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品抗氧化劑的分類
一、來源分類
抗氧化劑按來源分為天然抗氧化劑和合成抗氧化劑兩類。
二、溶解性分類
1、油溶性抗氧化劑,常用的有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和沒食子酸丙酯(PG)等人工合成的油溶性抗氧化劑;混合生育酚濃縮物及愈創樹脂等天然的油溶性抗氧化劑。
2、水溶性抗氧化劑,包括抗壞血酸及其鈉鹽、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等人工合成品,從米糠、麩皮中提制的天然品植酸即肌醇六磷酸。
食品抗氧化劑通常用於油脂和含油食品,如油炸方便麵等油炸食品的抗氧化。因其作用是阻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的時間,而不能改變已經氧化的結果,所以使用時必須在油脂氧化前添加。
在使用酚型抗氧化劑同時,添加某些酸性物質如檸檬酸和磷酸等,可顯著提高抗氧化作用。這些酸性物質稱為增效劑。通常認為它們可與促進氧化的微量金屬離子螯合,從而起到抗氧化增效的作用。
由於人工合成抗氧化劑如BHA和BHT等的毒性較大,國內外對研究和開發天然抗氧化劑十分重視。除了研究提取植酸進行應用外,正在大力研究從米糠油、芝麻渣中提取米糠素、芝麻酚等類抗氧化物質。
此外,還對氨基酸類、肽類、香辛料、類黑精和各種復合抗氧化劑進行研究。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中,抗壞血酸及其鈉鹽安全無害、作用顯著。
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雖無營養作用,但其抗氧化作用與抗壞血酸及其鈉鹽相同,且價格較低,有利於進一步發展應用。
(1)食品工業氧化劑有哪些擴展閱讀:
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
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比較復雜,存在多種可能性
1、消耗殘留氧
這類抗氧化劑藉助還原反應,降低食品體系及周圍的氧含量,可以說是從源頭上制止。也就是說,抗氧化劑本身極易氧化。
因此有食品氧化的因素存在時(如光照、氧氣、加熱等),抗氧化劑就先與空氣中的氧反應,避免了食品的氧化。例如抗壞血酸能清除食品中的氧,其本身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
2、螯合金屬離子
油脂中包含微量金屬離子,特別是二價態或高價態重金屬離子。它們具有合適的氧化還原勢,可縮短自由基連鎖反應引發期,加快酯類化合物的氧化速度。而這類抗氧化劑可通過對金屬離子的螯合作用,減少金屬離子的促進氧化作用。如 EDTA、檸檬酸等。
3、吸收自由基
阻斷脂質氧化最有效的手段是清除自由基。這類抗氧化劑可能與氧化過程中的氧化中間產物結合,將油脂氧化產生的自由基轉變為穩定的產物,從而阻止氧化反應的進行。如丁基羥基茴香醚、沒食子酸丙酯、維生素 E等。一般情況下,空氣中的氧先與脂肪分子結合產生 ROO·自由基,自由基吸收劑提供氫給予體 AH,即將 ROO·自由基吸收形成氫過氧化物。
4、中斷過氧化物
這類抗氧化劑能夠與油脂氧化過程中產生的過氧化物結合,並裂解為新的穩定化合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貳』 氧化劑包括有哪些
氧化劑包括有:
1、酸性介質氧化劑:過氧化氫,過氧乙酸,重鉻酸鈉,鉻酸,硝酸,高錳酸鉀,過硫酸銨。
2、鹼性介質氧化劑:次氯酸鈉,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硼酸鉀。
氧化劑的應用:
多數氧化劑遇酸劇烈反應,甚至發生爆炸,如氯酸鉀、過氧化苯甲醯等,遇硫酸即發生爆炸。所以這些氧化劑不得與酸類或鹼性物質接觸;萬一起火,就不可用酸鹼滅火器撲救。
有些氧化劑遇水分解,特別是活潑金屬的過氧化物,如過氧化鈉等,遇水分解發熱,並放出氧,易使可燃物燃燒,所以這類氧化劑不得受潮;滅火時禁止用水。
有些氧化劑與其他氧化劑接觸後能發生復分解反應而產生高溫,引起燃燒甚至爆炸。例如亞硝酸鹽,次亞氯酸鹽等遇到比它強的氧化劑時,即顯出還原性,會發生劇烈反應而導致危險。所以各種氧化劑也不可任意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氧化劑
『叄』 油炸食品抗氧化劑有哪些添加劑
先來說說什麼是氧化:
食物在加工或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到溫度、光照、氧氣、金屬和酵素等影響,而發生氧化反應。以食物接觸空氣來說,由於空氣中含有氧氣,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容易被氧化,進而產生變色、酸敗或變質。
其實食品和女生一樣,兩種辦法「抗衰老」(氧化),一種物理法「外敷」,一種化學法「內服」!
