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日本工業化時代有哪些

日本工業化時代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2 18:35:39

① 明治維新期間日本工業化的特徵是什麼

(1)日本的工業化是在專制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發展起來的。
(2)工業化與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擴張同步進行。
(3)通過大力支持農業發展來促進工業化的開展。
(4)日本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處於同步進行的狀態。
(5)輕工業的發展為日本工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軍需工業的過度膨脹造成了日本工業化的畸形發展。
(7)日本工業化是在有限制地吸收外國資本和技術的前提下完成的。

② 日本什麼時候有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明治維新之後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1]運動。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2]道路,對亞洲鄰國造成了沉重的災難。

③ 日本工業化何時開始

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對亞洲鄰國造成了沉重的災難。

④ 日本工業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日本工業化有自己的特點。第一,日本的工業化是在政府的推動和對外軍事侵略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歐美國家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政府也會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政府推動工業化在日本表現得更加明顯。日本的工業化從開始到基本完成,起主導作用的都是明治政府。明治政府通過發行「金祿公債」,設立「創業基金」和「勸業基金」,增加財政信貸以及「處理」國營企業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尤其是那些與政府關系非常密切的官商,從而形成了日本工業化中的私人資本和國家權力之間的特殊關系。在日本,財閥對政府是有依賴性的。明治政府在工業化中提供了大量的公共產品,興建了有利於軍事工業的社會基礎設施。通過公共產品的提供,進一步確立了政府在工業化中的地位。 第二,因為日本工業化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情勢,所以其工業化道路和歐美國家有很多不同。英法等國家的工業化,一般都是從消費資料生產部門,尤其是紡織業的生產過程的機械化開始,在這些行業的機械化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後,在擴展到生產資料的生產部門。日本的工業化過程則要相對復雜。消費資料生產部門和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現代化是相互交錯進行的。對於私人資本而言,工業化是從以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開始的,然後擴展到造船、機械機器等重工業部門。對於國家資本來講,因為已有幕藩體制下的軍工企業基礎,所以一開始就從軍事重工業開始著手工業化。 第三,日本的工業化是通過移植西方近代產業和外國的技術裝備實現的。當日本進行工業化的時候,西方的歐美國家工業化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這樣一個情勢,使得日本可以引進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業化的經營管理思想、組織形式和各種制度安排。引進大量的技術設備為工業化提供了一個好的平台,但是由於國內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重工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軍事工業,所以使得日本的機器製造業較為落後。基礎的薄弱和產業結構的畸形使得日本對外國技術裝備的依賴加深,從而導致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日本都把重工業作為工業化的目標選擇。 第四,日本的工業化是非西方的工業化,其中蘊含了日本的民族精神。著名的經濟史學家戴維路S路蘭德斯認為,文化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他說:「任何類型的經濟發展都是復雜的,而且包括種種相互影響的因素。其中還常有機會成分。但在對這些偶然事件,或隨機事件,或由地理引起的問題作一最終分析時,『文化』則被廣泛使用。[1]」 弗朗西斯路福山也認為:「現代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卻不足以構成現代繁榮和社會安康的充分條件,它們還必須與某些傳統和道德習俗相結合。[2]」日本將其精神和工業化結合在一起。日本沒有基督教的傳統,「無意對創世作猜測或崇拜一個滋生萬物之神,注重自然現象,甚至敬畏出類拔萃的山川鳥獸。這種種專著於刻下環境之事物,有意受自然力量之感召,不沉湎於抽象觀念的習慣,不可能與日本人經常在技術工作中表現精研獨到的能力及個人行動易於協調沒有關系。[3]」 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和等級制思想使得日本人有了崇武尚美的獨特性格。這種性格和加上島國的約束使得日本人經常有侵略意識。在日本重工業化的過程中,日本人正是通過戰爭掠奪到工業化所需要的資本。日本人善於學習,而且非常徹底,表現在它的制度變遷上。歷史上,當中國經濟獨步於世界的時候,那麼它學習中國的官僚組織架構。但是由於沒有異族侵略的威脅,所以日本沒有像中國一樣形成中央集權制,日本的戰國時代時間很久。在西方崛起以後,日本人很快便選擇「脫亞入歐」,開始學習西方各國的制度。根據本國的歷史和國情,日本人從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借鑒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通過借鑒學習,從而融合到自己的經濟發展大計當中,並且成就了自己的工業化

