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刷行業前景
2020印刷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趨勢分析
目前,我國印刷行業設備水平參差不齊,明顯形成了兩極分化:即市場上既有各種高速、高檔,處於世界領先的進口印刷機,也有各種技術含量低、品質低劣的印刷設備。
特別是大部分中小型印刷企業,由於資金缺乏,大多使用中低檔的印刷設備。許多印刷企業買的是二手的進口印刷設備,許多小規模企業使用的是老式印刷機,印後工序生產設備也比較落後,有些印刷設備已近老化。而與這些中小企業相比,一些大型印刷企業的設備則比較先進,其設備功能齊全,自動化程度高,性能穩定,能夠承印各種高檔印刷產品。這一弱一強的現狀,顯示出我國印刷行業整體實力不足。
2020印刷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如何?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眾所周知,傳統印刷企業想要發展、改變,就必須走上印刷電商的道路,接觸互聯網,擁抱互聯網+。目前中國印刷電商市場的發展,已存在大量的電子商務平台,隨著大量國內耗材商、設備商的入駐和其他各大電商平台的涌現,無疑已看到印刷行業一個新的發展大潮正一步步,市場也將呈現出一片繁榮。
在我國印刷行業中,被稱為都市型工業的印刷業成為近年最具成長性的行業之一,並連續以10%-12%的速度增長。從布局上看,印刷企業相對比較分散,不利於印刷行業的日常監管。從企業規模上看,沿海等發達地區印刷企業規模較大,而內陸等地區印刷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從業務結構上看,僅有少數企業貨源充足,而大多數企業貨源緊張。正是由於規模小的印刷企業偏多,有低檔次、重復建設等現象,許多企業沒有自己的特色,高新技術在這些印刷企業的運用比重還很低。印刷具有提高商品附加值、提高產品檔次、增強消費等功能和作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印刷業的總產值仍然很低。有數字為證:目前,我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僅佔全世界印刷工業總產值的4%左右,而佔全國GDP也只有2.5%。而我國印刷行業的勞動效率也較低,甚至還不到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誠然,勞動效率低下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一方面取決於企業技術革新與改造,另一方面取決於從業人員素質的整體提高。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印刷業受到巨大打擊,徹底改變了印刷業的發展軌跡,也改變了印刷企業內從設計到生產的運營模式,印刷企業開始嘗試轉型以便更好地參與到非印刷領域以及網路媒體的競爭中去,越來越多的媒體形式正參與到傳統印刷廣告的競爭當中,報紙、雜志、期刊的廣告數量正在被網路廣告以及其他類型的傳播方式無情地侵蝕。未來印刷行業的需求不斷變化,行業生產將逐步實現數字化工作流程,數字印刷的主力發展方向將發生調整,向大集團和跨國企業發展,使生產效率和成本越來越具有競爭性;面對現代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綠色印刷已經成為中國印刷行業主要發展方向;利用互聯網為印刷企業的經營服務是企業的發展方向;長期來以加工工業為市場定位的印刷產業到了必須轉型升級重新定位的時刻,必須對接現代服務業、對接文化產業,必須通過跨行業發展來延伸產業鏈,通過主動尋找市場需求,挖掘市場的潛在需求爭取更大的發展機遇。
當前,世界各國對印刷行業節能減排要求日漸提高。綠色印刷已經成為全球印刷業未來發展的主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思維不斷被引進到各個不斷的領域和行業范圍內,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而這一經濟形態引發的商業格局變動,使各行業領域內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為了抓住發現機遇,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印刷行業開始技術革新。互聯網+時代下,印刷技術發展更加迅速。
B. 廣東省中山市全國城市排名第幾廣東最發達的城市排名前1
看從哪方面排了,如果從GDP排,較靠後,但如果從富裕程度來排的話,中山在全國相對富裕地區排行榜中次於 廣東東莞市、新疆克拉瑪依市、江蘇蘇州市、廣東佛山市、 江蘇無錫市、廣東珠海市排行第七;
如果從城市發展綜合評價排名 ,根據《2011中國城市發展綜合評價報告》的排名,中山綜合指數排名全國第9;
-----------------------------------------
以下是相關新聞內容:
2011年中山市生產總值達2180億元,增速為13.5%,人均GDP達7.1萬元,工業總產值增加到6200億元。另外,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翻番增長,經濟實力保持全省第5位。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826.32億元,增長13.5%;工業總產值5309.64億元,增長20.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9.38億元,增長2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0.37億元,增長21.0%;出口總值225.05億美元,增長2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8.11億元,增長18.2%。全國相對富裕地區排行榜中次於 廣東東莞市、新疆克拉瑪依市、江蘇蘇州市、廣東佛山市、 江蘇無錫市、廣東珠海市排行第七。
