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北省比較富裕的縣市有哪些
東北沿海地區,唐山的遷安、遷西、灤南、遵化,秦皇島, 承德,廊坊的三河 還有保定的涿州,滄州的任丘,邯鄲的武安。
排名不分先後。
唐山是工業城市,又有曹妃甸工業區,下轄的遷安市在河北縣級排第一,也是中國百強縣之一,唐山是河北第一大城市。
石家莊、保定、承德、唐山、張家口及下屬縣,現在都說京津冀,京津輻射帶。河北有區位優勢,全省在全國基本也算中上游。
附河北省縣區排名:
省排名 所屬城市 縣域名稱 全國2005個縣域排名
1 唐山市 遷安市 43
2 唐山市 遵化市 55
3 邯鄲市 武安市 82
4 滄州市 任丘市 105
5 唐山市 遷西縣 108
6 廊坊市 三河市 112
7 石家莊 藁城市113
8 石家莊 鹿泉市127
9 唐山市 灤南縣 153
10 唐山市 樂亭縣 167
11 保定市 定州市 174
12 唐山市 玉田縣 183
13 石家莊 辛集市184
14 廊坊市 霸州市 195
15 邯鄲市 涉 縣 226
16 保定市 涿州市 231
17 滄州市 河間市 245
18 滄州市 滄 縣 253
19 邯鄲市 邯鄲縣261
20唐山市 灤縣 269
21保定市 高碑店市273
22石家莊 正定縣 277
23石家莊 新樂市305
24石家莊 晉州市306
25石家莊 欒城縣 307
26廊坊市 香河縣317
27邯鄲市 磁 縣 320
28邯鄲市 永年縣 333
29承德市 寬城滿族自治縣 337
30滄州市 黃驊市 339
31邢台市 清河縣 359
32滄州市 泊頭市 374
33石家莊 平山縣 389
34廊坊市 文安縣 395
35秦皇島 撫寧縣 401
36石家莊 井陘縣 414
37保定市 徐水縣 466
38邢台市 邢台縣468
39邢台市 寧晉縣 484
40石家莊 趙 縣 485
41保定市 蠡 縣 502
42石家莊 元氏縣 507
43石家莊 無極縣 516
44秦皇島 昌黎縣 527
45滄州市 肅寧縣 548
46保定市 定興縣 573
47衡水市 冀州市 574
48衡水市 深州市 578
49衡水市 景 縣 580
50邢台市 隆堯縣584
51滄州市 青 縣 587
52衡水市 安平縣 590
53邢台市 內丘縣 633
54保定市 安國市 640
55保定市 滿城縣 667
56保定市 高陽縣 692
57保定市 清苑縣 701
58廊坊市 固安縣 716
59廊坊市 大城縣739
60衡水市 棗強縣 744
61石家莊 高邑縣 755
62衡水市 故城縣 791
63唐山市 唐海縣 795
64石家莊 行唐縣 796
65滄州市 東光縣 805
66邯鄲市 魏 縣 812
67滄州市 獻 縣 820
68保定市 雄 縣 836
69張家口 懷來縣 846
70衡水市 饒陽縣 859
71秦皇島 青龍滿族自治縣861
72秦皇島 盧龍縣 872
73邯鄲市 成安縣879
74承德市 灤平縣 898
75保定市 安新縣 901
76廊坊市 大廠回族自治縣 930
77保定市 易 縣 935
78承德市 興隆縣 943
79保定市 容城縣 948
80承德市 承德縣951
81承德市 平泉縣 982
82邯鄲市 大名縣 997
83衡水市 武邑縣 1000
84石家莊 靈壽縣 1032
85張家口 蔚 縣 1033
86廊坊市 永清縣 1034
87石家莊 贊皇縣 1042
88滄州市 南皮縣 1053
89承德市 豐寧滿族自治縣 1054
90石家莊 深澤縣 1041
91滄州市 鹽山縣 1067
92衡水市 武強縣 1069
93邯鄲市 臨漳縣 1076
94邢台市 臨西縣 1079
95衡水市 阜城縣1083
96承德市 隆化縣1093
97邯鄲市 曲周縣 1147
98保定市 曲陽縣 1165
99保定市 淶源縣 1171
100滄州市 吳橋縣 1172
101邯鄲市 廣平縣 1182
102邢台市 柏鄉縣 1185
103張家口 宣化縣 1204
104滄州市 孟村回族自治縣 1214
105邯鄲市 雞澤縣 1241
106邯鄲市 邱 縣 1244
107張家口 涿鹿縣1264
108邢台市 巨鹿縣 1281
109保定市 唐 縣 1294
110張家口 陽原縣 1312
111邯鄲市 肥鄉縣 1324
112邯鄲市 館陶縣 1327
113邢台市 臨城縣 1333
114張家口 萬全縣 1344
115張家口 張北縣1375
116承德市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1405
117張家口 懷安縣 1409
118張家口 赤城縣 1417
119邢台市 威 縣1420
120保定市 博野縣1423
121保定市 望都縣 1454
122保定市 阜平縣 1470
123保定市 順平縣 1480
124保定市 淶水縣1482
125邢台市 平鄉縣 1484
126邢台市 任 縣 1549
127張家口 崇禮縣 1647
128滄州市 海興縣1651
129邢台市 廣宗縣 1655
130邢台市 新河縣 1682
131邢台市 南和縣 1684
132張家口 康保縣 1692
133張家口 沽源縣 1743
②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我要了解。