⑤ 兩次工業革命給日本帶來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日本還處於德川封建無直接影響,西方列強在第一次解放了生產力後向日本殖民擴張間接影響日本,使日本天皇推翻德川幕府開始明治維新。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日本已經開始發展獨立自主的資本主義道路,崛起為亞洲第一資本主義強國,擺脫了被殖民的命運。

工業革命使之生產力大大發展日本綜合國力國防實力大大提高,軍國主義崛起,先後對亞太的國家發動戰爭進行殖民統治,成為僅次於美、德、英、法的第5強國。

(5)日本工業化時代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與西方國家不同,英國的工業革命引領資產階級走上舞台,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因為他們的社會已經完成了馬克思所說的:「殘酷的原始資本積累」。

工業革命的推動自然而有效,民間的經濟基礎變動推動了上層建築的革新。但對於亞洲國家來說,趕上工業革命得走捷徑,建立現代國家不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是開始。

因為由政府領導的資源集中才能推動沒有完成積累的民間資本進行改革。如鄧小平所說,一部分先富,才能帶動其他人。

日本「殖產興業」的政策便是典範。由政府出面置辦工廠等現代產業,再低價賣給民企,由此達到民間快速轉型的目的。

⑥ 日本發展工業的進程與英國工業革命有什麼不同

1、日本發展工業主要以政府力量為核心,而英國工業革命是手工工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結果。

2、日本發展工業是將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一並完成的,而英國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再發生第二次工業革命。

3、日本發展工業主要以政府力量推動大型工業建設,覆蓋面不廣;而英國工業革命是各行各業,資本滲透,工業化全面而精細。

(6)日本工業化時代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倫敦成了讓英國人最為驕傲與自豪的「全球城市」,它的現代性和由它在一定程度上引領的英國現代化,已無城市能夠望其項背。

最起碼,在第一次技術還處在簡單的蒸汽機時代的工業革命甚至之前的那段歷史時間里,倫敦的全球地位,不曾動搖過。

在工業化進程中,屬於英國的帝國時代,便在這個時期,開始了它的工業革命的征程。

對於英國來說,在經濟和社會不斷發展與轉型的過程中,有著最大主動權的時代便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短暫時期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期。

也是在這幾個時間階段里,英國對於後來者居上的國家來說,便有著最大的借鑒意義,也因此與它們形成了最大的競爭關系。

⑦ 德國和日本的工業化

國的工業化過程 德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遲於英國約半個多世紀。由於封建割據和農奴制(見普魯士農奴制改革)的長期統治,直到19世紀30~40年代,德國還是一個農業國,產業工人僅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98%。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後,機器大工業才逐步地確立起來。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以後,依靠對國內廉價勞動力的剝削和對國外的軍事侵略及戰爭賠款,實現了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經過很短的時間,在70年代末,就基本上完成了產業革命,工業化程度達到了足以與英、法匹敵的地位。
日本的工業化過程 日本工業化進程起步最晚。在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前,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國家,統治階級收入的85%來自農業,15%來自商業和手工業。經過明治維新,日本的工業才逐漸發展起來,但與世界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工業化水平很低。1880年,輸入了新式紡織機後,紡織工業才得以迅速發展。同時,在國家的推動、引導和扶植下,出現了開辦企業的高潮,到1885年,產業革命已迅速展開。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近代產業發展的轉折點,依靠在中國開設工廠、企業及其他商業的特權和戰爭賠款,使其工業、交通運輸、銀行、貿易等出現了驚人的發展,大大加速了工業化進程。到20世紀初,日本近代工業的主要部門都已建立起來。
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實現,使社會生產力產生了巨大的飛躍,在各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許多工業中心和大城市。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過程,決不僅僅是生產技術方面的變革,而且也是社會經濟制度方面的變革。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實現,為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了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與此同時,資本家加強了對本國工人和農民的殘酷剝削和掠奪,資本主義列強也加強了對經濟落後國家特別是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經濟剝削和掠奪,從而加劇了資本主義各種矛盾的發展。

