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東省有多少工業園區
廣州青年路開發區工業園
中山火炬開發區民族工業園
深圳寶安區福永鎮大洋田開發區懷德翠湖工業園
松崗高新開發區大型工業園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工業園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科技工業園
順德市大良鳳翔工業園
佛山高明滄江工業園
韶關市工業園開發區
湛江吳川鑒江工業園
韶關仁化縣坪崗工業園
廣東省韶關市粵北開發區沐溪工業園
㈡ 韶關仁化大嶺工業區27是深圳華強集團辦事處嗎
韶關是傳銷重災區,典型伎倆就是:
自稱招聘,以各種名義「邀請」沒有社會經驗的求職者尤其是應屆生去外地面試/培訓/實習/試用/體檢/出差。
1,冒充中鐵、中建、中化、中集、中水、中海、中聯、中航、中石油。。。等大型國有集團,長虹、TCL、台達、奇聲、卡夫、華碩、步步高、光大、東風日產、樂百氏。。等知名企業。
2,到處發廣告自稱招聘,尤其是去58、趕集、百姓、易登。。等不審核招聘方信息就能隨便發廣告的分類信息網站。
3,聯系方式都是可以隨時不要的免費郵箱,qq,手機,帶有區號偽裝成座機的小靈通。
4,只要你投了簡歷就自動聯系你,是個人都要。
5,或者在網上收集你的聯系方式,給你個電話/手機/QQ/郵件自稱面試。
我已經提醒過千遍萬遍,不要在分類信息網站上隨隨便便把個人信息求職簡歷公開,不然有的是保險中介皮包傳銷不請自來。
6,一步步套取你的個人信息、家庭情況等,查明你在當地沒有熟人,也不是熟知內情的公檢法口的。
7,告訴你被錄取了,叫你去面試/培訓/實習/試用/體檢/出差,地點千篇一律都是廣東一帶不發達的地區,如東莞、韶關、惠州、中山、梅州等。老少邊窮地區,如河南洛陽、南陽、漯河,河北廊坊、霸州、任丘、滄州,山東聊城、濱州、菏澤,寧夏固原、陝西渭南,山西運城,湖北荊門,湖南湘潭、永州、瀏陽,安徽宣城、阜陽,外加廣西各地——都是傳銷的大本營。
萬一你去了,後果將會如何?你可以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去想一想。。。
㈢ 請問 韶關仁化縣有幾個鎮謝謝
仁化縣現轄1個街道11個鎮:
丹霞街道、聞韶鎮、扶溪鎮、長江鎮、城口鎮、紅山鎮、石塘鎮、董塘鎮、大橋鎮、周田鎮和黃坑鎮。
位於廣東省北部,是粵、湘、贛三省交接地,東接江西省崇義縣、大余縣,北鄰湖南省汝城縣,南距韶關市區50千米。位於縣城南面的丹霞山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
仁化縣的地形復雜,大致為北高南低,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全縣面積約70%,丘陵]約佔20%,小平原約佔10%。位於東北湘粵贛交界處的萬時山海拔高1559.3米。
是全縣最高點。仁化南面有大面積的紅色砂岩地貌——丹霞地貌,面積達290平方公里,一延綿幾十公里,南至韶關市北郊。
(3)仁化有哪些工業區擴展閱讀:
仁化縣各鎮的物產:
境內土地、森林、礦產、水力、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擁有大量耕地面積、宜林面積、有林面積,森林覆蓋率78%。
活立木蓄積量600多萬立方米,毛竹面積2.3萬多公頃,毛竹蓄積量2500萬多株,年產毛竹400多萬條。
水力資源蘊藏量約12萬千瓦,水電總裝機容量達約10萬千瓦。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鉛、鋅、鎢、鐵、銅、鈾、錳、錫、硅石、磷、水晶、花崗岩等40餘種。
境內有全國最大的鉛鋅礦——凡口鉛鋅礦和中央企業核工業部七四五礦,煤炭蘊藏量列全省第二位。
㈣ 仁化縣的資源
2014年仁化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同比增長16.1%和23.2%,從2012年起,仁化縣GDP和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實現「三年三突破」(即GDP分別突破70億、80億、90億大關,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突破4億、5億、6億大關)。全縣人均GDP為4.67萬元,成為我市首個人均GDP率先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縣(市)。根據《2014廣東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仁化縣位居全省28個縣(市)經濟綜合發展力第三名。