南和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太行東麓沖積平原,屬邢台市管轄。全縣總面積405平方公里,耕地44萬畝,總人口35萬人,轄3鎮5鄉,218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 南和縣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位於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結合部,處於京津石經濟輻射圈內。西距邢台市、京廣鐵路、107國道18公里,距京深高速公路7公里,並有2條連接線與之貫通;趙辛、南石、寧雞公路縱貫南北,邢臨、邢清公路和邢臨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南水北調和規劃中的京滬高速鐵路靠近南和,已列入省「十一五」規劃、連接京廣、京九和黃驊港的邢港鐵路橫貫南和全境。 南和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新石器初期已有人類聚居,西漢建置南和縣。歷史上有唐朝宰相宋璟、明朝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等著名人士,現代有著名書畫家白壽章等。 南和縣資源豐富,特色明顯。縣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是傳統農業縣,歷史上有「不求天」和「畿南糧倉」之稱。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河北省蛋雞養殖基地、蔬菜生產基地、西葫蘆之鄉。 近年來,我們確定了「三化聯動,工業先行」戰略,按照「建設三個園區、實現三個對接」思路,謀劃實施了西與高開區標准件、緊固件基地對接,建設城西鋼製品工業園區和中小企業孵化園;南與沙河市金百家工業區對接,建設金鑫建材工業園區;北與高開區、邢台縣板材市場對接,建設邢東板材建材工業園區。特別是依託、圍繞邢台鋼鐵做文章,將鋼製品業明確為南和未來的第一主導產業,取得明顯成效。目前,縣域經濟已形成蔬菜、木製品、粉製品、鋼製品、食用油、紙製品等六大特色產業。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南和縣古稱「和城」,別稱為「和陽」。其「和」字之由來,出自古人對南和歷史狀況和風物人情的描述:「泉清而甘醇,土膏而禾茂,人和而知禮,物厚而阜安。」《南和縣志》(光緒十九年王立勛重修本)根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按其地理位置方位,取名南和縣。 南和是一個文明古老的地方,《禹貢》屬冀州。周《職方》屬邢。春秋歸屬晉。戰國屬趙。自西漢(公元前202年)始置南和縣,治所即今縣域。同時還置有朝平縣。兩縣均屬巨鹿郡。景帝中原六年(公元前144年)更隸廣平郡。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改屬平干國。五風二年,國除為廣平郡。兩縣仍屬之。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廣平郡封為廣平國仍轄南和、朝平兩縣。後汗朝平並入南和縣,仍屬廣平國。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更隸巨鹿郡。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屬魏郡。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南和更隸廣平郡,此後南和並入任縣。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析任縣復置南和縣,仍屬廣平郡。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析廣平郡北部地區增置北廣平郡,治轄南和縣。北齊,北廣平郡復省入廣平郡,南和縣遂還隸廣平郡,同時廢任縣並入南和縣。此時南和城一名嘉禾城,安澧城。北周置南和郡,治轄南和縣。隋代,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置南和郡,南和縣改屬洺州,十六年更隸邢州,並析南和縣復置任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邢州為襄國郡,仍轄南和縣,同年任縣復省入南和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和州,治轄南和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罷邢州為巨鹿郡,轄南和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罷郡復置邢州,南和縣仍屬之。五代,南和縣仍屬邢州。宋,熙寧五年(1072年)省任縣為鎮,復並入南和縣。元祐元年(1086年),析南和縣置任縣。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升為信德府,轄南和縣,此時南和更名澧川(因澧水過境而得名)。金天會七年(1129年),信德府改為邢州,仍轄南和縣。元中統三年(1262年)升邢州為順德府,南和仍屬之。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南和並入沙河縣,不久復置,南和縣改為和陽縣。 