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循環經濟試點的產業園區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北省曹妃店循環經濟示範區
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
黑龍江省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化學工業區
江蘇省張家港揚子江冶金工業園
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工業園區
四川西部化工城
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陝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貳』 貴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具體一點越具體分給得越高
你好。
省級一類工業園區
1、貴陽市小孟裝備製造業生態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遵義市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3、福泉市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4、貴陽麥架沙文高新技術產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5、息烽縣磷煤精細化工工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6、清鎮鋁煤生態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7、遵義市匯川機電製造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8、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省級工業園區一類培育區
1、金石工業園區
2、白雲鋁及鋁加工基地
3、修文工業園區、
4、桐梓煤電化工業園區
5、遵義市和平工業園區
6、遵義市湘江工業園區
7、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8、夏雲科技工業園區
9、安龍工業園區
10、興義市清水河工業園區
11、黔東工業園區
12、畢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3、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
省級工業園區二類培育區
1、貴州安順西秀工業園區
2、畢節市黔西北產業園區
3、黔西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4、畢節試驗區黔西承接產業轉移基地
5、凱里爐山工業園區
6、從江縣洛貫產業承接區
7、長順縣威遠工業園區
8、丹寨縣金鍾工業園區
9、威寧縣工業園區
『叄』 粵府辦【2014】72號
粵府函〔2014〕72號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加快我省
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加快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日
加快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我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5號),現就加快我省循環經濟發展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園區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堅持高效循環、減量優先,加強源頭減量化和全過程式控制制,促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堅持突出特色、典型示範,培育一批具有地區特色的循環經濟示範典型;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眾參與,加快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循環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二)發展目標。通過重點培育與全面推廣,培育一批循環型企業、循環型園區和循環型產業,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和技術規范體系,建成全社會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到2015年,單位GDP能耗降到0.477噸標准煤/萬元,比2010年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廣州、深圳市的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55%以上,其他地級市達40%以上。到2020年,循環經濟理念貫徹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成全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示範區。
二、加快建設循環型工業體系
(三)完善工業循環經濟示範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循環經濟示範典型,加快「省循環經濟工業園—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示範體系建設,探索具有廣東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5年,建成28個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和30個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到2020年,建成40個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和50個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四)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引導園區和企業加大投入,推進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產業基地及經省政府批准認定的各類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優先支持位於國家和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內的園區(含開發區、產業基地,下同)實施循環改造,加快園區廢物利用、資源能源分質梯級利用、水資源分類使用和循環利用、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園區內項目、企業、產業有機耦合和循環鏈接。到2015年,推動20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到2020年,推動50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
(五)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推進我省清潔生產「十百千萬」工程(創建十個清潔生產示範園區、培育百個企業清潔生產技術中心、認定千家清潔生產企業、開展萬人清潔生產培訓)。加強粵港清潔生產合作,引導港資企業積極參與「粵港清潔生產夥伴計劃」並繼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到2015年,基本完成「十百千萬」工程;到2020年,創建20個清潔生產示範園區,認定3000個清潔生產企業。
(六)加強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大力研發廢棄物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和設備,提高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培育一批省級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動建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加快全省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到2015年,培育30個省級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探索建立2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到2020年,培育40個省級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動建立5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