《2011中國城市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出爐
新快報訊 記者 麥翠如 報道 日前,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對外公布《2011中國城市發展綜合評價報告》(下稱「報告」),中山綜合排名全國第九,與去年報告相比上升了16位,成為進步最大的城市之一。據了解,今年的評價體系更加註重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支出與公共投入、居民實際享有三者協調發展,讓中山凸顯優勢。
報告顯示,廈門、寧波、蘇州綜合排名全國前三,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則分別排名第7、11、13位,中山綜合指數排名全國第9。在三大評價系統中,中山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排名第10位,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排名第39位,城市居民實際享有水平排名第8位。子系統排名方面,中山在社保范圍及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費水平等方面評價較高,分別位列第3、6、17位。而在公共項目規模、城市發展總水平、發展外部效應、財政公共投入比重等方面則排名相對靠後,分別列第47、70、74、125位。
據了解,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已連續4年出版年度《中國城市發展綜合評價報告》。在去年報告中,中山綜合排名全國第25位,不足之處是「人居生活水平系統相對較弱」。今年的報告首次以「城市與人」為主題,提出城市應為人而發展,關注的焦點轉移至最貼近民生、最反映民聲的地方,中山恰好在這方面受益。今年以來,中山市以辛亥革命百年為契機,高舉「惠民是最好的紀念」旗幟,實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取得突破性成效。
廣東省的經濟發展速度不僅領先於多個省份,另外廣東省的高等教育發展也是非常快速,廣東省內擁有多所知名的高校,比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不僅滿足了省內考生的報考需求,同時也滿足了省外考生的報考需求,廣東省內的多所重點大學也是許多北方地區的考生想要考上的高等學府。
各位考生請看過來,廣東地區的高校排行榜已經出爐了,其中排名第一的並不是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穩居第一。
中山大學
No1: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是廣東省內重點建設的985工程大學,這所高校的實力不可低估,中山大學也可以說是廣東省最難考的一所重點高校,憑借著突出的專業和學科實力,中山大學吸引著許多高考生報考。
根據教育部最新所發布的全國第4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山大學有多個被評選為A類學科,其中生態學和工商管理這兩門學科更是獲得了A+等級,另外中山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實力也是非常突出的,均是A類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
No2:華南理工大學
根據廣東地區的高校排行榜,排名第二的是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也可以說是廣東省最知名的一所理工類院校,華南理工大學也是我國重點建設的985工程大學,也是一所「雙一流」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作為一所理工類院校,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科實力也主要體現在理工類學科上,根據教育部所發布的第4輪學科評估結果,華南理工大學同樣也是有多個學科被評選為A類學科,其中輕工技術與工程這一門學科被評選為A+學科,另外,華南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均是A類學科。
排名位於華南理工大學之後的高校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
高考生
要如何才能夠考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呢?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考取難度是非常高的,只有成績優異的高考學霸才有希望能夠考上。
想要考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985大學或者是211高校,學生就應該要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面,要懂得給自己設定學習的目標,這樣學習起來才能更有動力,除此之外還應該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提問,同時也要善於總結知識點,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框架。
互動話題:對於廣東地區的高校排名情況,你們是否認可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中分享!