2013年仁化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指標數據穩步增長。全縣完成生產總值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完成工業增加值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二是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全縣三次產業比例由2012年的19.5:47.6:32.9調整為19.2:47.1:33.7,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全縣人均GDP為42088元,比上年增長11.5%。全縣新增「三上」企業46家,全年引進境內項目6宗,實際利用外資1400萬美元;引進境內項目19宗,實際利用外地資金3.1億元。全縣爭取上級項目到位資金4576.8萬元。三是民生保障全面加強。全縣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1.9億元,比上年增長20.6%;其中用於社會保障、教育衛生、農業基礎設施等民生保障類支出8.3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69.75%。全縣建成廉租房98套、公租房56套,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00套。四是榮譽獎項收獲頗豐;五是「四區」建設進程加快 。 仁化是傳統農業的小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改革開放前,仁化農業重點是發展糧食生產。
1978年全縣水稻面積高達248089畝,總產51956.5噸,花生僅有1028畝,總產763.5噸,農業總產值2931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4元。
改革開放後,縣委、縣政府在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指引下,沖破左的條條框框的束縛,改革農村經濟體制,落實黨對農村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1982年,是全縣實行家庭承包制的第一年,農戶生產積極性高漲,全縣糧食喜獲大豐收,總產達68335噸,比上一年增產13204噸,增產23.95%,是解放33年來增產數量最大的一年。
到1984年,全縣稻穀生產一躍成為74654噸,花生1371噸,水產品1359噸,生豬71944頭,比承包前的1981年分別增長36.5%、93.9%、347%和42.6%。
1985年在省、市、山區工作會議精神鼓舞和推動下,仁化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治山致富」方針和「十年綠化廣東大地」的決定,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大搞農業開發的思想指導下,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全縣掀起了大抓糧、油、桑,大抓造林種果的新高潮。全縣在大抓生產布局調整的同時,大力開展以科技進步為中心的群眾創「三高」活動,促進了糧、油、桑的發展。
1989年稻穀播種面積比1984年調減了12242畝,總產仍增6813噸,花生面積擴大了7738畝,總產達3009噸,蠶桑發展4000多畝。
到1990年,全縣涌現了一大批水稻「創高」典型,14個管理區實現年畝產超900千克,38個村年畝產超過1噸,仁化連續五年被評為省、市糧食「創高」活動先進單位。董塘鎮新連管理區加昌村,在農科部門的幫助下,採用地膜覆蓋種花生新技術,創造了平均畝產307千克的好成績,為全縣發展花生生產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全縣花生面積增大,畝產從1984年的109千克提高到1989年的148千克。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還動員了全社會的力量,實行分工包干,層層抓點,大抓造林種果。不到五年時間,全縣基本消滅了荒山,種果9403畝,全縣鄉鎮辦、村辦和聯戶辦林果場176個,家庭「小五園」遍及全縣各鄉村。
1990年後,仁化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發展「三高」農業作為加快全縣農村經濟建設的主要途徑來抓,「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強社會化服務」,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到1995年,仁化農業實現了四個新突破:①糧食生產有新突破。為了擴大經濟作物,增加收入,糧食麵積一減再減。1995年水稻面積只有190199畝,但總產仍有81637噸,而畝產卻突破430千克(跨綱要),總產比1989年還增170噸,畝產卻增58.5千克。②花生、蔬菜、茶葉、水果等經濟作物有新突破。
1989年,花生面積20334畝,總產3009噸,茶葉8061畝,總產65噸,果樹13966畝,總產532噸,蔬菜12748畝。
到1995年,花生面積增至38975畝,總產7600噸,茶葉增至15519畝,總產455噸,果樹13034畝,總產4558噸,蔬菜面積增至44000畝,總產57200噸。「仁化銀毫」(白毛茶)1994年榮獲省名茶金獎和「全國林業名特新產品博覽會金獎」。③養殖業有新突破。