物理法一般會利用脫氣、密封、加熱的手段來維持其質量穩定及延長保存。
比如我們見到的真空食品或者那些充了氮氣包裝的食物(最常見就是各類薯片)。
點擊播放 GIF 1.2M
(動圖來源於網路)
化學法(內服)就是我們常說的抗氧化劑,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進去。
食品抗氧化劑是為了阻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而生,是一種提高食品穩定性和延長貯存期的食品添加劑。
(作用機理)
(點圖可放大)
抗氧化劑種類較多,抗氧化的作用機理也不盡相同,比較復雜,存在著多種可能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抗氧化劑的還原作用,降低食品體系中的氧含量;二、是中斷氧化過程中的鏈式反應,阻止氧化過程進一步進行;三、是破壞、減弱氧化酶的活性,使其不能催化氧化反應的進行;四、是將能催化及引起氧化反應的物質封閉,如絡合能催化氧化反應的金屬離子等。
常見的抗氧化劑
目前,國內常用的合成抗氧化劑主要有: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等。
丁基羥基茴香醚(BHA)
白色或微黃色結晶狀物,熔點48~63℃,沸點264~270℃(98 KPa),高濃度會略有酚味,易溶於乙醇(25 g/100 mL,25℃)、丙二醇和油脂,不溶於水。BHA對熱穩定,在弱鹼條件下不易被破壞,與金屬離子作用不著色。
BHA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劑,在有效濃度時沒有毒性。作食品抗氧劑,能阻礙油脂食品的氧化作用,延緩食品開始敗壞的時間。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
無嗅、無味,無毒的白色晶體。熔點71℃,沸點265℃,不溶於水和稀鹼,溶於苯、甲苯、乙醇、汽油及食物油中。其溶解度為:乙醇25%,豆油30%,棉籽油20%,豬油40%。
BHT是一種抗氧化劑,有廣泛的工業用途,主要用於食品的油脂領域,來增加油脂的貨架期。
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
為白色或微紅褐色結晶粉末,有一種極淡的特殊香味,幾乎不溶於水(約5%),溶於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機溶劑。
TBHQ是國家規定允許少量添加的食用抗氧化劑,跟BHT、BHA相比,TBHQ擁有更安全的無毒性能,可有效抑制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短桿菌等細菌以及黑麴菌、雜色麴黴、黃麴黴等微生物生長。
抗氧化劑的分類
常見的合成抗氧化劑有BHA、BHT、PG和TBHQ等。它們都是一些「酚類」物質,毒性很低,與氧化變質的危害相比,添加抗氧化劑大大有益於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食品工業中還使用多種天然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E、維生素C、植酸、茶多酚等。
除了天然和人工合成外,我們還可以將抗氧化劑分為油溶性和水溶性兩種。
油溶性的主要用在含油脂比較多的食品中,如食用油、堅果、油炸食品、肉及肉製品等。
水溶性的主要用在含水溶性維生素、天然色素比較多的食品中,如果蔬汁、加工果蔬等。
抗氧化劑的選擇
食品該如何選用合適的「內服」產品呢?
1. 價格差不多當然要考慮性價比啦!
同等條件下,選擇適用PH范圍大,使用量少的抗氧化劑。
2. 「三無產品」不能吃。
抗氧化劑的選擇需符合產品銷售地區及國家的相關法規標准。
3. 如果吃這個不消化,那還是換一個吧。
注意水溶性和油溶性抗氧化劑的選擇,以保證不會影響產品最終質量。
4. 不能有副作用呀。
穩定性好,在儲存和加工過程中穩定,不分解和不揮發,能與產品的其他原料配伍,與包裝材料不發生任何反應。
5.還這么年輕,就不要選擇貴婦級別的產品了~
價格符合企業需求。
6.內服外敷加運動!
單一的抗氧化劑無法滿足所需時可以採用復配的方法來解決
『肆』 常用的工業氧化劑有哪些
常用的工業氧化劑有:濃硝酸、濃硫酸、漂白粉、雙氧水、臭氧、氯氣、氟氣。
(氟氣(F2)是淡黃色的氣體,強氧化性,有特殊難聞的臭味,劇毒。-188℃以下,凝成黃色的液體。在-223℃變成黃色結晶體。在常溫下,氟幾乎能和所有的元素化合:大多數金屬都會被氟腐蝕,鹼金屬在氟氣中會燃燒,甚至連黃金在受熱後,也能在氟氣中燃燒。許多非金屬,如硅、磷、硫等同樣也會在氟氣中燃燒。臭氧(分子式O3)是氧的同素異形體,有強氧化性。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氣態臭氧厚層帶藍色,有特殊臭味,濃度高時與氯氣氣味相像;液態臭氧深藍色,固態臭氧紫黑色。)
『伍』 食品添加劑中抗氧化劑的種類
食品抗氧化劑可以根據其來源分為兩大類:
(一)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
主要的有:叔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沒食子酸丙酯(PG)、抗壞血酸棕櫚酸酯(A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酯(DLTP)、4-己基間苯二酚(4-HR)。
(二)天然的抗氧化劑
主要的有:生育酚(維生素E)、L-抗壞血酸(維生素C)、D-異抗壞血酸鈉(異維生素C鈉)、茶多酚(TP)、迷迭香提取物、植酸(肌醇六磷酸)、生薑提取物。
具體我國每類食品中允許使用的抗氧化劑及其用量,可以參考最新的食品添加劑國標GB2760-2011.