廣東省各市GDP排名
廣州市 6068
深圳市 5684
佛山市 3025
東莞市 2625
中山市 1034
惠州市 933
茂名市 930
江門市 921
湛江市 770
珠海市 750
汕頭市 741
肇慶市 526
揭陽市 488
清遠市 414
韶關市 394
陽江市 347
梅州市 347
潮州市 331
河源市 264
汕尾市 248
雲浮市 246
韶關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韶關
韶關,位於廣東省北部,與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鄰廣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稱。2017年韶關人均GDP只有45262元,排名廣東省地市倒數第十名。
汕頭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汕頭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處於「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節點,也是我國早期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可惜,2017年,汕頭人均GDP只有42134元,遠遠落後於同樣是經濟特區的深圳,排名廣東省地市倒數第九名。
潮州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潮州
潮州,廣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韓江中下游,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的揭東區接壤,北連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
清遠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清遠
清遠,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達到1.9萬平方公里。同時也是廣東省旅遊資源大市之一,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宜居城市等稱號。這么好的地方,人均GDP照樣低,2017年,清遠人均GDP只有39025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七名。
湛江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湛江
湛江,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氣候與海南島一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是湛江沒有海南名氣那麼大,人們路過湛江也不在湛江停留,直奔海南島。2017年湛江人均GDP總量只有38829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六名。
揭陽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揭陽
揭陽,與汕頭,潮州齊名,也是著名的僑鄉。據統計,揭陽600多萬人口,就有300多萬華僑,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親人在海外打拚。不可思議的是,揭陽人均GDP2017年只有35304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五名。
雲浮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雲浮
雲浮,這個與廣西交界的五線城市,堅硬的大理石上面也搞不出什麼花樣來,雲浮這些年經濟一直比較滯後。2017年,雲浮人均GDP只有33861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四名。
河源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河源
河源,與江西省交界;很意外,河源還是四線城市。可能是河源地理位置,交通好的原因吧,河源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個城市。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河源的鐵路線是廣東省最長的,可河源的人均GDP反而排名全省地市倒數第三名。
汕尾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汕尾
汕尾,人們都說廣東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聽到這句話,估計汕尾人都會不好意思。因為汕尾2017年人均GDP只有28169元,比貴州人均GDP還少。在廣東省地市排名排在倒數第二名。
梅州
廣東最窮十大城市之一 梅州
梅州,與河源一樣,也與江西省相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也無法打破年年人均GDP排名倒數的命運。2017年,梅州人均GDP只有25817元,排名廣東地市倒數第一名。比全國倒數第一的甘肅還要少。
廣東省中山市全國城市排名第幾? - : 看從哪方面排了,如果從GDP排,較靠後,但如果從富裕程度來排的話,中山在全國相對富裕地區排行榜中次於 廣東東莞市、新疆克拉瑪依市、江蘇蘇州市、廣東佛山市、 江蘇無錫市、廣東珠海市排行第七; 如果從城市...
廣東21個城市排名是怎麼樣的? - : 廣東21個城市排名是: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惠州市、中山市、茂名市、湛江市、江門市、珠海市等.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也是目前...
中山在廣東省的經濟算強的還是弱的,能排前幾名? : 當從經濟方面來說,中山市的實力算得上是較強的,在全國各城市范圍內也能可排在20多位,名次也是令人欣慰的.但由於整個廣東省各城市發展速度都較快,經濟實力均較強,相比之下中山市只能算得上中偏上等水平. 如果按GDP排名的話,中山市在廣東省應該排名在第7位.前六位分別是:廣州市、惠州市、深圳市、東莞市、佛山市、珠海市.
廣東城市排行 - 廣東由那些城市組成,它們的經濟排名是多少 : 廣東由那些城市組成,它們的經濟排名是多少 全部 好評回答 2006-07-28 16:45:07 參考意見:廣東主要城市有廣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頭市 韶關市 河源市 梅州市 惠州市 汕尾市 東莞市...
中山在廣東省經濟排第幾? - : 展開全部 中山市是廣東省地級市,下設24個鎮區[1],是全國四個不設縣的地級市之一.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連廣州,毗鄰澳門,全市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溫度20°C,戶籍人口141萬.中山是我...
中山屬於幾線城市? - : 1、根據最新的情況,中山市現在屬於二線城市.2、中山,古稱「香山」,廣東省地級市,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 .前身為1152年設立的香山縣;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
中山是幾線城市 - : 中山政策不好,,,,發展力不行,地理位置也不太好.佛山和廣州可以說是相互相持,中山就一個不沾.