(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循環經濟工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企業創建生態設計機構,加快生態設計公共平台建設。積極開展生態設計國際和區域交流,推進產學研合作,開展家電等重點行業生態設計專題活動,推廣一批先進方案、技術和產品。加快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著力發展符合循環經濟要求、資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量少的技術、工藝和產品,在電力、冶金、化工、建材、印染、造紙、電鍍及線路板等行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產品。
三、加快建設循環型農業體系
(八)構建「農工商」復合型循環經濟體系。探索「農工商」復合型循環經濟模式,建設省農墾總局湛江墾區等一批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構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加工業、物流業、旅遊業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工業、商貿服務業的循環鏈接,實現產業廢棄物的高效循環利用,形成「高效、無廢」的跨企業、跨農戶的循環經濟聯合體。到2015年,培育3個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到2020年,培育10個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
(九)加強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秸稈、林木採伐剩餘物、廢舊木材(舊傢具)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積極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和畜禽養殖沼氣,到2015年,推廣農戶沼氣45萬戶和規模化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550項以上;到2020年,推廣農戶沼氣池50萬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基本普及沼氣利用。
(十)發展節能環保型農業。大力發展農業節能、節水、減排等技術、工藝、產品與裝備,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環保型農業技術和裝備,鼓勵農田輪作和休耕,減少農田化肥和化學農葯使用量,大幅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到2015年,每畝肥料利用率比2010年提高5%,化學農葯用量比2010年減少10%;到2020年,每畝肥料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3%,化學農葯用量比2015年再減少10%。
四、加快建設循環型服務業體系
(十一)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服務管理,逐步實現行業發展規范化、制度化。加強廣州、佛山、惠州、江門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建設。發揮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通過上門回收、定點回收、以舊換新等方式加強廢棄物分類回收,進一步提高我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
(十二)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體系,形成覆蓋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的管理制度與技術路線,加快推進廣州、深圳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城市建設,推動具備條件的城市(縣)開展試點工作。到2015年,廣州、深圳兩市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系統成熟完善,創建全國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全省5個以上城市(縣)開展試點工作。
(十三)加快服務業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推進餐飲、商場、賓館等服務業企業的節能、節水、低碳等技術改造,實施商場、酒店等大型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管理。構建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進「車船路港」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建立循環、高效、低碳的綠色物流體系。
五、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
(十四)加快全社會大循環體系建設。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逐步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循環經濟產業耦合鏈接,搭建循環經濟技術、產品、市場等公共服務平台,實現資源跨企業、跨行業、跨產業、跨區域循環利用,形成多元化的循環經濟大網路。推進污(廢)水處理、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回收拆解、機電產品再製造、垃圾焚燒發電等資源化利用重點工程建設。建立健全社會資源分類、回收和處理系統,促進社會資源的規模化、高值化和清潔安全再利用。建立舊件逆向物流體系,建成集生產、回收利用、資源化、再製造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十五)促進綠色消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減少一次性易耗品的使用。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推行包裝綠色化。提高政府采購可循環使用產品、再生資源產品以及節能、節水和環保認證產品等綠色產品的比重。引導消費者購買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環境標志產品、無公害標志食品等綠色標志產品。
六、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十六)推進試點示範城市建設。指導廣州市開展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推動雲安縣申報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指導東莞、韶關等市開展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創建工作;依託廣州、佛山、惠州、江門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加快全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推進配方肥和技術全面進村入戶到田,提高測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水平,建立一批測土配方施肥示範縣。
