製造業基地以及第一製造業出口大國。
10. 2030年中國將實現什麼
2030年前後,中國將全面實現工業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國家。
雖然從2010年開始中國製造業產值已居世界首位,但中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還不及美國的1/5。中國在深化工業化的過程中,還面臨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化國家積極推進「再工業化」戰略所帶來的高端擠壓及資源爭奪壓力。
中國與美國的經濟競爭更多的是實體經濟的競爭,是製造業領域的競爭。因此,未來中國深化工業化、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將面臨巨大挑戰。藍皮書基於《中國製造2025規劃》,2025年中國將步入世界製造業強國行列;2035年將達到世界製造強國中等水平;2030年前後中國將實現全面工業化。
2035年遠景目標
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1、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實現。
2、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3、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