中山在廣東省經濟排第幾?: 第五
2007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近日發布了,問廣東省中山市的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 - : 昨天,《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在北京發表.報告對兩岸四地的200個地級以上中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定量和分析.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台北、無錫、蘇州、佛山、澳門位列前10名. 依據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環境、教育、科技、go-vern-ment行政能力等指標,還算比較權威的1.上海2.北京3.深圳4.廣州5.蘇州6.杭州7.天津8.寧波9.南京10.溫州11.大連12.青島13.廈門14.無錫15.佛山16.東莞17.中山18.濟南19.珠海20.常州中山17
廣東省21個地級市排序是什麼? - : 1、廣州、深圳:作為傳統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依然是發展的重點城市.廣深相當於是廣東省的火車頭,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動力才能拉動廣東的經濟.目前深圳重點發展金融、科技,而廣州集中在民生、商貿、工業等.2、湛江、汕頭、韶關...
C.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
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4個「萬億城市」相繼亮相,廣東GDP超萬億元城市在全國獨占鰲頭,閃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大舞台。廣東21市2021年GDP出爐,4個「萬億城市」亮相。
2021年廣東省GDP總量達到124369.67萬億元,實際增速8%,名義增速12.29%。各地市GDP總量及增速也隨之完整公布,整理數據分析,可分為四大梯隊:
第一梯隊:廣深,仍是廣東省無可爭議的龍頭,國內超一線城市,引領廣東經濟的發展方向。
第二梯隊:佛莞,發展潛力巨大,區位優勢明顯,製造業基礎雄厚,尤其是東莞,2021年GDP突破萬億,成為全國第24個,廣東第四個萬億城市,廣東也成為全國唯二存在四個萬億城市的經濟強省。
第三梯隊:惠州獨樹一幟,距離五千億僅一步之遙,增速達到17.9%,全省第一。
第四梯隊:珠海、茂名、江門、中山、湛江屬於3000億元層次;汕頭、肇慶、揭陽、清遠屬於2000億元層次;陽江、韶關、梅州、汕尾、河源、潮州、雲浮屬於1000億元層次。
廣東各地市GDP所佔比重
廣州,東莞,惠州佔全省GDP比例有所提升,廣州與深圳GDP差距逐漸縮小,未來幾年有望將其超越。佛山佔比較為穩定,增速平穩,其他地市變動並不明顯。
有些可惜的是,除了廣深佛莞,廣東其他地市經濟總量並不突出,5000-9000億元層次出現斷層,僅有的惠州,也是在4000億層次徘徊。這可以說是廣東經濟的一個縮影,珠三角核心區域發展水平較高,進出口貿易,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程度等諸多方面遠遠高於非珠地區。
1月24日,東莞市統計局發布數據,2021年東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855.35億元,正式躋身萬億元GDP俱樂部。東莞是廣東省內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後,第四個GDP超萬億元的城市。
4個「萬億城市」相繼亮相,廣東GDP超萬億元城市在全國獨占鰲頭,閃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大舞台。2021年,廣東成為全國首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萬億元的省份,達到124369.67億元。
廣東為什麼能涌現多個「萬億城市」?
以製造業立省
走進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廣佛江高速旁,是華南最大機器人本體生產基地——庫卡順德園區。2021年,庫卡順德園區機器人產量近1.8萬台,為華南地區第一。以2021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36.6萬台為基數,全國每20台工業機器人即有一台來自順德。以庫卡為龍頭,一批機器人本體、減速器、鑄件和系統集成等產業鏈企業向佛山市順德區集聚,一個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廣東新力量正在加速崛起。
這是廣東製造業大省的一個縮影,廣東製造始終站在產業制高點上。四大萬億元級城市之一佛山,是全國製造業大市,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佛山市順德區更是素以「工業立區」聞名,一個縣級區域2021年工業總產值已突破萬億元大關。
梳理廣東這四大城市的產業結構會發現,不僅是佛山,東莞製造業也毫不遜色,東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2968.16億元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5008.81億元,形成以電子信息製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製造業等九大產業為主導的「五支柱、四特色」工業發展格局。
即便是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的廣州,高端製造業依然增長強勁。有研究者探尋2021年廣州經濟高增長的秘訣時稱,「從數據來看,離不開第二產業的強勢增長」。2021年,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722.67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7.2%,且第二產業增速快,主要受益於高技術製造業,去年廣州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5.7%,兩年平均增長15.6%。
廣州高技術製造業中新能源造車、集成電路等成為亮點。2021年,廣州集成電路、顯示器、光電子器件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8.6%、45.5%、40.2%和24.4%。集成電路,俗稱半導體或者晶元,過去這個產業的製造環節在珠三角幾乎是個空白。最近幾年,廣州粵芯半導體公司迅速成長,深耕模擬晶元賽道,發展勢頭良好。