(十七)推進試點示範園區建設。依託石化、鋼鐵、建材、再生資源等重點行業,培育一批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典型;加強現有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規劃和重點項目建設,從產業連接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礎設施綠色化、清潔生產普及化等方面,加快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現有工業園區創建省級清潔生產示範園,支持引導園區內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依託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培育一批省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十八)推進試點示範企業建設。在鋼鐵、石化、紡織、建材、造紙、汽車等重點行業創建一批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試點;在石化、鋼材、建材、塑料、人造板、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在鋼鐵、紡織、造紙、石油、食品、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節水型工業企業創建活動,樹立一批行業內有代表性、用水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的標桿企業;在製造業、供應鏈、服務商等方面培育一批粵港「清潔生產夥伴」標志企業;依託國家級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輪胎再製造試點企業,培育一批省級再製造試點企業。
七、保障措施
(十九)建立健全法規和標准。推動制定我省促進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築節能、綠色采購等法規規章。各市、縣要結合本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新建、改(擴)建園區要按照循環經濟要求編制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建立健全循環經濟標准體系,加快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業產品強制性限額標准和市場准入標准,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加快推行能效標識制度和再利用品標識制度,積極開展節能、節水、環保產品認證及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標準的研製。建立完善循環經濟計量檢測體系。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從省財政現有資金加大對循環經濟重大項目、科技研發、標准制定、宣傳培訓、技術產品推廣應用、園區與企業循環化改造等工作的支持。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加快推進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工藝)和資源綜合利用電廠(機組)認定工作。有序建立資源性產品階梯價格制度,對資源高消耗行業中的限制類項目,實行差別性價格政策。研究完善懲罰性價格、差別性價格、階梯價格等價格政策,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積極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推動一批基礎條件好的循環經濟龍頭骨幹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將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在用地指標、環境容量等方面優先予以統籌安排。
(二十一)強化技術和服務支撐。支持建立各類循環經濟技術支撐機構,創建循環經濟技術中心,推動組建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產業聯盟,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共同開展循環經濟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著力推動節能、節水、新能源開發、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強循環經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定期發布廣東省循環經濟、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等領域技術產品推廣目錄。健全循環經濟服務體系,培育和扶持一批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營的專業化服務公司,鼓勵發展循環經濟信息服務業,鼓勵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二十二)加強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信息網路等媒體宣傳普及有關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相關基礎知識。鼓勵開展各種形式的循環文化創意活動,積極開展國內外循環經濟交流、合作與培訓。創建省級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人員的循環經濟培訓,有序推進節能減排義務監督員隊伍建設。
(二十三)加強組織協調。進一步強化對各地區、各部門、各工業園區(開發區、產業基地)落實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與統計核算制度,將其納入黨政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要對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督檢查,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商務廳、地稅局、統計局、質監局和省國稅局等有關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肆』 貴州有幾個工業園區
省級一類工業園區
1、貴陽市小孟裝備製造業生態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遵義市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3、福泉市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4、貴陽麥架沙文高新技術產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5、息烽縣磷煤精細化工工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6、清鎮鋁煤生態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7、遵義市匯川機電製造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8、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省級工業園區一類培育區
1、金石工業園區
2、白雲鋁及鋁加工基地
3、修文工業園區、
4、桐梓煤電化工業園區
5、遵義市和平工業園區
6、遵義市湘江工業園區
7、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8、夏雲科技工業園區
9、安龍工業園區
10、興義市清水河工業園區
11、黔東工業園區
12、畢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3、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
省級工業園區二類培育區
1、貴州安順西秀工業園區
2、畢節市黔西北產業園區
3、黔西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4、畢節試驗區黔西承接產業轉移基地
5、凱里爐山工業園區
6、從江縣洛貫產業承接區
7、長順縣威遠工業園區
8、丹寨縣金鍾工業園區
9、威寧縣工業園區