⑧ 日本工業革命開始於什麼時間

十八世紀下半期,日本絲織業、棉紡業等輕工業部門陸續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手工工場的出現和發展,開始觸動封建制度的基礎,但是仍然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抑制。從1854年開始,美、英、俄、荷、法陸續侵入亞洲各國,並先後與日本政府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日本面臨著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

公元1868年,日本爆發了倒幕運動,建立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政府。經過明治維新,日本政府統一全國政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和行會制度,摹仿歐美社會制度,輸入科學技術,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同時,為了擺脫遭受外國奴役的危險,日本政府希望盡快加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以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日本工業革命,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開始的。

日本紡織工業最先開始採用機器生產,到1877年,日本只有三家棉紡織廠,產值約二十萬日元,而這時候進口的棉紗及棉織品則達到一千萬日元。為改變這種狀況,日本政府大力提倡發展棉紡織業,新辦模範工廠,從外國輸入機器,並鼓勵私人投資。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棉紡織業發展很快,從1895年起,日本便由棉紗輸出國變為棉布輸出國。

早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就提出「求知於世界」的口號,積極從英、美、德、法、荷、意、瑞士等國聘請到熟練的科技專家。其中,對於英國和德國的技術利用得最多。英國技師多半指導創建紡織、造紙、礦山、造船、鐵路、機車製造企業,德國專家則多聘請設置化學研究所、化學工廠、水泥、煉鐵及其他金屬工業,尤其是創設兵工廠。此外,日本國還派遣大批官員、技師、學生到西方國家去學習與考察。

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滿清政府,不僅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而且還逐步取消了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利用對清政府戰爭的勝利,日本進一步侵略朝鮮、霸佔台灣,拓展了在東亞的市場。近代以來,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先後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日本卻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並且還在二十世紀上半期完成了工業革命。

日本的工業革命,在很多方面與歐美工業革命的典型模式有別。首先,工業革命在西方各國已經達到成熟階段才輸入到日本,結果早期工業革命和晚期工業革命的特徵交織在一起。其次,日本工業發展的速度極為迅速,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就生產出剩餘工業品,同時海外市場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再次,國家的力量在日本工業革命中起到異乎尋常的作用,日本政府介入實業與金融領域的廣度和范度,比西歐及美國要深刻得多。

最後,雖然日本工業總產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重工業領域興建了一些大型工廠,但是,日本絕大多數工廠的規模還是很小。即使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工業勞動力大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人,在不多於五人的小廠里工作。並且,小工廠通常並不獨立,而是受到大型金融機構的控制。

閱讀全文

與日本工業化時代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新車到港多久能提車 瀏覽:330
奧迪怎麼添加汽車小組件 瀏覽:843
家庭手工業為什麼是自然經濟 瀏覽:181
賓士超跑定製多少錢 瀏覽:990
拆汽車座位扣多少分 瀏覽:85
純電動汽車怎麼駕駛 瀏覽:210
寶馬x3停售多久 瀏覽:105
開賓士4s店要多少錢 瀏覽:146
西安工業廢鐵回收多少錢 瀏覽:151
山東工業增稠劑怎麼使用 瀏覽:293
10年後奧迪a6l多少錢 瀏覽:505
石潭布新工業區夜市在哪裡 瀏覽:557
安徽工業鋁管多少錢一根 瀏覽:962
奧迪a4後視鏡倒車翻轉怎麼設置 瀏覽:404
海珠區專修奧迪多少錢 瀏覽:485
夏縣水頭鎮工業園哪裡招人 瀏覽:564
深圳寶馬二手525多少錢 瀏覽:120
寶馬哪些車型不能斷電 瀏覽:70
怎麼樣判斷汽車電瓶是正常的 瀏覽:620
舟山哪裡有吉利汽車賣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