廣州發展製造業還在不斷加力。2022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未來5年和2022年發展目標,強調「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
廣東以製造業立省,以創新推動產業升級,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對中高端產業和中高端環節的集中突破。
產業配套齊全
一台高端咖啡機,全身260個零部件,50%不出佛山市,80%不出廣東省,采購半徑小,成本低,帶來了競爭優勢。生產咖啡機的龍頭企業為鏈主串起了1400多家供應商,產業鏈協同高效。1.4萬家家電企業結成了一張強大的供應鏈網路,3.6萬家企業提供生產設備、生產原料等產品或服務……這些都讓有「家電之都」之稱的廣東順德底氣越來越足。
產業鏈建設是近年來珠三角城市招商引資營造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廣東在全省部署產業鏈鏈長制,下大功夫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工程。
廣州南沙為推進優勢產業跨越發展,進一步夯實南沙製造業發展基石,大力推進全產業鏈布局,實施重點產業鏈「1+X」「鏈長制」。
深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17條重點產業鏈,發揮鏈主企業龍頭作用,強化補鏈延鏈強鏈,實現汽車製造業連續3年突破千億元大關。
產業配套良好,產業鏈完善,正是在這兩年的疫情下,廣東企業搶到國際市場機遇,實現外貿強勁增長的重要因素。而外貿快速增長又帶來工業熱、物流旺。
數據顯示,2021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8.27萬億元,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外貿同比增長16.7%,疫情下廣東製造在全球供需網路中的重要性凸顯。
營商環境一流
觀察廣東四大萬億元城市發現,四大城市都是千萬級人口大市。多年來,人口持續凈流入。人口流入,說明產業興旺,就業機會好,創業機會多。
2020年,順德在廣東省率先開展「一照通」改革,發出首張「一照通」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等與營業執照合並辦理,經營許可信息通過二維碼載入在營業執照上。申請人只跑一次、只交一套材料、只填一張表格,率先實現了常態化企業開辦「一件事」2小時辦結。
近年來,廣東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十四五」開局之年,佛山市委吹響了引領佛山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2020年,東莞的「一號文」就是營商環境建設,提出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頭等大事,為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今天的廣東,市場主體超1500萬戶,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在東莞,市場主體超過146萬戶,在順德市場主體數量超過32萬。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分析,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廣東充分發揮產業體系較為齊全的優勢,產業鏈彰顯韌性,保持了經濟穩定增長,其中有廣東經濟市場化程度高、改革開放創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優勢。
廣東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2萬億元的省份,經濟規模首次超過韓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預測,2021年韓國GDP將達到1.8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經濟體總量排名第10位。
以去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6.4515)計算,韓國GDP約合11.74萬億元人民幣,不及廣東。
韓國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韓國GDP增長4%,低於IMF此前的預測(4.3%)。這意味著,廣東GDP超越韓國已是板上釘釘。
至此,從全球來看,廣東實現了對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的追趕。
從全國看,廣東以全國1.9%的土地,集聚了8.9%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9%的GDP,經濟總量自19 89年以來,連續33年位於全國第一。
深圳超三萬億,廣州也發起沖刺
廣東的底氣來自四個萬億城市——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這四個城市在廣東GDP的佔比接近三分之二。
1月25日,深圳市委書記、市長發布的《致廣大網民朋友的拜年信》透露,2021年深圳經濟總量站上3萬億元新台階。
盡管深圳市統計局尚未公布具體數據,但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GDP達到21791.18億元,站上3萬億台階就意味著,四季度深圳新增的GDP至少有8208.82億元。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所長劉國宏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去年深圳在新經濟領域的表現不錯,尤其是戰略新興產業的增速非常快,微觀的企業主體數量也大幅增加。
按照深圳的規劃,到2025年深圳的經濟總量將達到4萬億元。
「只要把系統性的環境營造好,GDP增長是自然的事。」劉國宏認為,政府要做謀長遠的事情,更多將眼光放在戰略性重大改革上。
近日,深圳再度迎來制度上的突破。
1月27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印發了《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准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放寬先進技術、產業發展、金融投資等六大方面的市場准入。
劉國宏認為,市場准入的放寬預示著更多市場主體能夠便捷地進入深圳,將倒逼政府改變監管和治理模式,形成更加市場友好型的體制機制。