南和縣朱正色祠同年順德路改為順德府,和陽縣屬之。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名南和縣,仍屬順德府。清沿明制。民國二年(1913年)南和縣改隸冀南道。三年(1914年)又更大名道,十七年(1928年)道廢,南和縣直屬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區。三十四年(1945年)七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冀南四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九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南和縣遂屬華北行政區冀南四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8年)八月,河北人民政府成立,南和縣劃歸河北省邢台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和縣仍屬邢台專區。1958年4月28日,撤消邢台專區,南和縣劃歸邯鄲專區。同年12月20日,撤消南和縣,並入巨鹿縣。1961年7月9日,析巨鹿縣置任縣,將原南和縣劃歸任縣。1962年3月27日,析任縣恢復南和縣原建制,仍屬邢台專區(1961年析邯鄲專區復置)。1970年邢台專區改為邢台地區,南和縣仍屬之。1993年邢台地區與邢台市合並,南和縣仍屬之。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南和縣轄3個鎮、5個鄉:和陽鎮、賈宋鎮、郝橋鎮、東三召鄉、閻里鄉、河郭鄉、史召鄉、三思鄉。共有218個行政村、203個自然村。縣政府駐和陽鎮。
③ 醫葯工業潔凈區對潔凈室的陰角和陽角有什麼要求啊
表面光滑,邊角平順,安裝牢固,具有足夠剛度,面層的塗覆耐擦洗。
④ 南和縣的經濟
2014年,南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8522億元,比2013年增長8.9%;三次產業比為33.96:31.40:34.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56.909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4.0499億元,比2013年增長6%,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6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732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74元,比2013年增長10.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937元,比2013年增長13.5%;城鎮在崗職工11952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9659元。在河北省132個縣市中,2014年南和縣GDP排名第120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排名第110位,經濟總量處於「三平台縣」,縣域經濟基礎弱、總量小,骨幹企業少,支撐產業薄弱,發展後勁不足,主體財源缺乏,仍是「土地財政」、「要飯財政」,每年需要大量上級轉移支付支撐,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2015年,南和縣實現生產總值52.7億元,比2014年增長9.5%,比2010年翻了一番;固定資產投資60.6億元,比2014年增長14.9%,是2010年的2.4倍;全部財政收入4.48億元,比2014年增長14.4%,是2010的近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2元,比2014年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0元,比2014年增長11%。 綜述
2014年,南和縣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80325人;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團8個,銷售額21.82億元,農業產業化總量32.47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率63.8%;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04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59億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6.25億元,比2013年增長3.7%。
