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列舉洋務派創辦的著名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有哪些
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安慶軍械所,上海輪船招商局等等,具體詳述如下。
㈡ 左宗棠開辦的近代軍事工業是
選擇A。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馬尾船政局(今福州馬尾造船廠),清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
㈢ 左宗棠開了什麼民用工業
在福州馬尾辦船廠,也就是後來的福建船政局,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培養海軍人才。同年,改任陝甘總督,其間創辦蘭州製造局。後創辦甘肅織呢總局。此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㈣ 洋務運動中左宗棠創辦的當時國內最大的造船廠是
洋務運動中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造船廠。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馬尾船政局(今福州馬尾造船廠),清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4)左宗棠建立了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造船背景
1866年,左宗棠設立福州船政局。這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
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製成一艘小輪船,「試之西湖,行駛不速」。1866年,鎮壓了太平軍余部以後,著手籌建船廠。他奏稱:「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同虛設。」
「臣愚以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
經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訂合同,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16艘,並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廠址設在福州馬尾羅星塔地方。
除開鐵廠和船廠之外,船政局還設立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後造船衍脈輾轉之解放後的上海船舶工業學校,發展為現江蘇科技大學),分前後兩堂,前堂學習法文,以培養造船人才為主;後堂學習英文,以培養駕駛人才為主。
㈤ 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和軍事工業分別有哪些
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企業有:機器織布局(李鴻章)、開平礦務局(李鴻章) 、蘭州織呢局(左宗棠)、湖北織布官局(張之洞)。
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有:安慶內軍械所(曾國潘) 、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輪船招商局(李鴻章)、輪船招商局 (李鴻章)、電報總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漢陽鐵廠(張之洞)。
(5)左宗棠建立了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現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
其意義表現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㈥ 左宗棠創辦了哪三項近代軍事工業
在「求富」、「自強」的思想指導下,左宗棠親自過問主辦了三項近代軍事工業;1866年,左宗棠在閩浙總督任內,於福建省閩江口岸開設了當時最大的船舶修造廠,即福州船政局,這是「中國海軍萌芽之始」,從1869年至1907年共造各式輪船40隻,它對海防、航運等都有一定作用;1869年創辦西安機器局,仿造新式武器彈葯:1873年,將西安機器局搬至蘭州,命名為蘭州機器局,翌年該局已能仿造西洋軍器,修理改造本國槍、炮器械。這三項軍事工業雖然規模大小不等,但它們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
㈦ 洋務遠東後期中左宗棠創辦了什麼民用工業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馬尾船政局(今福州馬尾造船廠),清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福州船政局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㈧ 洋務運動後期創辦了什麼軍用和民用工業
洋務運動後期創辦的軍工和民用工業企業:
1、安慶內軍械所,又稱「內軍械所」。
清末最早官辦的新式兵工廠(1861年由曾國藩創設於安徽安慶)。製造子彈、火葯、槍炮。科學家徐壽曾在此主持製造中國第一艘輪船。1864年遷南京,改建為金陵機器製造局。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簡稱江南製造局或江南製造總局,又稱作上海機器局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軍事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也是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後來江南造船廠的前身。
3、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馬尾船政局(今福州馬尾造船廠)
清末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後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4、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1890年誕生,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志。
5、輪船招商局
19世紀70年代開始,洋務派「自強」兼及「求富」,在繼續籌辦軍事工業的同時,著手籌辦交通運輸、采礦、冶煉、紡織等民用工業。李鴻章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運業,抵制外輪的侵奪,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運委員、候補知府朱其昂、朱其紹兄弟在上海洋涇濱永安街設局招集商股,定名為「輪船招商公司」。
6、上海洋炮局
創辦於1862年,由李鴻章在上海松江創建,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工業企業,也是中國最早的兵工廠。作為洋務運動的主要發起人,李鴻章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國人馬格里和中國官員劉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廟宇中創辦了上海洋炮局,是為今日長安的誕生。
1865年,將上海洋炮局遷至南京雨花台,擴建為金陵製造局。次年遷於蘇州,更名為「蘇州洋炮局」,這是中國第一家西洋式兵工廠;1865年,原長安廠遷廠於南京,更名為「金陵製造局」。
7、天津機器製造局,簡稱「天津機器局」。官辦軍用企業。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於天津。初名「軍火機器總局」。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九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易名「天津機器製造局」。
8、開平煤礦。1876年,官督商辦。大型新式採煤企業。河北灤縣。
9、上海機器織布局
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織工廠,於1878年由李鴻章主持籌建,在經歷了虧損與大火災之後,上海機器織布局於1893年重建,並擴大了規模,改名「華盛」。上海機器織布局在中國棉紡織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㈨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一、軍事工業:在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通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
1.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在安慶大觀亭由曾國藩設立,為中國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經始督辦,並由丁日昌總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主要製造槍炮和修造輪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開辦了我國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海軍飛機工程處,從事水上飛機製造。
4.北洋機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設立,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以製造火葯、槍炮、子彈、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
5.蘭州製造局:1869年於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產彈葯。
6.漢陽兵工廠:1890年在漢陽由張之洞設立,除了步槍製造設備以外還引進了煉鋼與火炮製造設備,成為當時中國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兵器之兵工廠。
二、民用工業:由於前期的軍事工業耗費了大量銀餉卻沒有明顯成效,並且軍事工業所需的原料也出現短缺,洋務派決定以「求富」為口號,再發展一批民用工業以籌集資金,這批民用工業的產品很多是以市場為導向,具有近代資本主義工業的特點。
1.輪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於上海由李鴻章等設立。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
2.開平煤礦:1878年在開平由李鴻章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南方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煤炭緊缺問題。
3.湖北織布局:1888年在廣州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籌設,能織原色布,斜紋布,花布等,暢銷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還遠銷海外。
影響:
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