「未來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和深圳科技創新的優勢相互嫁接,在集聚國際人才、國際資金資本、重大科研體制改革等方面都將蘊含巨大的空間。」劉國宏表示。
除了深圳首次突破三萬億,廣州明年也將沖刺三萬億。
數據顯示,廣州2021年GDP達到2.82萬億,同比增長8.1%,完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6%以上的增長目標。
在全國城市GDP十強榜單中,位於第四名的廣州與第五名的重慶差距從2020年的16.3億元拉開至2021年的337.95億元。廣州繼續坐穩GDP「第四城」的寶座。
過去五年,廣州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製造業集群、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0%。
2022年,廣州預期GDP增長在5.5%左右。按照這個目標,2022年廣州GDP將沖刺3萬億。
在今年廣州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製造業占據了妥妥的C位,首次出現了「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的表述。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製造業立市」成為今後五年廣州的目標任務以及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第四個萬億城市,東莞晉級
除了深圳和廣州,佛山和東莞也是廣東省傳統的製造業大市。
2022年初發布的「2021廣東省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來自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的500強製造業企業數量高達329家,佔比接近7成。
佛山在2019年晉級萬億之後,2021年繼續穩守,全年GDP達到12156.54億元,同比增速達到8.30%。
2022年,佛山的目標是GDP增長6%左右,計劃到「十四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億元。
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30次提及「製造」一詞。根據佛山的規劃,未來五年,將堅持始終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上,推動佛山向製造強市跨越。
另一邊的東莞,成為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後,廣東第四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數據顯示,2021年,東莞GDP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4.6%。
更為亮眼的數據是,繼2020年負增長之後,2021年東莞進出口強勢反彈。
作為外向型經濟的代表,東莞在2020年的進出口同比下跌3.8%。2021年,由於國外產能無法釋放,東莞深度參與國際分工的優勢大大發揮,全年進出口總額15247億元,同比增長14.6%。
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後將把發展焦點放在「科技創新+先進製造」上,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吸引更多外企落戶。
未來5年,東莞將推動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7%,集聚人才383萬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25%。
汕尾穩居全省增速第一
四個萬億城市之後,排在第五位的惠州,2021年GDP規模尚未突破5000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惠州GDP達到4977.36億元,同比增長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惠州GDP跨過2019年增長4.2%的谷底後,在2021年增長10.1%實現「V」字形反轉,進入了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根據惠州設定的目標,2026年力爭GDP實現8000億元,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競爭力走在全國第一方陣前列。
省內增速最快的城市,當屬汕尾。2021年汕尾GDP為1288.04億元,同比增長12.7%。
工業對汕尾經濟增長功不可沒。2021年,汕尾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達到241.45億元,同比增長21.5%。
汕尾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標在8.5%左右,並強調「未來五年將處於重要的發展窗口期、戰略機遇期和現代化建設黃金期」。
去年,粵東五市(汕頭、汕尾、揭陽、梅州、潮州)的GDP總共達到8988.9億元,比去年提高了727.41億元,佔全省GDP的比重達到7.2%。
在粵東五市中,汕頭在2021年產業轉型中,發揮省域副中心城市方面的表現尤其亮眼。
南方都市報發布《2021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指數》顯示,汕頭擁有209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台,遠遠領先於其他城市,蟬聯產業轉型升級指數榜首。
廣東省內區域的協調發展仍然是長時間內政府工作的重點。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及,將深化新一輪省內對口幫扶,引導珠三角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梯度轉移,推動各功能區深化產業統籌、項目對接。
D. 江蘇和廣東誰才是第一工業大省你怎麼看
江蘇和廣東一直是我國經濟最強的2個省,廣為人知廣東的工業生產很強,但江蘇的工業生產整體實力一點也不差,武漢在10天的時間內完工了戰神山和雷公山二座醫院門診,江蘇的公司參與了絕大多數的基本建設工作中。參加設計施工的有:徐工集團、環亞集團等6家企業;給予電器設備的有:遠東電纜、寶勝電纜等7家企業;給予環保設備工程的有:萊克電氣、格羅尼亞柯光學等9家企業;給予建築裝飾材料的有:白圈新型材料、啟航德瑞阻燃材料等8家企業;給予醫療器械的有:蘇凈安泰、巨鯊表明等7家企業。難怪中國台灣的綜藝節目上說,中國台灣十個月也建不了那樣的一座醫院門診,她們壓根沒有那麼強勁的工業生產工作能力。那麼,江蘇和廣東誰才算是我們我國的第一工業生產強省?