農業 2014年南和縣主要作物播種與收獲情況 作物類別播種面積(公頃)單產(公斤/公頃)產量(噸)谷類冬小麥226676675151300玉米216465922128186穀子45543962000豆類大豆1452848416綠豆31171053薯類馬鈴薯66241671595油料作物花生68442052876油菜籽32275088棉花皮棉96612491207蔬菜葉菜類(芹菜 菠菜)13174889164389白菜類(大白菜)7607333655735甘藍(捲心菜)2256050713614根莖類(白、胡蘿卜)5486324134656瓜菜類(黃瓜、西葫蘆)193565885127488茄果類(茄子 辣椒 西紅柿)227566009150170蔥蒜類(大蔥 蒜頭韭菜)7896007447398菜用豆類(四季豆)1334770763452014年,南和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5193公頃,糧食播種面積45038公頃,總產量28.24萬噸;蔬菜播種面積8473公頃,總產量53.33萬噸;有設施農業設施3.17萬個,佔地面積2668公頃,實際使用面積2135公頃。有種植業生產基地4個,種植面積6226.5公頃,聯系農戶1.98萬戶。農用機械總動力537443千瓦,大中型拖拉機1463台,小型拖拉機4788台,聯合收割機920台;機耕面積2.18萬公頃,機播面積40467公頃,機收面積3524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8760公頃;化肥使用量16879噸,農葯使用量629噸,地膜使用量415噸,農村用電量19322萬千瓦時。實現農業總產值18.5042億元,農業增加值12.1823億元。
林業
2014年,南和縣果園面積公頃,園林水果產量4490噸,實現產值1508億元;其中蘋果園面積102公頃,產量1451噸,梨園面積95公頃,產量1882噸,葡萄園面積48公頃,產量496噸,桃園面積18公頃,產量271噸。全年人工造林800公頃,其中經濟林130公頃,防護林670公頃;四旁(零星)植樹90萬株;未成林撫育作業面積1600公頃,中幼齡林撫育面積800公頃;林木種子採集量2噸,育苗面積1800公頃,苗木產量3400萬株;生產商品木材850立方米。實現林業產值1.06億元,林業增加值3495萬元。
畜牧業 2014年南和縣畜牧業生產情況 畜禽類別存欄數(萬頭、萬只)出欄數(萬頭、萬只)肉類產量(噸)豬13.5617.7213258牛0.540.42630羊0.841.62217家兔1.655.2366家禽410.03417.4561322014年,南和縣肉類總產量2.04萬噸,雞蛋產量40958噸,牛奶產量11926噸;實現牧業產值8.98億元,牧業增加值3.72億元。 工業
南和縣以鋼製品及裝備製造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玻璃產業為主導產業。鋼製品及裝備製造產業產品涉及儀表、儀器、重型機械構件、軋輥、軋板、制釘、制管、標准件、鋼構汽車配件、機械製造、五金工具等多個行業;農副產品深加工主要包括食品、油脂、板材等行業,較大企業有燕京啤酒、金沙河面業、谷馨坊食品以及國玉食品等;玻璃產業主要集中玻璃建材工業園,截至2010年入駐玻璃生產及玻璃深加工企業10家,年可實現年產各類建材玻璃2500萬重量箱。
2014年,南和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58億元,銷售產值63.99億元,資產總計36.64億元,負債合計23.36億元,營業收入59.29億元,營業利潤7654.4萬元,利潤總額9152.6萬元,利稅總額1.75億元,從業人員平均人數6319人;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8.04億元,增加值5.3億元;共實現工業增加值12.38億元。
建築業
2014年,南和縣有建築業企業5家,從業人員期末人數2240人;簽訂合同額3.67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79438平方米;消耗鋼材3996噸,木材2209立方米,水泥8.75萬噸,平板玻璃1.83萬立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48750平方米,竣工產值2.397億元,竣工房屋價值1.6億元,其中住宅房屋竣工134991平方米,價值1.37億元,教育用房屋41751平方米,價值2385萬元;建築業總產值3.066億元,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9537億元,安裝工程產值1125.1萬元。 截至2009年,南和縣有文學、攝影、書法、繪畫、舞蹈、音樂、美術等各種民間協會36家,會員2583人,群眾演出團體152家,從業人員3012人。
2014年,南和縣組織開展模範典型評選活動,涌現出月度中國好人王桂珍、邢台好人王占奎等一批先進典型;舉辦廣場舞大賽、攝影大賽、書畫大賽、歌詠比賽等特色文化活動70餘場;挖掘並編纂觀音文化、宋璟文化叢書6卷。
截至2014年,南和縣有文化館、圖書館和文化展演中心各1個;農家書屋218個、農村文化廣場186個, 實現鄉鎮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 邢臨高速公路(東呂高速G2516)自西向東橫穿縣境中南部,與326省道和329省道交匯處設有南和出入口;326省道(邢台—臨西)與邢臨高速基本平行,境內長27公里; 325省道(邢台—清河)橫穿縣境北部,途徑賈宋、郝橋等鄉鎮;329省道東北自郝橋鎮向西南斜穿縣境。