1995年全縣生豬飼養量164578頭,三鳥185萬只,水產品4348噸,比1989年分別增52289頭、100萬只、2027噸。其中水產品發展尤為突出,排在全省47個山區縣的第一位,人均食魚佔有量超過13.7千克。④鄉鎮企業有新突破。
1995年全縣鄉鎮企業達10601家,從業人數達26755人,比1990年分別增長85.5%和50.9%,營業總收入達11.58億元,利潤達11081萬元,比1990年分別增長5.5倍和3.1倍。
1997年起,仁化縣依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要求,進行以改造中低產田,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宗旨的農業綜合開發,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到2000年,全縣初步建立了五條具有規模的區域化農業經濟帶。一是紅山、城口鎮區域的白毛茶經濟帶;二是長江、扶溪、聞韶、紅山、城口鎮區域紙材、松香、毛竹生產經濟帶;三是石塘、董塘、仁化、丹霞鎮區域的優質谷、花生、蔬菜生產經濟帶;四是仁化鎮、麻塘農場區域的畜、禽、魚生產養殖經濟帶;五是丹霞、仁化鎮區域的水果生產經濟帶。同時還培植和建立了一大批的林場專業村、專業戶和高產值田。
2000年,全縣糧食總產69079噸,畝產430千克;花生、蔬菜、茶葉、水果總產分別為16166噸、141197噸、586噸、6106噸;畜禽魚總產18062噸;森林覆蓋率78.8%;擁有農機總動力67878千瓦,百畝耕地佔有農機動力47.6千瓦。全縣農業總產值64360萬元,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21.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64元。1999年9月,經省農村小康達標驗收組驗收,仁化縣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農村小康達標縣」,成為韶關市第一批小康達標縣之一。 仁化是個山區小縣,1979年以前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企業不多,工業發展緩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調整、改革、開放、搞活、提高」的方針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快工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即工業30條),大大加快了工業發展的步伐。
1979年至1985年先後投資1.2513億元,興辦了汽車修理廠、進口汽車維修中心、綜合化工廠、冶金廠、工藝廠等一批新企業,同時通過引進技術和資金,對縣屬老企業進行改造和擴建,開發了一批出口產品和新產品。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按當年價)達到6553萬元,生產初具規模。工農業生產的比重也實現了調頭,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產值的53.2%。
「七五」計劃期間,縣一方面對工業企業進行整頓、調整,改革不合理的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又給企業松綁放權,從生產計劃、經營管理、工資分配、用人用工等方面擴大了企業自主權。同時推行各種形式經濟承包責任制,企業活力得到加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縣屬預算內工業企業從1984年連續五年無虧損,受到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和獎勵。
1988年縣二輕制衣廠成為年創匯100萬美元企業,被國家輕工部授予「全國輕工業出口創匯先進企業」稱號。
1989年初,晉升為全縣第一家省級先進企業。工業企業的穩步發展為企業積累了資金,培訓了人才。
「八五」計劃期間,縣提出了「工業興縣」的戰略部署。
1990年至1995年縣通過制訂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和辦法招商引資,採取合作、合資、獨資等多種形式,5年累計投資四億多元(其中引資一億多元),先後建成鉛鋅選礦廠、群樂塑料廠、華光粉末塑料廠和水泥二、三廠、白水泥廠、紙袋廠、霞山天利表業有限公司、硫酸廠(1995年與凡口礦聯營,投資1.1億元,生產電解鋅和硫酸,改名金獅冶化公司)、丹霞繅絲廠等十幾家企業。這些企業多為年初動工年底即可試產,被譽為「仁化速度」而在全韶關市推介。這期間工業生產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1995年全縣鎮以上工業總產值(當年價)達到28759萬元。
「九五」計劃期間,縣政府加強對工業招商引資的領導,增強引資力度,引進外資2.5億元,建成豐賓電子有限公司、宏源電子有限公司、鋁箔化成廠、鋅星化工廠、仁化刨花板有限公司、龍發塑料有限公司等,鋁箔年生產能力達到2000噸,刨花板年生產能力達到1.5萬立方米,塑料管件年生產能力1000噸。同時進行了金獅冶化公司電解鋅的二期、三期工程的技術改造,使電解鋅的系列產品和硫酸系列產品產量提高了一倍,2000年產量分別達到16027噸和20399噸。這些新企業的建成投產,進一步優化了全縣工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成為工業持續發展的增長點。