『伍』 如何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生態工業園區在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工業園區在發展循環經濟時應如何規劃自己的發展之路?應注意哪些發展誤區……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參與多個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設計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段寧。 記者: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中,建設生態工業園區或者說在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對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有何影響? 段寧:目前,中國正處於工業化發展中期,尤其是在重化工發展階段,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正處於「長身體」的時候,特別是長骨骼(工業)的時候。根據各國的發展歷史來看,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階段,主要是依靠工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大力發展工業,必定會大量增加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就成為我國發展的必然選擇。生態工業園區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形式,我國工業發展的相當部分集中在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在經濟質量和總量增長、引入高新技術、先進管理理念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工業園區建設對我國工業發展的很多趨勢都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在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可以作為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試驗田」和領跑者,以此來帶動整個循環經濟的發展和循環型社會的形成。 記者:目前,我國生態工業園區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哪幾種?各地的工業園區如何選擇適合區域情況的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段寧:工業園區一般分為過程工業的工業園區和產品工業的工業園區,像包頭(鋁業)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屬於前者,是為最終產品提供原材料的,而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則屬於後者,是直接向社會提供產品的。兩者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也有所區別。 我國最初的幾個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都是在像包頭(鋁業)、貴港(糖業)等污染比較重的地區和行業中進行的,但後來成為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則屬於污染比較輕的工業園區。對不同類型的生態工業園區應有不同的考核指標和衡量標准,要承認行業與工業園區類型的差異,不能搞「一刀切」。 各地工業園區要根據本地區特色優勢,如資源、能源供應情況、工業發展歷史和基礎、人力資源以及傳統文化等因素來選擇自己的生態工業發展模式。 記者:當前,我國生態工業園區正處於起步階段,人們對生態工業園區在認識和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哪些誤區? 段寧:目前,我國發展生態工業園區中,在准確理解生態工業的內涵和本質上確實存在一些誤區。 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理論最早是發達國家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提出,在中國,解決環境問題更具有現實性,生態承載能力不足正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驅動力。從當前的實際國情來看,我國生態承載力的短缺程度明顯大於資源承載力的短缺程度。而生態工業園區不僅是提高經濟質量的發展形式,還是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重要形式。當前,不少工業園區對區域經濟增長、資源利用率的要求很高,但對環境質量改善提得相對較少,對單位產值污染物產生量的下降要求得很少。循環經濟提出的「3R原則」中的減量化,不僅包括對資源、能源利用的減量,還包括對污染物的減量化。這是當前一些生態工業園區規劃中注意不夠的地方。同時,不少工業園區在規劃時忽視了環境在園區中的循環利用,這是誤區之一。 誤區之二是不少生態工業園區對把上下游企業連在一起串成產業鏈很重視,但對這條鏈上每一個企業產污、排污的控制重視不夠,忽視了生產過程的污染控制。發展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所追求的是生態工業鏈每一個環節都是清潔的,其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產生都是很低的。因此,發展生態工業的很重要一環就是清潔生產,尤其要重視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誤區之三在於對一些工業園區在規劃和建設時,一些產品和廢物利用的科技含量和價值不是很高。 記者:目前,我國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中有哪些經驗是值得推廣的? 段寧:不同類型的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具有不同的經驗,它們在產品代謝和廢物代謝這兩種工業代謝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其他園區學習。 以包頭(鋁業)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為例,過去,該園區所在的包頭市東河區多年來一直在尋找改善環境的突破口,後來以包鋁為龍頭企業進行鋁業為主的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實行鋁電聯營,降低了成本;同時還從法國、挪威和香港分別引進了精鋁生產線、用廢鋁生產電解鋁生產線和汽車輪轂生產線,使得產品代謝從過去的只是鋁錠和少量的鋁合金擴展到現在的合金鋁產品系列和精鋁產品系列等。同時,狠抓了電解鋁工藝改造,大部分自焙槽已改成預焙槽,剩餘的自焙槽正在改建中,污染大大減輕。通過工業園區的集中供熱,砍掉了幾百根煙囪。可以說,當地通過建設生態工業園區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改善環境的切入點。 而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污染本來就輕,怎麼進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該園區在做規劃時就分別對產品代謝和廢物代謝進行分析,設計了4條生態工業鏈條,通過核心企業帶動,把產業鏈條拉長,資源利用率提高,增加了價值。同時,從廢物的減量化入手,進行廢物綜合利用,廢物代謝做得也是非常好的。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實踐告訴我們,即使在這樣一個起點很高的工業園區,也是有很多生態工業潛力可挖的。 同時,通過這幾年在我國推行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實踐,我們感到,政府部門的定位很重要。具體地說,政府應在改善當地發展生態工業的軟環境上下工夫,如提高辦事效率、辦事質量、吸引和引進人才、改善居住環境。當地政府要捨得在這些方面投入,特別是區域生態環境改善方面。
『陸』 廣西貴港國家生態工業園示範區的發展歷程與產業定位是怎樣的
發展歷程:廣西貴港國家生態工業園示範區是國家環保局於2001年8月批准設立的全國第一個循環經濟試點園區,2001年5月31日,經貴港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貴港國家生態工業(製糖)示範園區管理委員會,2012年8月被確認為自治區A類園區,是港北區工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園區總規劃面積為30.53平方公里,由三個產業區組成,包括:貴糖產業區,西江產業區,熱電循環經濟產業區。
產業定位: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糖紙循環、熱電聯產發展新能源為主導產業,配套發展物流業。
『柒』 工業園的園區分類
生態工業園
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工業生態學原理和清潔生產要求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是在區域層面上實現產業生態學目標的一種形式。 分類: a)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指以某一類工業行業的一個或幾個企業為核心,通過物質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類企業或相關行業企業間建立共生關系而形成的生態工業園區。 b)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 主要指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園區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生態工業園區。 c)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 指以從事靜脈產業生產的企業為主體建設的工業園區。靜脈產業是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的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包括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及將再生資源加工為產品兩個過程。