截至2013年底,南和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8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5公里,省道81.7公里,縣道30.1公里,鄉道105.8公里,村道438.3公里,公路密度1.6公里/平方公里。 邢黃鐵路自西向東橫穿縣境中南部,在縣城西南設有邢台南站,2013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
京廣高鐵沿南和縣西部邊界而過,在縣境外西北設有邢台東站。 南和縣素稱觀音之鄉,千手觀音的傳說」(又名三皇姑傳說)在邢台南和流傳時間不僅長久,而且影響深遠,是觀音中國化和女性化的轉折點,南和白雀庵歷代碑刻以及南和地方誌都記載了這個「千手觀音的傳說」,在白雀庵觀音雕像內發現的明代《觀世音本願真經》也詳細記載了南和的妙善修煉成為千手觀音的經歷。
千年古剎白雀庵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之地。相傳南北朝亂世之時,南和縣人妙庄嚴揭竿而起建立了百里小國,國號興林國,自稱妙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兒(三皇故)名叫妙善,自幼心地善良,出家白雀庵修行。後妙庄王火燒白雀庵,五百尼姑遇難,三皇姑妙善僥幸逃脫,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蒼岩山。後妙庄王得一怪病――人面瘡。需親生兒女手眼方可治癒,兩位皇姐不肯獻,妙庄王命在旦夕。三皇姑聽說後,毅然剁手剜眼,為父治好了人面瘡。從此,妙庄王改暴從善,降旨敕封三皇姑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三皇姑慈心至極,而道業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護持眾生。「白雀庵觀音菩薩女道場」的世名由此而生。 南和縣別稱和陽,雅號「嘉禾城」,為始建於西漢初的千年古縣,舊志說:「東達巨鹿,西枕龍岡,遠拱太行,近環洺水,地勢平坦,四通八達,由正定以至大名,自山西以至山東,亦畿南次沖也。」南和縣地處邢台百泉流域,農業發達,自古有」鴛鴦交谷、北方江南「的美譽。古詩贊雲:「南和任縣不求天,耳聽漁歌看秧田;柳蔭垂釣歸來飲,即此便是小江南。」又雲」渺渺煙波入畫圖,白魚黃鳥泛青浦。千家茅屋臨水流,十里稻香在鏡湖。」
北魏時期南和縣為北廣平郡治所。唐代曾為和州州治,後周時為南和郡郡治。南和城建於北魏,明正統十四年重建。城設四門,東門為東寅、西稱西餞,南為南薰,北是北拱。南和縣衙署在明代洪武初年修建,儒學在縣治的東南,有和陽書院,文廟的東南建有奎星樓。南和城內有許多壇廟,如社稷壇、山川風雲雷雨壇、先農壇等。還有一些紀念性建築,如為了紀念宋璟而建的梅花亭和宋文貞公祠,為紀念抗清英雄盧象升而建的盧忠烈公祠等等。 抬黃杠
十年一次的抬黃杠民俗社火相傳源自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百姓自發給黃巾軍送糧的義舉。主要集中在南和縣河郭鄉。起杠時,河郭鄉「四牌公」杠頭高舉「四牌公」大旗,三十二隻杠按順序排列其後,由三眼槍鳴槍開道,三十二桿黃杠後面配備三十二匹馬。兩個抬杠人默契配合,踩著杠的震顫鼓點,杠桿在脊背上任意轉動。杠桿上綁有兩串銅鈴,隨著杠桿顫動而拍打,三十二桿杠同時作響。杠箱在中間,重約三十公斤。杠箱頂部用綵綢綵球綵帶編織在一起,兩邊插有雞毛撣子,上下搖擺。黃杠有二十四式套路,野雞旋渦和賽馬最精彩,人、馬、杠一起運作,人歡馬叫,如萬馬奔騰,是冀南地區沿襲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民間社火。 牌坊是我國封建社會旌表「忠孝節義」和「重臣名宦」功德政績的石雕建築。古城南和,歷史悠久,賢臣倍出,民謠有「順德府好城牆,南和城好牌坊」之說。據清朝《南和縣志》記載,南和縣原有牌坊36座。僅在府前街就有七座牌坊,即:三世宮保坊,為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李起元立;恩光三世坊,為刑部左侍郎李若珪立;天恩覃敷坊,為兵部員外郎朱家卿立;金吾世胄坊,為錦衣衛世襲實授百戶朱時萬立;平定邊疆坊,為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立;掖垣都諫坊,為禮科給事中李若珪立;節制三省坊,為勛陽巡撫右僉都御史李若珪立。
這些牌坊均系明王朝皇帝降旨敕建,是具有明朝建築風格的古雕群,個個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全部以青石加工成構件,以榫和鉚眼連接成仿木結構,主體四柱三間,斗拱飛檐,獸吻卷脊,枋梁楣額。通體浮雕著飛龍、走獸、人物、花鳥及山水,是融建築、書畫、雕刻為一體的精湛藝術品,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南和處於冀魯官話邢衡片區,方言呈過渡色彩,形象鮮明,節奏感強,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南和方言有23個聲母,41個韻母(39個可以兒化);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個單字調,其中陰平、上聲為平調;入聲多用於縣城一帶,較輕微,向東向北至郝橋、賈宋一帶入聲已基本消失,往西、往南與沙河、永年、雞澤交界處亦有入聲痕跡。