從之上數據統計分析能夠看得出,盡管江蘇的工業總產值略多於廣東,但在企業利潤、公司總數2個層面都和廣東擁有 很大的差別,因此 廣東省才算是在我國第一工業生產強省。大夥兒覺得呢?
E. 高效的、高附加值的、低污染的製造業,是我國未來製造業的趨勢嗎
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被稱為「製造業」,有著完善的全產業鏈,早就在2011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早已超出國外穩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超出30萬億元(摺合4.5億美元),這一經營規模基本上相當於國外、日本和國外的工業總產值總數,「Made in China」聞名全世界。那樣我國製造業最比較發達的省區是哪個?如果從經營規模看來是廣東省,2018年廣東省的工業總產值做到37374億人民幣,持續很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綜合排名第二的則是江蘇省,兩省差別不上2000億人民幣;而廣東的工業總產值也提升3萬億元。
肯定是上海市!加工製造業比較發達並不是簡單手工做坊的公司,或者大比拼總數!上海市盡管總面積並不大,僅有6400平方千米,可是工業門類齊備,加工製造業比較發達。天上飛的(商飛)、海中游的(江南地區和外高橋及滬東中華造船業)、地上跑的(上海汽車集團)等,全是我國仰仗的工業!上海市在互聯網產業上也走在了前面,拼多多平台、攜程網、B站等!智能化AI行業,上海市也是一騎絕塵,現階段集聚全國各地1/3的優秀人才,超出1100家核心企業,產業規模1300億人民幣之上。這種毫無疑問全是高效益的製造產業。近些年上海市處在轉型發展環節,也是淘汰了一些勞動密集公司和中低端輕工行業,提升資源分配高效率效率等。其他層面請網民填補
F. 中國十大工業省份中,為何大多數都在南方
中國十大工業生產省區前不久數據信息由中國統計局發布,除開數據信息以外針對11月份產業發展還幹了發展趨勢的剖析,現階段總體是發展趨勢不錯而且是穩中帶升。針對高新技術加工製造業增長速度還出現了新紀錄,此外加便是高端裝備製造、日用品加工製造業也是曾都較為快。接下去大家看一下這一十個省區全是這些省區。依據此前中國統計局發布的今年各省區工業總產值數據信息整理統計分析發覺,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湖北省、四川、湖南省和河北省是工業總產值較大 的10個省區。
第二經濟發展強省江蘇省以37825.32億人民幣的工業總產值穩居第二。與廣東省類似,江蘇省的工業生產加工製造業也是深層朝向全世界銷售市場的。改革開放後,挨近上海市的蘇南地區出口導向型產業鏈迅速發展趨勢,相鄰上海市的蘇州市根據與上海市分工協作,工業發展得到髙速發展趨勢,並發展趨勢變成全國各地工業總產值最大的城市。從發展趨勢趨勢看來,近些年江蘇省與廣東省的工業總產值差別在縮小。數據信息顯示信息,二零一四年廣東省工業總產值領跑江蘇省2181億人民幣,到今年這一差別變小到1546億人民幣。
G. 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是哪個省份
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是哪個省份,這個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個是製造業的產值,另一個是製造業的質量。
如果從製造業的產值來看,目前廣東肯定是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衡量一個省份製造業是否發達,我們可以從工業企業數量,工業產值,進出口貿易等多方面去評價。
目前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幾個省份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些。
比如下圖的是2018年我國各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營業收入的排名情況。
2018年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到8491.9億元,這個規模比廣東多出了182億左右。
如果從製造業質量的角度去看,目前上海才是我國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雖然廣東的製造業產值和製造業企業數量非常多,從規模上能夠排在全國第一,但是如果從製造業質量的角度去看,我認為目前上海才是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而上海的製造業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工業門類齊全。
上海是我國工業的發祥地,製造業發展歷史比較悠久,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上海生產的很多產品門類都是非常齊全的,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一些低端產業到一高端產業都有所涉及。
第二、高端製造業比較厲害。
雖然上海的工業總產值沒有廣東和江蘇等其他省份高,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只能排在全國第10位,但是上海以一個市的力量,每年能夠產生出38,000多的工業產值,已經是很厲害的了,如果單純從單位面積製造業產值來衡量,那麼上海目前的單位工業產值應該是所有省份當中最高的一個。
除了單位產值高之外,更關鍵的是目前上海是我國很多高端製造業的基地,也是我國一些核心工業的製造業基地。目前上海的高端製造業涵蓋了飛機製造,汽車製造,船舶航母製造,火箭衛星製造,潛艇製造,集成電路製造,電器製造等等,很多國之重器都是由上海生產製造的。
因此從製造業質量和影響力來看,我認為上海才是目前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一個省份。
H. 廣東的主要產業有那些
1、電子信息業
目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年銷售收入接近4萬億元,計算機、手機、彩電等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廣東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連續十五年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珠江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IT產品製造基地。
2、電器機械業