200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87810萬元。
1997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以及經濟環境的變化,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大部分缺乏規模和實力的國有和集體企業經營艱難,生產徘徊不前,經濟效益滑坡,連年出現嚴重虧損。為謀求出路,縣政府陸續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租賃、轉讓、拍賣、重組、兼並或組建股份制企業。對一些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轉產無望、符合國家《破產法》的企業進行破產清理。
至2000年底,縣屬國有、集體工業企業80%已由個人租賃經營或拍賣,有的則停產。丹霞繅絲廠、群樂鉛鋅選礦廠、群樂塑料廠、麻塘煤礦等幾家企業先後破產。停辦和破產企業員工安置則採取按員工參加工作年限,每人一次性發放一定金額(根據各個企業具體情況和能力而定,一般每年不低於500元)作為補償,買斷員工工齡。
㈤ 廣東韶關仁化縣經濟如何
仁化縣有工業企業2480個,其中鎮級以上的94個,村辦182個,個體2204個。(2009年) 仁化銀毫特級茶葉
近幾年,在鞏固發展傳統資源型工業的同時,建材、機械、化工、冶金、塑料等新興工業迅速崛起,並已形成一定規模。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炭、電力、水泥、鐵礦、鉛鋅礦、花崗岩材、硫酸、電解鋅、鏈鉤式輸送機、出口成衣、PVC塑料系列產品、工程塑料產品,刨花板、細木工板等。重點工業企業有:錦江電力開發總公司(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金獅冶化有限公司(屬下有水泥一、二、三廠,白水泥廠,建材廠,年產水泥61萬噸),廣東群樂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塑料廠(年產PVC塑料系列產品9000噸,縣供電總公司,縣制衣廠(年出口成衣50萬件),縣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年產建材設備和機械配件1000台套),仁達刨花板廠等 。 仁化素有「魚米之鄉」之美稱。農副產品極為豐富,主要有優質米、甘蔗、沙田柚、茶葉、花生、柑、橘、橙、木耳、香菇、冬筍、竹、木、玉扣紙、瘦肉型豬、水產品等,尤以扶溪鎮的優質稻米和板鴨質地口感十分特別。(94年糧食總產83790號,產茶228噸。(2009年) 小水電是縣農業的拳頭產品,全縣有水電站85座,小水電裝機容量達8萬千瓦,年水力發電量3.5億千瓦時。還辦起了線雞、錦雞、蛇石硅、甲魚、果子狸等養殖場,開發了水庫網箱養魚。現有鄉鎮企業7000餘個,94年實現利潤1.234億元。近年來,全縣農業布局不斷優化調整,優質、高產、高將近農業發展迅速、並逐步向規模化、區域化、高檔次邁進。2009年)
㈥ 韶關哪個鎮有煉鋼廠
曲江縣犁市鎮鑄鋼廠 / 犁市鎮
韶關市湞興軋鋼廠 / 黃金村河邊
曲江縣金興優鋼有限公司 / 馬壩鎮大丘麻特鋼門口對面
鐵道部隧道工程局第三工程處特種鑄鋼廠 / 河南鎮張溪
廣東省翁源昌順型鋼有限公司 / 官渡鎮
韶關市北江耐磨鑄鋼廠 / 十里亭烏教塘
韶關市湞江金韶耐磨材料鑄鋼廠 / 黃金村石家礦
廣東韶關軋鋼廠 / 馬壩鎮工農路3號
樂昌市北鄉新特鑄鋼廠桔園加油站 / 樂城鎮人民北路(北鄉茅坪信用社對面)
韶關供電局電力實業總公司煉鋼廠 / 河邊廠
南雄市雄州鎮軋鋼廠 / 雄州鎮陵園路
韶關市韶陽軋鋼廠 / 白芒路芙蓉山礦一區內
韶關市騰輝電渣鋼有限公司 / (侯公渡宋田)富源工業園
樂昌市三0一鑄鋼廠 / 三0一倉庫內
順源鑄鋼廠 / 六里鎮華東村
廣東韶關軋鋼廠工貿公司 / 馬壩鎮工農路3號
仁化縣城南鑄鋼廠 / 仁化鎮獅井管理區
韶關市雅居塑鋼有限公司 / 前進路3號廠門口右側第23棟首層
仁化縣丹霞聯營特種鋼廠 / 丹霞鎮大嶺
韶關市北江合金鋼廠 / 五里亭聆韶路14號
曲江縣工貿軋鋼廠 / 馬壩鎮沿堤南路
曲江縣大通軋鋼廠 / 馬壩鎮廣韶路韶鋼新大道
曲江縣華盛軋鋼廠 / 馬壩鎮陵園路
韶關市飛達機械實業有限公司高錳鋼廠 / 桂頭鎮楊溪口電站
曲江縣黃坑勤達鋼廠 / 黃坑鎮
仁化縣鴻基鑄鋼廠 / 大嶺工業區
貴陽鋼廠韶關經營部 / 湞江南路河邊四棟104號
樂昌市長來鎮安興軋鋼廠 / 長來鎮安口村
廣東省曲仁礦務局富群鑄鋼廠 / 花坪
乳源瑤族自治縣新桂鑄鋼廠 / 桂頭鎮
韶關市湞江怡隆軋鋼廠 / 南郊六公里
乳源縣新桂鑄鋼廠 / 桂頭鎮
曲江縣合興軋鋼廠 / 馬壩鎮太陽山腳
㈦ 廣東韶關市仁化縣國營七四五礦還在嗎
當然還在,現在叫錦源鈾業有限公司。家屬生活區已經搬到韶關市區了,但是職工還是在508那邊上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