高新科技園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China National High-Tech Instrial Development Zone),全稱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國家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特點是依託於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依靠科技和經濟實力,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科技資源、資金和管理手段,通過優惠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實現軟硬環境的局部優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建立起來的集中區域。
『捌』 中國現在有多少個工業園區
在我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焦點,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不少工業園取得了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區域形象工程。據《中國工業園區開發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統計,截至2010年末,我國國家級高新區的有8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07家;通過規劃論證正在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達到39個,其中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有12個。中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縣都已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園。
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中工招商網資料里顯示我國的工業園區包括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以及省級各類工業園區等。
『玖』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工業園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重點建設「一區四園」
以「綜合開發、循環利用」為核心,以資源型、區域型循環經濟特色產業發展為特徵,以「低度排放、高效利用」為目的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格爾木循環經濟工業園
以鹽湖化工、石油天然氣化工、金屬冶金產業融合發展為特色的格爾木循環經濟工業園。
格爾木循環經濟工業園,依託格爾木及周邊地區豐富的鹽湖、油氣及金屬資源,以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著力發展鹽湖化工、油氣化工、金屬冶金三大支柱產業,輻射帶動茫崖、冷湖、大柴旦、都蘭等地的鹽湖資源、有色黑色資源、煤炭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及循環經濟工業發展,構建國家重要的鉀肥、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產業基地。
工業園總規劃面積92.67平方公里,分為鹽湖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三個循環經濟專業區,其中:鹽湖化工循環經濟區規劃面積約60平方公里;石油化工循環經濟區規劃面積14.18平方公里;有色金屬工業循環經濟區規劃面積18.49平方公里。已形成300萬噸鉀肥、45萬噸硫酸鉀鎂肥、30萬噸氯化鎂、50萬噸原鹽、3萬噸碳酸鋰、7萬噸硼酸、8萬噸氧化鎂、150萬噸煉油、100萬噸甲醇、10萬噸粗鉛、30萬千瓦燃氣發電生產規模。
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
以鹽鹼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葯、硅產業融合發展為特色的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
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簡稱德令哈工業園區,依託德令哈及周邊地區豐富的鹽湖、煤炭、石灰石等資源,以鹽湖鈉鹽、鍶鹽綜合開發利用為重點,構建兩鹼化工、新型建材產業鏈,著力發展兩鹼化工、鍶化工、新型建材產業,輻射帶動烏蘭、都蘭、大柴旦、冷湖等地區的工業發展,構建國家重要的鹼化工、鍶化工產業基地。
截止2011年年底,工業園近期規劃佔地面積約16.5平方公里,遠景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純鹼循環經濟產業區近期佔地7.3平方公里,氯鹼循環經濟產業區近期佔地9.2平方公里。已形成130萬噸純鹼、3.5萬噸碳酸鍶、12萬噸氯化鈣、100萬噸水泥生產規模。
大柴旦循環經濟工業園
以能源、煤炭綜合利用、鹽湖化工一體化發展為特色的大柴旦循環經濟工業園。
大柴旦循環經濟工業園,依託大柴旦、冷湖、茫崖及周邊地區豐富的鹽湖、油氣、煤炭、有色金屬等資源,以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著力發展能源、煤化工、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產業,輻射帶動大柴旦、冷湖、茫崖等地的發展,構建國家重要的鹽湖化工、能源、碳一化工、鉛鋅產業基地。
工業園規劃面積34.6平方公里,分為錫鐵山鉛鋅尾渣與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精細化工產業區、飲馬峽鹽湖化工與煤炭資源清潔利用產業區、大柴旦鹽化產業區。已形成220萬噸原油、100萬噸鉀肥、150萬噸鉛鋅采選、15萬噸鉛鋅精粉、15萬盎司黃金、320萬噸煤炭、15萬噸石棉、10萬噸硫化鹼、20萬噸硫酸、6萬噸硼酸、15萬噸磷銨生產規模。
烏蘭循環經濟工業園
以配套鹽湖資源開發為主導、以煤炭清潔利用、高原特色生物資源開發為特色的烏蘭循環經濟工業園。
烏蘭循環經濟工業園,依託木里豐富的焦煤資源和茶卡、柯柯鹽湖鈉資源,以及烏蘭、都蘭、天峻地區豐富的高原特色生物資源,以資源綜合開發為重點,著力發展煤焦化工、鹽化工、特色生物產業,輻射帶動天峻、烏蘭、都蘭等地區發展,構建青藏高原重要的煤焦化工、特色生物產業基地 。
截止2011年年底,工業園近期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遠期規劃面積10.5平方公里,國道315線、青藏鐵路沿園區北部東西向穿過,與國道109線通過察汗諾—茶卡支線相連。已形成100萬噸焦炭、300萬噸原鹽、100萬噸鐵礦采選、50萬噸鉛鋅采選、400萬噸焦煤生產規模。
『拾』 目前國家生態工業園區有多少個
國家環保總局已組織專家論證通過了19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建設規劃。其中行業類園區9個,占總數的47.4%,覆蓋了製糖、電解鋁、造紙、鹽化工、礦山開發、磷煤化工、鋼鐵和氧化鋁等行業;綜合類園區9個,占總數的47.4%,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3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環保產業園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個,省級工業園區1個;西部地區6個(內蒙古2個、新疆1個、陝西1個、貴州1個和廣西1個),占總數的31.6%,東部和中部地區12個(廣東1個、湖南1個、山東4個、遼寧2個、江蘇2個、天津1個、河南1個),佔63.2%。
點這網進去看吧
http://www.jshb.gov.cn/jshb/gzzl/showinfo.aspx?infoid=50a74204-4fbe-4c48-80bd-89d007ec1aa7&categoryNum=011006005002
全國創建國家生態工業園區試點示範單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