機械工業是中國的重要支柱行業,年銷售收入超過4萬億元。廣東機械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居全國第2位,產業外向度高,機械產品出口居全國第一位,也是全球的家電產品出口基地。已經形成以廣州、深圳、佛山為中心,輻射珠江三角洲和東西兩翼的電器機械產業集群。
3、石油化工業
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3萬億元。廣東石油化工總量規模居全國前列,約佔全國的10%,多種主要產品產量排在全國前三名,產業主要集中在茂名、廣州、惠州和湛江等沿海城市。
4、紡織服裝業
中國是全球紡織服裝的製造中心,紡織服裝是最大的中國出口創匯產業。廣東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省,產業集聚優勢明顯,產品門類齊全,產業規模和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服裝出口基地。
5、食品飲料業
食品飲料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產業。廣東是中國食品飲料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產業規模和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食品飲料優質名牌產品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6、建材業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迅猛發展,近年增長接近30%。目前,廣東建材工業總產值接近1500億元,規模居全國第2位,產品門類齊全,陶瓷、水泥等主要行業優勢突出。
7、森工造紙業
近年,中國造紙產業正步入快速增長期,年增長達到20%。森工造紙是廣東的潛力產業之一,廣東是中國造紙及紙製品的生產大省。目前,中國造紙行業唯一的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設在廣東。
8、汽車
目前,中國汽車產量已經近700多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廣東汽車年生產能力近80萬輛,形成以廣州為中心,以轎車為重點,零部件為基礎,客車、輕型車、專用車、摩托車相輔的發展格局。
9、醫葯
醫葯產業是中國大力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產業規模達到4000多億元。廣東醫葯產業實力居全國前列,中葯、生物制葯和醫療器械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形成一定優勢。
I. 廣東省各地市紛紛披露2014年上半年GDP數據,看哪市增長最猛
1、廣州市:今年1~6月,廣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666.18億元,增長8.3%。
2、佛山市:全市上半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40億元,增長7.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250.83億元,增長9.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2.20億元,增長12.51%;固定資產投資1145.59億元,增長13.5%。
3、茂名市:經省統計局核定,上半年,我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09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比一季度高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8.9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09.7億元,同比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494.3億元,同比增長8.4%。
清遠市:2014年上半年清遠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473億元,增長7.5%。
江門市: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5.42億元,增長7.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
惠州市:據省統計局核定,上半年惠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44.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3%,增速高於全省2.8個百分點。
珠海市:今年以來,珠海經濟保持平穩運行態勢,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23.79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居珠三角第二。
湛江市:經初步統計,上半年湛江市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954.82億元,同比增長9.8%。
中山市:昨日下午,中山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召開。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山市GDP為1350.07億元,位於全省第五位,同比增長7.6%。
J. 廣東省的主體產業是什麼分別在哪個城市
近年,中國造紙產業正步入快速增長期,年增長達到20%。森工造紙是廣東的潛力產業之一,廣東是中國造紙及紙製品的生產大省。目前,中國造紙行業唯一的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設在廣東。
汽車目前,中國汽車產量已經近700多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廣東汽車年生產能力近80萬輛,形成以廣州為中心,以轎車為重點,零部件為基礎,客車、輕型車、專用車、摩托車相輔的發展格局。
醫葯醫葯產業是中國大力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產業規模達到4000多億元。廣東醫葯產業實力居全國前列,中葯、生物制葯和醫療器械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形成一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