南和話有「圪頭詞」,詞綴「圪」可作為名詞、動詞、形容詞、象聲詞的前綴,且表示一定的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南和方言尖音字和團音字界限分明;助詞「的」「地」「得」聲母脫落,讀作[ei];動態助詞「著」讀作[de];「了」常讀作[lao];「呢」在陳述、疑問句中讀[ai]。此外還有豐富的土語詞彙,如「圪浸」、「慮細」、「濕旱」、「肉忸」等。 南和古城,平畦綠野,土膏禾茂,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古「和陽八景」旖旎多姿,美不勝收,蜚聲遐邇,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為之駐足留戀,登臨游覽,留下了吟詠和陽風物美景的傳世佳句名篇,自古有和陽八景、和陽十二景之說。其中明清時期的《和陽八景》為:
筆架聳翠、澧水揚清、鳳池春煙、雞台晚照、梅亭綠蔭、荷沼香風、古剎晴虹、仙壇秋月。 南和農業嘉年華是中國農大設計的國內第四個農業嘉年華綜合體,也是河北省首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嘉年華品牌。位於邢台市中興大街東延線路南、南和縣賈宋鎮,規劃面積446畝,創意風情館是農業嘉年華核心部分,佔地99畝,建設連棟溫室4.1萬平方米,設置了疏朗星空、畿南糧倉、本草華堂、童話果園、花樣年華、同舟共冀6個主題場館,場館內容極具創意,景觀絢麗奪目,主要以蔬菜、瓜果、花卉、糧食、功能性植物、水科技為元素,展現不同地域的農藝景觀。
⑤ 唐山6區8縣有那些工業園區能詳細點最好!~
高新技術開發區(路北區)
曹妃甸工業區(唐海)
南堡經濟技術開發區(豐南)
嘴東工業區(灤南)
開平裝備製造園區(開平)
韓城工業區(豐潤)
遵化市工業園區(遵化)
遷西縣工業園區(遷西)
遷安西部工業區(遷安)
二十二冶工業園,東馬工業園,城西工業園區(豐潤)
後湖工業園(玉田)
灤縣經濟開發區,茨榆坨鎮開發區(灤縣)
臨港工業區(樂亭)
開平工業園區,北湖工業區(開平)
新興工業園區,古冶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冶)
路南工業園區(路南)
有些工業區有不同的叫法,有些還在規劃,有些一個工廠就敢叫園區,非常龐雜,這只是大概
⑥ 南和多少個村
南和縣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沖積平原,北距石家莊市108公里,西離邢台市20公里,通訊發達交通便利,西鄰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東西有邢臨,邢清省道通過,2005年新建邢威高速公路,形成了東西南北井字形交通網路,縣政府大力開發招商引資,已建成縣城西部工業區,和和在建的三個工業區.南和縣漓河以西地區已經正式列入邢台20年整體規劃中.
南和縣共轄5鄉3鎮,218個行政村,總面積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1萬畝。截止2001年底,全縣總人口達到31.32萬人,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1.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糧食總產達到23萬噸,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7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01元。
南和縣轄3個鎮、5個鄉:和陽鎮、賈宋鎮、郝橋鎮、東三召鄉、閻里鄉、河郭鄉、史召鄉、三思鄉。
資源特點 該縣屬於環京津、環渤海灣經濟帶外圍縣份,境內地勢平坦,海拔高度在42-46.1米之間,屬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年平均降雨量523毫米,地下水為淺層淡水區,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形成專用糧、蔬菜、養殖、苜草等四大產業,非公有制經濟初步形成木製品、紙製品、小五金、粉製品和麵粉加工、食用油等五個工業小區。被確定為河北省糧食生產基地和生豬生產基地縣。
人文景觀 南和是唐朝宰相宋璟、明朝萬曆年間兵部侍郎朱正色的故鄉。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吳村古墓、北齊造像碑、大隋名州南和縣澧水石橋碑;名勝古跡主要有北周時修建的河北省最大的二僧道場白雀庵、元代修建的白佛寺水陸殿。有宋璟、朱正色、白壽章、白公素等名人遺址遺跡。
⑦ 南陽有哪幾個工業區
南陽有三個工業園區,
1高新工業園區,多是光電企業在那裡,
2龍升工業園區在南陽
西北方向,南陽規劃面積最大的工業園區,交通很方便,入住企業還不是很多,大多是對外招商的企業,
3南陽伏牛路南端的栗河工業園,定位是物流工業園,
⑧ 從邢台怎麼去南和縣賈宋鎮工業園區
從市區百花影院向東一直走,過東外環,就是省道325,順路走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