『陸』 食品添加劑抗氧化劑有哪些
食品添加劑抗氧化劑有天然抗氧化劑和合成抗氧化劑兩類。
1、天然的抗氧化劑
主要的有:生育酚(維生素E)、L-抗壞血酸(維生素C)、D-異抗壞血酸鈉(異維生素C鈉)、茶多酚(TP)、迷迭香提取物、植酸(肌醇六磷酸)、生薑提取物。
2、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
主要的有:叔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沒食子酸丙酯(PG)、抗壞血酸棕櫚酸酯(A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酯(DLTP)、4-己基間苯二酚(4-HR)。
食品抗氧化劑是能阻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提高食品穩定性和延長貯存期的食品添加劑。氧化不僅會使食品中的油脂變質,而且還會使食品退色、變色和破壞維生素等,從而降低食品的感官質量和營養價值,甚至產生有害物質,引起食物中毒。
『柒』 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氧化劑除了濃硝酸外,還有哪些
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氧化劑除了濃硝酸外,還有濃硫酸、臭氧、雙氧水以及氯氣。
氧化劑是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獲得電子的物質。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產物。
濃硫酸
濃硫酸,是質量分數大於或等於70%的硫酸水溶液,俗稱壞水。硫酸在濃度高時具有強氧化性,這是它與稀硫酸最大的區別之一。同時它還具有脫水性,難揮發性,酸性,吸水性等。
臭氧
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化學式是O3。臭氧有強氧化性,是比氧氣更強的氧化劑,可在較低溫度下發生氧化反應,如能將銀氧化成過氧化銀,將硫化鉛氧化成硫酸鉛、跟碘化鉀反應生成碘。
雙氧水
雙氧水,是過氧化氫(H2O2)的水溶液,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性,常被用作消毒劑。
氯氣
氯氣是一種氣體單質,化學式為Cl2。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具有窒息性 ,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和鹼溶液,易溶於有機溶劑(如四氯化碳),難溶於飽和食鹽水。易壓縮,可液化為黃綠色的油狀液氯,是氯鹼工業的主要產品之一,可用作為強氧化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濃硫酸
『捌』 常見的食品抗氧化劑
據研究,鮮姜、洋蔥、茄子、辣椒等是家庭中常用蔬菜,它們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人體中的自由基,對人體抗癌、防癌、抗衰老、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延長壽命等具有積極保健作用。同時,這些蔬菜對食品具有保鮮防腐作用,因而它們是很好的抗氧化劑。
現在花青素被公認為是清除人體內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劑之一,含有花青素的食物很多,如綠色和白色以外顏色的蔬菜、水果都含有花青素,顏色越深含量越高,藍莓、紫甘藍、紫甘薯、葡萄、紅莧菜、茄子皮、紅辣椒、番茄、紅薯、南瓜、黑(紅)米、紫蘇、血橙、櫻桃、紅橙、紅莓、草莓、桑葚、山楂皮、枸杞及一些富含維他命E的堅果類食物,等等。
藍莓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藍莓所含有的花青素是所有水果與蔬菜之中含量最高的,而藍莓的花青素最豐富的部分就在它特有的紫色果皮部位。而野生藍莓果實中含豐富的鈣、磷、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含維生素E、維生素B、維生素A等多種維生素、SOD、氨基酸及食用纖維。
在花青素的來源中,葡萄最為重要,尤其是葡萄皮。在歐洲每年估計有10000噸的葡萄皮被用來提取花青素,大約可得50噸的花青素。
這方面很多的研究比較了一些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活性的大小,如:從鮮姜、茄子皮、茄子肉、苔菜、洋蔥、尖椒、彩椒、大蒜、西紅柿、油菜、大蔥到芹菜依次遞減;果蔬提取物的總抗氧化力為:從藍莓、大棗、龍眼、南瓜、苦瓜、木耳、獼猴桃、芹菜、菠菜到冬瓜依次遞減。
另外還有茶,茶中的茶多酚經過氧化後會形成茶色素。茶多酚和茶色素都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茶葉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最近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常飲綠茶有一定的防癌效果,茶多酚是一種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除劑和強抗氧化劑。